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市鼎城区长岭岗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3978992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德市市鼎城区长岭岗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南省常德市市鼎城区长岭岗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德市市鼎城区长岭岗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常德市市鼎城区长岭岗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常德市市鼎城区长岭岗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下列事件按出现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人大一届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国大典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ABCD参考答案:D2. 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明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百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流动人口众多 制瓷业发达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参考答案:C3. 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过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下列评述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相对应的

2、是( )A1840年为最高,以后递减,最终消灭于1949年前后B开始于洋务运动期间,抗战结束前后为最高,最终消灭于1949年后C起于1840年,“一战”期间发展低落以后又上升,至1949年前后退出D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战”期间发展快,以后递减,解放以后稍有提高,终于1956年三大改造参考答案:D4. 某学者评价鸦片战争:“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该观点强调的是中国A国际地位的变化 B社会的变迁C战败的结局 D经济的落后参考答案: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

3、反抗斗争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材料中的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强调的是中国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下步入了近代社会,所以该观点强调的是鸦片战争引起的中国“社会的变迁”而不是其他的三个选项,故选B。答案:B5. 下图是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下列对这幅图的历史内涵的推测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应是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图中成王厉行分封制,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了严格的履行D.图中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维护政治联系的纽带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西周时期,实现

4、分封制,周天子与诸侯以土地为纽带,以权力和义务相联系,诸侯对周天子具有定期朝觐、派兵作战等义务,图文正是反映了这一历史现象,故C项符合题意。秦朝统一后形成中央集权,排除A;西周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D项说法明显错误。6. 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以“理性”为核心抨击教会的腐朽提出人民主权学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A.B.C.D.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将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

5、制制度,提出了“主权在民”等进步思想,故项的表述符合题意;第项应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共同点,与设问要求“超越主要表现在”不符,故排除;本题应排除A、C、D三项,选择B项。7. 话说明朝有个叫陆二的商人,他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但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这个故事的主题表明当时实行A.重商政策B.抑商政策C.海禁政策D.锁国政策参考答案:B材料反映了关卡林立不利于经商,这是抑商政策的具体体现,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当时实行抑商政策而非重商政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海禁政策和锁国政策,选项C

6、、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明朝实行抑商政策,沉重打击刚刚兴起的对外贸易和沿海工商业,对后世造成严重影响。8. 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来耜,教民农耕”。材料中提到的“来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A.青铜B.骨头C.铁D.钢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据材料“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耒耜”被发明时,属于原始社会末期,所用的材质主要是骨头,即骨耜,故B正确。青铜农具在商周时期产生,但很少应用于农耕,故A排除。铁农具主要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排除。中国古代没有钢农具,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

7、古代农业耒耜【名师点睛】耒耜,是古代汉族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耒”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耒”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耒耜的发明开创了汉族农耕文化。耒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石、木、骨头。9. 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参考答案: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的殖民侵略给印度带来灾难的同时也

8、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技术。题文的材料表明英国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欧洲启蒙思想发生在18世纪的法国,没有影响印度;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和英语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在题文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10.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参考答案:C考查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从材料中的时间“1953 年 10 月”可知这

9、时 我国一开始了三大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正在形成,而“粮食的统 购统销”是这一体制的重要内容。分析选项,C 年符合题意。故应选 C。 11. 1980年,青浦商榻乡南车大队成员高兴地说:“这么一包,早稻亩产736斤,比上一年每亩增产119斤,超历史水平,田与我们更贴肉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可大大提高。”此话从一个侧面肯定了A.土地改革喜获丰收B.人民公社制度优越C.联产承包切实有效D.对外开放硕果累累参考答案:C【详解】由材料的时间设定和材料中“这么一包,早稻亩产736斤,比上一年每亩增产119斤,超历史水平,田与我们更贴肉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可大大提高”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切实有效,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C。土地改革开展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不符合时间限定,也不符合包干的描述,排除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B;农业的增产与对外开放没有直接相关性,排除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时间限定及材料中“这么一包,早稻亩产736斤,比上一年每亩增产119斤,超历史水平,田与我们更贴肉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可大大提高”的描述。12. 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A.西欧力求摆脱美国控制B.资本主义阵营崩溃瓦解C.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D.欧共体

11、成为经济政治实体参考答案:A【详解】从材料中“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可以看出,欧共体试图将美国排除在西欧事务当中,力图摆脱其控制。故答案为A项。B项,资本主义阵营崩溃瓦解与材料中的“九国商谈”不符,排除;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至今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共体成为经济政治实体的标志是20世纪90年代欧盟的成立,与题干中的时间“1974年”不符,排除。【点睛】欧洲一体化影响:a.有利于欧洲的经济发展,能有效的取消区域内贸易和资本流通的汇率风险,降低区域内的交易费用,使商品、资本、人员、服务往来更有效益;b.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的概念,促进欧洲走向联合;c.推

12、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d.对世界的格局产生影响,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13.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中国共产党为日寇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抗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介石庐山谈

13、话(1937年3月17日)(1)“平津危急!华北危急!”的背景是什么?1937年发生了什么“大事变”?这场事变标志着什么?(6分)(2)为了共同抗战,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什么战线?按照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共领导的军队改编后的名称是什么?(6分)(3)从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哪四次会战?(8分)(4)国共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各是什么?两条抗战路线存在区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参考答案:(1)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路军; (3)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4)片面抗战路线;全面抗战路线;

14、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试题解析】(1)从华北危急可知它指的是华北地区民族危机加深,这与华北事变相关。1937年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这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2)抗战期间,中共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协同抗战,中共将工农红军改为八路军和。(3)本题主要考查抗战时期防御阶段的四大会战,学生列举出教材上介绍的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即可。(4)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即发动人民群众、依靠军队共同抗战。而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即只依靠军队。这种差别,学生要认识到与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相关。国民党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可能发动人民群众。14. 2011年受媒体关注最热的名词是“我爸是李刚”“我舅是局长”“李双江儿子打人事件”、“动车轻微碰撞”等,这突出说明了A.国家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B.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实行的制约C.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D.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参考答案:D15. 英国学者威廉斯说,“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确定了国王不得违反的某些法规,而对其能够怎样行动却未明确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议会有权倒阁 议会制约王权 议会拥有绝对权力 国王仍保有很大权力A B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