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习题集答案(解剖部分后半)

上传人:一招 文档编号:233865470 上传时间:2022-01-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习题集答案(解剖部分后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解剖习题集答案(解剖部分后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解剖习题集答案(解剖部分后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解剖习题集答案(解剖部分后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解剖习题集答案(解剖部分后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剖习题集答案(解剖部分后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习题集答案(解剖部分后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剖习题集答案(解剖部分后半) 第八章 感觉器 1.E 2.C 3.A 4.C 5.A 6.C 7.E 8.C 9.B 10. D 11.E 12. E 13.B 14.E 15.B 16.B 17.D 18.C 19. B 20.A 21.E 22.E 23.D 24.B 25.A 名词解释 1、感受器:机体接受内、外环境各种刺激,并将之转变为神经冲动的感觉装置。 2、视神经乳头:又称视神经盘,是位于眼底的圆形隆起,是视神经起始和视网膜.动、静脉出入的部位。又称生理性盲点,不能感光。 3、虹膜角膜角(前房角):位于眼球前方边缘处,虹膜与角膜所构成的夹角。房水由此渗入巩膜静脉窦。 4、黄斑:在

2、视神经盘颞侧稍偏下方约 3.5mm 处,有一处视锥细胞构成的黄色小区,称为黄斑。其.的凹陷是感光最敏锐的部位。 5、咽鼓管:连通中耳鼓室与鼻咽部的管道,内侧端开口于咽鼓管咽口。有调节鼓室内压的功能。 6、螺旋器:内耳膜迷路蜗管的基底膜上有一听觉感受器,称为螺旋器。 填空题:1 、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 2、睫状体,后房,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 3、生理性盲点,.凹,视锥细胞,视杆细胞。 4、泪腺,泪点,泪囊,鼻泪管,鼻腔。 5、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睑板,睑结膜。 6、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咽鼓管,乳突窦。 7.内,蜗顶。 8.前庭阶,鼓阶,蜗管。 9.锤骨,砧骨,镫骨。 10.

3、骨半规管,前庭,耳蜗。膜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蜗管。 判断题:15 : 6 12 问答题 问答题: 1、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2、房水有睫状体产生,从后房经过瞳孔到达前房,然后通过虹膜角膜角入巩膜静脉窦汇入静脉。如此周而复始循环。 3、泪液由泪腺产生,然后从泪点流入泪小管,再顺着泪小管流入泪囊,再顺着泪囊流入鼻泪管,鼻泪管末端开口于下鼻道前部,如此泪液流入鼻腔,最后由鼻腔排出。 4、声波的传导途径: (1)空气传导:1)声波由耳廓收集,经外耳道传至鼓膜,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将声波转为机械能并放大,传至镫骨底, 再由前庭窗传入内耳的外淋巴,引起外淋巴震动,再引起内淋巴震动,刺

4、激螺旋器,使震动的机械能转变为神经冲动,最后再经蜗神经传至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正常情况下以该途径为主。 2)如鼓膜破裂或听小骨功能障碍,鼓室内空气震动可引起蜗窗处第二鼓膜震动,然后传入内耳,产生听觉。正常情况下该途径传导声波的效能甚微,只能产生微弱听力。 (2)骨传导:声波的震动直接传给颅骨,引起颞骨内的内淋巴震动,刺激螺旋器产生神经冲动,再经蜗神经传至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5、鼓室各壁及毗邻关系:(1)上壁:上方为颅中窝;(2)下壁:下方为颈内静脉起始部;(3)前壁:前方为颈动脉管;(4)后壁:上部有乳突窦的开口;(5)外侧壁:上方有鼓膜;(6)内侧壁:中部有一隆起,称岬,岬的后

5、上方有前庭窗,后下方有蜗窗,此窗被一结缔组织膜封闭,称第二鼓膜。 神经系统 一、选择题 1、A 2、? 3、B 4、C 5、D 6、C 7、C 8、B 9、C 10、E 11、B 12、B 13、E 14、D 15、E 16、A 17、E 18、C 19、C 20、C 21、D 22、C 23、C 24、(B)C 25、D 26、E 27、C 28、D 29,C 30、B 31、 B 32、D 33、A 34,C 35、D 36、D 37、C 38、A 39、D 40、C 41、B 42、E 43、无正确答案 44、E 二、名词解释 1. 小脑扁桃体 在蚓垂及蚓锥体的两侧,小脑半球的前内侧部各

6、有一卵圆形隆起,称小脑扁桃体,紧贴延髓背侧。 2. 硬膜外隙 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及黄韧带之间的狭窄腔隙称硬膜外隙,其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淋巴管、椎内静脉丛,有脊神经根通过。 3. 蛛网膜下隙 脊髓的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以及脑的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缝隙称之为蛛网膜下隙。隙内充满脑脊液。 4. 上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主要位于大脑皮质体运动区的锥体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组成下行的锥体束,其中下行至脊髓的纤维称为皮质 脊髓束;沿途陆续离开锥体束,直接或间接止于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为皮质核束。 5. 内囊 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区,是由上、下行的传导束密集而成,可分三部:前

7、脚(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后脚(豆状核与丘脑之间)、前后脚汇合处为膝。 6. 大脑动脉环 大脑动脉环(威利斯环、Willis 环)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周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 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 7. 灰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大量的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在一起形成,位于端脑及小脑表浅,新鲜标本成灰色。 8. 神经核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灰质团块,称为神经核 9. 脉络丛 在脑室中,由软脑膜及其上的血管与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脉络组织,其中有些部位血管反复分支成

8、丛,连同其表面的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一起突入脑室而形成脉络丛,为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 10. 锥体交叉 延髓腹侧面正中有前正中裂,其两侧的纵行隆起称 锥体1 ,由大脑皮质发出的锥体束(主要为皮质脊髓束)纤维构成。在锥体的下端,大部分皮质脊髓束纤维左右交叉,形成发辫状的 锥体交叉。 三、填空题 1、脑、脊髓。 躯体神经、内脏神经。脑神经、脊神经。 2、灰质、白质、网状结构 3、前索、后索、外侧索。前角、后角、侧角 4、延髓、脑桥、中脑、间脑、端脑、小脑 5、延髓、脑桥、中脑;滑车神经 6、脑干 、延髓 7、颅后窝内,调节躯体平衡、调节肌张力、调节骨骼肌随意运 动 8、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底丘

9、脑、背侧丘脑 9、皮质、髓质、侧脑室、基底核 10、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 11、距状沟两侧的皮质;颞横回 12、纹状体、屏状核、杏仁体,尾状核,壳,苍白球 13、.前回及.旁小叶前部;颞横回;颞上回后部、额下回后部、角回、额中回后部、距状沟两侧皮质、.后回及.旁小叶后部。 14、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 15、颈内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椎动脉 16、8、12、5、5、1 17、躯体运动神经、躯体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内脏感觉神经 18、颈丛、臂丛、腰丛、骶丛 19、锁骨下动脉后上方、胸背神经、胸长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腋神经 20、T2、T4、T10 21

10、、股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 22、腓深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 23、腓总神经 24、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25、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 26、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下颌神经 27、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28、躯体运动、内脏运动,副交感,睫状肌、瞳孔括约肌 29、节前纤维、节后纤维 30、TIL3 侧角内;副交感神经核、S2S4、低副交感神经核 四、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 15、 16、 17、 18、 五、 问答题: 1、 脊髓白质分为哪几个索?各索有哪些主要传导束? 答:脊

11、髓白质分为前索、外侧索和后索。 后索内有薄束和楔束,将来自同侧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至脑。 外侧索内有脊髓丘脑侧束,传导来自对侧躯干四肢皮肤的痛、温觉冲动;还有皮质脊髓侧束,直接或间接止于同侧前角细胞,控制骨胳肌的随意运动。前索内有脊髓丘脑前束,传导来自对侧躯干四肢皮肤的粗触觉;还有皮质脊髓前束,该束一般只见于中胸节以上,终止于前角细胞。 2、 蛛网膜下隙和硬膜外隙各位于何处? 答:硬膜外隙位于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狭窄腔隙,内有脊神经根通过,充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和椎内静脉丛,腔隙内呈负压。蛛网膜下隙位于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腔隙,此隙充满脑脊液。 3、 临床上成人一般选何

12、处进行腰椎穿刺?穿刺针从皮肤经哪几个层次到达蛛网膜下隙? 答:临床上成人一般在第 3、4 或第 4、5 腰椎之间行腰椎穿刺。穿刺针经过: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隙硬脊膜硬膜下隙蛛网膜蛛网膜下隙。 4、试述内囊的位置、组成、分部及各部的传导束。 答:内囊为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区,由上、下行的纤维密集而成。可分为三部:内囊前肢位于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内囊后肢位于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前、后肢汇全处为内囊膝。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内囊后肢主要有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听辐射和视辐射通过。 5、简述坐骨神经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损伤后的表现。 答:(1)坐骨神经

13、起自骶丛,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下行,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在股后区支配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胫神经分布于小腿后群肌和足底肌,小腿后面和足底皮肤。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分布于小腿前群和外侧群、足背肌和小腿外侧、足背、趾背的皮肤。(2)胫神经损伤后,小腿后群肌无力,足不能跖屈,内翻力弱,足呈背屈外翻位,出现钩状足畸形。腓总神经损伤后,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足下垂且内翻,呈马蹄内翻足畸形。 6、严重中耳炎患者为什么易损伤面神经,损伤后出现何种表现? 答:面神经出脑后进入内耳门,穿过内耳道底进入面神经管,此面神经管位于鼓室内侧壁后方,形成面神经管凸,此管壁

14、骨质甚薄,甚至缺如,中耳炎时伤及其内通行的面神经,损伤后伤侧表情肌瘫痪,如笑时口角偏向健侧,不能鼓腮,口角流涎,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或变平坦,闭眼困难,角膜反射消失,听觉过敏,舌前 2/3 味觉障碍,泪腺和唾液腺分泌障碍等症状。 7.脊髓半横断有何临床表现? 答:同侧皮质脊髓束损伤:横断面以下脊髓前角细胞失去了上运动神经元的控制,表现为脱抑制后的功能释放,出现同侧损伤节段以下肌肉痉挛性瘫痪,随意运动丧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但肌不萎缩 o同侧后索内的薄束、楔束损伤:来自同侧肌、肌膜、关节的本体感觉及来自皮肤的精细触觉冲动传导通路被阻断,导致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的意识性深感觉及精细触觉障碍。同侧的脊髓丘脑束损伤:表现为对侧损伤平面以下 12 个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