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永城第二职业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3954024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第二职业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第二职业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第二职业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丘市永城第二职业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商丘市永城第二职业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17题。(每题2分,共8分)先秦哲学家荀子写过一篇文章,叫劝学。他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他说:“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但“全”和“

2、粹”是相互矛盾的。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应“拔萃”。又全又粹,这不是矛盾吗?然而只讲“全” 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两千年前所说的那句精辟之语。清初文人赵执信在他的谈龙录里有一段很生动地形象化的说明了这全和粹、虚和实辩证的统一,它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他说:钱塘洪昉思,久于新城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在司寇(渔洋)宅论诗,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

3、:“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洪昉思重视“全”而忽略了“粹”,王渔洋依据他的神韵说看重一爪一鳞而忽视了“全体”;赵执信指出一鳞一爪的表现方式要能显示龙的“首尾完好”,宛然存在。艺术的表现正在于一鳞一爪具有象征力量,使全体宛然存在,不削弱全体丰满的内容,把它们概括在一鳞一爪里。提高了,集中了,一粒沙里看见一个世界。这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不是自然主义的,也不是形式主义的。但王渔洋、赵执信都以轻视的

4、口吻说着雕塑绘画,好像它们只是自然主义地刻画现实。这是大大的误解。中国大画家所画的龙正是像赵执信所要求的,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却使全体宛然可见。(节选自中国古代艺术中的虚与实,有改动)14根据文意,下列对“全”和”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粹”侧重讲艺术应通过提炼,提高,集中,典型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全”侧重讲艺术应当丰富而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B“粹”,“拔萃”,文中主要是指艺术表现中的去粗存精;“全”,“全面”,主要是指艺术表现中的丰富与全面。C“全”对应于“实”,“粹”对应于“虚”,彼此相互矛盾;既去粗存精,就不能“全面”,既“面面俱到”就难以“出类拔萃”。D在艺术中,“全”

5、和“粹”要辩证地结合,否则就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就不能创造美好的艺术品。15作者为什么说“这是大大的误解”?根据文意,下列句子能够作出正确回答的一项是(2分)A古代那些雕塑绘画等艺术作品,都是自然主义的刻画现实。B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C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D古代优秀画中的龙,虽在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却使全体宛然可见。1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A艺术只有既全面而丰富地、又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生活与自然,才能称之为美。B艺术创造中如果只讲“全”而不顾“粹”,就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C在“诗如画

6、龙”的讨论中,作者否定了洪日方思、王渔洋、赵执信三人的基本观点。D荀子在两千年前就明确提出过,艺术创造应当注重“洗尽尘滓,独存孤迥”。17一粒沙里能看见一个世界,这属于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下列例子不能体现这一点的一项是 (2分)A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由眼前到千里,由个别到全面丰富,表现登高望远的生活哲理。B“踏花归来马蹄香”这句诗的绘画表现:一匹骏马在前行,一只蝴蝶围着马蹄翻飞,表现出马蹄从野花丛中踏过,留有芬芳。C“深山藏古寺”这句诗的绘画表现:一个和尚在深涧边挑水,缭绕的白云一角露出寺庙的檐角,表现寺庙“藏”在深山之中。D齐白石先生的画作蛙声十里出山

7、泉上没有蛙,只有几只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中欢快地游动着,表现了山泉中定有“蛙”。参考答案:14C(应是“既相互矛盾,又辩证统一”;“既去粗存精,就不能全面”不符合文章原意。)15D(A是“误解”的表现,不是“误解”的解释;B是王渔洋的神韵说,是赵执信所批评的,不是对“误解”原因的回答;C是洪日方思的“全”说,是王渔洋与赵执信共同批评的,也不是对“误解”原因的回答)16A(B“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应为“走上自然主义的道路”;C应是肯定赵执信的基本观点;D不是荀子的话。)17A(并非“由个别到全面丰富”,不体现“一粒沙里能看见一个世界”。)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对爱情的渴望

8、,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倒濒临绝望的边缘。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渴望了解人的心灵。我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

9、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是深受其害。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18、“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请问罗素“活着”的理由是什么? (1) (2) (3) 。19、“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从文中看作者追求知识的哪些方面? 。20

10、、结合原文,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21、爱因斯坦说过:“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情之一。”请说说你阅读本文的感受。 。参考答案:18、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19、人类的心灵(人类知识)。星星为什么会发光(自然知识)。毕达哥拉斯思想的威力(社会知识)。20、这句话采用比喻修辞,形象表达出三种感情对自己一生的支配。“动荡不定”揭示现实世界的不如意,“深沉痛苦的海洋”是三种感情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巨大影响。“深沉痛苦”、“绝望”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减轻人们痛苦这一追求

11、的失败。21、这是一个简短的鉴赏题,可以从内容、语言、思想等方面入手。提示如下:短小精悍,层次分明,充满理性。饱含激情,透着作者博大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能激发你努力向上,追求知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肖邦之“绝”杨燕迪 肖邦之“绝”,总体上表现为将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艺术追求统帅在一起,由此达到了一种几近不可思议的矛盾统一。 在肖邦所有二百余首作品中,无一不包括钢琴。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只为钢琴写作的作曲家。这不禁令人想起多年后另一位大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悖论言辞:“我对自己的行为划定的范围越小,为自己设定的阻碍越多,我所获得的自由度就越高,其意义也就会越大。”肖邦在这个看似单

12、色狭小的黑白键盘中,“螺蛳壳里做道场”,营造了一个怎样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其孤冷,其雅致,其精美,其诡变,正与贝多芬、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马勒等体量庞大的巨人反其道而行,但在艺术质量上又毫不逊色。表达媒介的单一性与表现内涵的丰富性肖邦之为肖邦,两者的同时存在必不可少,缺一不可。 浪漫的随意自如与古典的严谨逻辑,这两种看似完全对立的风格范畴居然同时共存于肖邦的作品中,且相互支持,彼此交融。肖邦那些宛如滑丝的装饰花腔,那些匪夷所思的音型变织,那些似是顺手拈来的即兴式进行,这些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音乐表层之下,却潜藏着坚固、严格、扎实而规范的声部结构。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肖邦的低音写作从来都遵

13、循着严谨的导向感,并与高声部始终形成良好的对位关系。在我看来,这里的矛盾统一简直是肖邦音乐趣味的缩影写照,也是其美学思想的无言表白。 肖邦音乐的“味道”在音乐史中属于最具个人风格、最容易辨认、也最不可模仿的例证行列。但“吊诡”的是,他的这种个人性中却包含着极为复杂和多样的波兰集体与民族元素。马祖卡的节奏和韵律,波罗涅兹的矫健舞步,古老圣咏的遥响与回望,在肖邦手中不仅成为他作为波兰民族音乐代言人的身份特征,而且也成为构筑他个人风格的不可或缺的组成要件。音乐风格的个人性与音乐元素的民族性在肖邦的创作中达到了高度的辩证统一。他以自己的独特视角规定了音乐的波兰,波兰的音乐则经过肖邦才通向了世界。 众所周知,肖邦的创作领域和意向听众主要是上流社会的贵族沙龙。因此,他的部分作品中确有某种不可避免的“沙龙气”和“脂粉感”。但是,诚如舒曼评论肖邦的那句名言,所谓“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这些“大炮”不仅仅指他的作品中那些明白无误的战斗性格,而且也意味着肖邦作品中那些更为内在、更为“专业”的激进手法。肖邦大胆的和声探险,他在大型曲体结构上的独特建树,以及他在钢琴织体写作上的高度创意,所有这一切映照出肖邦在艺术上的“先锋”姿态。但这种“先锋性”却又常常埋在看似时尚甚至有意通俗的音乐外表之下这样成功的矛盾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