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34828047 上传时间:2022-01-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2009-05-25作者简介:陈建军,山东省济南市,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 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经济与管理;雷征,河南省南阳市,硕士研究生, 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经济学。内容提要:在构建“两型社会”的背景下,武汉城市圈必须走新型城市化道 路。新型城山化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城市的发展和升级,它要求形成结构合理的城 市体系,创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重视生态环境,实 现经济转型发展和持续增长。文章分析了 “两型社会”背景下武汉城市圈新型城 市化道路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岀相关

2、建议和改进措施。关键词:新型城市化;两型社会;武汉城市圈;对策一、引言2007年12月,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 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 获批是国家为实现中部地区崛起,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建设而实行 的重大战略举措。国家设立试验区的核心是“综合配套”,其宗旨是要从经济发 展、城市化建设、城乡关系、土地开发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推进改革,形成相 互配套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武汉城山圈是湖北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发展战略 中心,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速度比较快,并且具有独特的经济、文化、教育和人 才优势,可以真正地发挥其“

3、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作用。文章基于“两型社 会”建设背景,分析了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道路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提出相 关建议和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两型社会”背景下武汉城市圈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必然性“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 社会和经济耍以节约资源为基础,其核心是资源节约;而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的 是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融洽,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两型社会的根本内涵是社会、经济、生态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新型城市化就是以人为本,“两型”带动,以实现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 境友好、城乡统筹、社会和谐为冃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创新

4、机制,坚 持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 化城市化道路。新型城市化旨在改变过去那种规模扩张、外延拓展式的城市发展 模式,创造一条全新的质量提升、内涵丰富、品质拓展的城市发展道路。因此, 它是一个既注重外延更注重内涵、规模设计科学、职能定位准确、空间布局合理 的质量统一体。它木质上是一种集约型的、可持续的城市化,是城市健康发展的 一种必然选择。综上所述,“两型社会”的基本要求正是新型城市化需耍面临和解决的问 题。“两型社会”是新型城市化的最终建设冃标,其宗旨统领城市化发展的方向 和方式,城市化建设只有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耍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 型”。因

5、此,武汉城市圈要摒弃传统观念,以“两型”建设为基本,创新思想, 走集约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三、“两型社会”背景下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武汉城市圈,乂称T+&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包括黄石、鄂州、黄 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8个周边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由于自然、 地理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地域差异,各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不相同,根据“两型社 会”的标准和要求,武汉城市圈的新型城市化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1城市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需耍更多的土地用于城市建设,而人 口众多、粮食短缺的现实乂耍求必须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6、武汉城山圈九个 城市中,以武汉市为首,城市化进程中用地扩张和耕地保护Z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如表1)。表1武汉市城市化率与耕地减少量对照表指标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城市化率59.8%60.8%61.7%62.8%63.4%63.8%耕地减少(kha)4.7710.332.65353.484.72资料來源:武汉统计年鉴2008由表21可以看出武汉市城市化率和耕地减少量都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耕地总量是有限的,城市化进程加剧了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武汉城市圈九个城市城市化水平各不相同,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也不一样,但新型城市化进程中都面临 如何解决或者平衡人地矛盾的重耍问题。2产业

7、结构布局不合理,第三产业欠发达根据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理论,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分工和专业化有助于生 产力水平的提升,各个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内部分工化的生 产与经营,以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然而,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 题就是分工与专业化程度不高,整个城市圈内尚未形成科学完善的分工体系,产 业结构设计不够合理,第三产业欠发达,整个城市圈城市服务功能欠缺(如表2)。表2武汉城市圈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及主导产业对比表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三大产业产值(亿元)产业结构比现状主导产业二三武汉市3141.5012951440.001572.354:46:50钢铁、化工、建材、食品、造

8、纸黄石市466.6837.52247.62181.548:53:39冶金、建材、纺织、机械、化工、医药、轻工、食品、电子鄂州市208.7132.02108.2968.4015:52:33冶金孝感市480.7910914190.87180.7823:40:37机电、食品、建材、化工黄冈市473.74150.35157.38166.0132:33:35建材、纺织、机械加工咸宁市286.8168.43119.8698.5224:42:34轻纺、机械、建材、食品、运输仙桃市190.4040.2885.9664621:45:34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医药化工潜江市156.6333.3670.4452.8

9、321:45:34机械制造、冶金、轻纺、石油化工、盐化工及医药化工天门市151.4840.0056.3855.1026:37:37农产品加工、食品、纺织总值5556.74640.252476.802439.6912:45:43资料來源:湖北省统计年鉴2008、文献武汉城市圈规模较大的产业多以传统重丁业为主,机械、化工、食品和纺织 等行业是圈内的主耍产业。武汉城市圈三大产业结构比为12: 45: 43,与我国 其他经济体相比,例如长三角为5.0: 54.4: 40.6、珠三角为4.7: 52.06: 43.16、 京津冀为79 45.6: 46.5 (张丹,2007),产业发展明显滞后,第一产业

10、比重过 大,第三产业不发达。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三大产业结构十分相似,相似系数 儿乎都在0.8以上,甚至岀现相同的情况,如仙桃市与潜江市2007年三大产业 产值比相同,产业同构现象非常突出,大部分城市没有形成口己的产业特色。整 个城市圈在产业结构设计上,没有注意到分工与专业化、产业的相关性和互补性 等方面的问题,总体表现为“无主无次”的散沙局面。因此,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分工与专业 化,发挥武汉市经济带动和辐射能力,是武汉城市圈新盘城市化进程中需耍重点 解决的问题。3城市化率的提高与城乡差距扩大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共有的现象,和国内其它地区相似,

11、武 汉城市圈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差距也在逐步扩大,主耍表现在城乡收入 差距、城乡消费差距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造成武汉城市圈城乡差距 扩大的原因主耍有: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体制、中国式的工业化和城 市化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不强、农村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落后等(顾宗霖, 2006) o通过2006年、2007年武汉城市圈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对比(表 3)可以看出,2007年除咸宁市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外,其他八市都有不同程度的 扩大,其中孝感市扩大了 7.34个白分点,比例最大,整个城市圈城乡收入差距 扩大了 2.66个白分点。表3武汉城市圈2006年、2007年城乡收入差

12、距对照表指标2006年人均收入2007年人均收入差距增长值城镇农村比值城镇农村比值城市圈8909.213644.672.441052141932.512.66武汉市12359.984748.002.601435853712.672.69黄石市9472.003182.002.971115137422.9801鄂州市9012.923800.002.371082743932.463.91孝感市8635.003336.002.581087739152.787.34黄冈市6981.002861.002.44831432952.523.41咸宁市8807.003214.002.74999137372.67

13、-2.43仙桃市8266.004190.001.97966346952.064.33潜江市8735.003813.002.291018543782.331.55天门市7914.003658.0026932542072.222.45注:比值=城镇/农村数据來源:湖北省统计年鉴2007、20084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问题严重城市化初期由丁经验不足,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侵占性利用耕地,城市内 部生态型土地被掠夺式开发和占用,造成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减少、水资源供需不 平衡、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减少。以武汉市湖泊为例,武汉市主城区原有主耍湖泊 35个,现已有8个被完全占用,不复存在了,其他湖泊而积也大幅度减少(

14、见 表2-4),总湖泊面积净减少5000余亩(郭岑,2008) o表4武汉市主要湖泊面积减少情况所在位置湖泊名称建国初面积hnf现有面积hnf减少面积hm减少率%江汉区西湖10. 005.014. 9949. 9北湖50. 009.3940. 6181.82江岸区换了湖18. 0010. 317.6942. 72塔了湖100.0030. 0169. 9969. 99汉阳区三角湖290. 00234.6155. 3919. 10晒湖80. 0012. 7667. 2484. 05洪山区阳春湖120.0060. 3759. 6349. 69南湖1420. 00763. 96656. 0446. 20武昌区沙湖52. 007.6444. 3685. 31水果湖16. 9212. 624.3025.41资料來源:武汉水务网、文献现存的湖泊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2009年2月,武汉市环 境监测中心公布:在监测的70个湖泊中,达到III类以上功能区类别的湖泊有12 个,占17.14%; IV类的有16个,占22.86%; V类的有10个,占14.29%;劣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