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基于胜任力的企业培训方法硏究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33946074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基于胜任力的企业培训方法硏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基于胜任力的企业培训方法硏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基于胜任力的企业培训方法硏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基于胜任力的企业培训方法硏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基于胜任力的企业培训方法硏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基于胜任力的企业培训方法硏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基于胜任力的企业培训方法硏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基于胜任力的企业培训方法硏究1=1摘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全球化对员工的培训力度越来越大。培训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投资,企业在培训投入增加的同吋,对培训的期望値也 在增加,培训的有效性也就成为了焦点。基于胜任力的培训能够有效捉升培训效 果,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组织或团体的重视。关键词:培训;胜任力;有效彳生1胜任力的源起和内涵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国务院支持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McClelland 博士对选拔外交官(FSIO)的方法进行硏究。在项目过程中,McClelland博士经 过长期硏究,提出了胜任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并建立咨询公司承担为美国政府选 拔外事情报官员的

2、任务。20世纪70年代初,在其具有标志意义的文章(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 1 igcncc)首次捉出胜任力槪念。他运 用大量的硏究说明滥用智力测验来判断个人能力的不合理性,从第手材料人 手,直接发觉那些能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在此之后,全世 界的学者对胜任力开始了广泛而深入的硏究。产生了大量的硏究成果。自McClelland博士首次捉出“胜任力”的槪念后,胜任力的理论硏究和应 用在西方发达国家就成为一种前沿的管理理念。但是对于什么是胜任力,不同专 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综上,胜任力是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绩

3、效优秀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这些特征是人格特征中深层且持久部分,可以迁移 到不同的情况中,并且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胜任力能预测个体的行为表现及工 作绩效。2企业员工培训问题与胜任力的融合企业为员工提供培训。目的是为了提升员工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等,实 现企业的最终目标。实践表明,以往的实际培训过程中出现内容、课程、形式与 企业总体冃标联系不紧密的现象。培训内容的确定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简单枯 燥;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员工参勻程度不够,是被动的接受, 学非所用,使培训投入难以形成良好的效益。这无疑是企业人力、财力、物力和 时间的极度浪费。企业培训的目的是为了

4、提高效益,而绩效考核恰恰能达到检验的要求。胜任 特征理论的出现,提供了建立员工胜任特征与组织绩效之间直接联系的分析思 路。彭剑锋在人力资源管理槪论一书中,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了胜任特征 与绩效之间的驱动关系。他认为;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价値观、社会角色、 态度以及知识与技能等都决定并作用于人的行为,以至最终驱动绩效的产生。而 胜任特征构成要素之间则以潜在的部分“推动”或“阻碍”表象的部分的方式, 影响胜任特征作用于行为的过程乃至结果。由于胜任特征与绩效有很好的表面效度。因此,从理论上说,企业如果希望 通过培训提高绩效,就必须想办法通过培训的方式,让员工具备了相关的胜任特征。3基于胜任特征的培

5、训方法硏究培训方法是培训内容得以交流的载体,也是培训效果的保证。结合胜任特征 的分类,将培训方法分为基准性胜任特征培训法和鉴别性胜任特征法。3、1基准性胜任特征培训方法基准性胜任特征主要包含知识、技能这两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编 码化。可以脫离拥有者而独立存在。对于这些内容,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由 培训者整理之后,通过集中强化的手段灌输给被培训者。其理论基础为学习理论 中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现有的培训方法,如课堂讲解法、远程学习法、视听 技术学习法以及在职培训、情景模拟、商业游戏、案例分析、行为塑造、交互式 录象、互联网培训等都可以很好地满足这方面的需求。3、2鉴别性胜任特征培训方法

6、鉴别性胜任特征主要包含社会角色、自我槪念、特质和动机等胜任特征,其 核心是“知道怎么做(know how)”与“知道谁来做(know who)”的内隐知识。因 吐,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培训,传统的培训方法如果不经过相应的变化就无法取得 很好的效果。由图1可知,鉴别性胜任特征的培训可以通过这样四条途径加以培训。第一 条途径就是将鉴别性胜任特征转换为外显的内容,然后针对这些外显的内容用传 统的培训方法加以培训。第二条途径是从将鉴别性胜任特征的拥有者与鉴别性胜 任特征的被培训者放在一起,创造他们辅导和学习的坏境。第三条途径是通过现 代手段,将鉴别性胜任特征拥有者的信息录制下来,不必让两者面对面地交流,

7、而且可以大面积传播。第四条途径是被培训者试错法。该方法无需鉴别性胜任特 征拥有者的榜样作用,只要提供环境和判断的标准,让被培训者实际操作就可以 了。下面,我们将具体结合这四个途径,来谈谈他们是如何操作的。以及在操作 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 途径一。当试着用语言或笔把头脑中的观点和想象描绘出来时。就会发 现这些表达往往不尽人意。因此耍精确地勾勒山头脑中内隐的鉴别性胜任特征, 将其外显化,是相当困难的。这就意味着必须寻找到一些方法来表达那些可以意 会却不可言传的胜任特征。而达到这一冃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便是充分借助和 利用槪念、归纳、类比、假设等一系列的逻辑方法。将抽象的鉴别性胜任特征具 体化

8、、直观化。王继承在谁能胜任一胜任模型及应用一书中,谈到胜任特征在培训中的 应用问题,所用的培训方法选择的就是这个途径,相对比较容易操作。但比较粗 糙。他捉出从胜任特征到课程开发的一个流程,如表2所示:(2) 途径二。将鉴别性胜任特征的拥有者与鉴别性胜任特征的被培训者放在 一起,目的追求的是从个体到个体的传播。这种过程不需要经过鉴别性胜任特征 的显化,它是通过交流、讨论、观察等手段,将鉴别性胜任特征在不同个体之间 转移。该方法属于比较传统的方法,讲究学习者的悟性,不可言传,但可以身教。 且效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3) 途径三。鉴别性胜任特征存储的理论基础跟第二条途径-致,通过被培 训者自己的观察

9、、思考和感悟來达到鉴别性胜任特征在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所 不同的是,它借助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克服了鉴别性胜任特征拥冇者在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有助于鉴别性胜任特征更好地传播。(4) 途径四。这个途径与前面三个途径所不同的是,该途径没冇胜任特征拥 有者,也就是说没有参照对象,但是被培训者的每一步举措都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显示,告诉他情况如何。这种方法最早运用在医生和飞行员的培训当中。我们在 运用这种方法时增加了一点东西,那就是胜任特征模型,将之作为改造时的参照 标准,让被培训者在发现自己做的不好吋,参照胜任特征模型自我或相互寻找差 距,从而达到将胜任特征传播的效果。参考文献1 David McC

10、lelland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 11 i genee tAmerican Psychologist,z8,12约翰瑞文著,钱兰英译,现代社会胜任工作的能力一一能力的鉴别、发 展和发挥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3王继承,谁能胜任一一胜任模型厦应用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4彭剑锋,人力资潭管理槪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苏文平,有效培训体系探计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6扬东涛朱武生,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硏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 发,2001 。 (8)7何斌孙芟飞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及其应用J企业经济,2004,学霸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