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33077805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我国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我国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我国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我国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我国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摘 要】在我国,劳务派遣是一种较新的用工形式,随 着我国的就业压力增大、就业观念转变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的逐步完善,劳务派遣随之出现,且发展速度较快。本文将 通过两个典型案例,介绍我国劳务派遣中存在的问题,并就 此提出改善建议。【关键词】劳务派遣;劳动关系;劳动法律1. 引言劳务派遣是根据劳务需求单位,即实际用工单位的要求, 劳务派遣机构与劳务需求单位签订派遣协议,并将与之建立 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派往劳务需求单位,受派劳动者在劳 务需求单位的管理下提供劳动,劳务需求单位向劳务派遣单 位支付派遣赛,而劳务派遣单位则向派遣劳动者支付劳动报 酬的一种特殊劳动关系。我国的

2、劳务派遣实践显现出多个层 面的优势,既满足了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化的客观要求,企 业控制成本的经营需要,也满足了劳动力个人寻求就业途径 的现实需要。尽管如此,派遣中雇佣与使用相分离的特性使 其具有了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加之我国在此方面的不成熟, 劳务派遣在实践中出现了多种问题,导致劳动冲突时有发 生。2. 劳务派遣的利益主体劳务派遣的利益主体主要包括:用工单位,即劳务派遣 关系中的劳动需求方;派遣机构,分为公益性劳务派遣机构、 通用化劳务派遣机构、专业化劳务派遣机构等;派遣员工, 劳务派遣方式成为其进入企业的一种过渡性方式。3. 劳务派遣下的劳动冲突本文将引用两个典型案例,阐述我国劳务派遣实践中的

3、 劳动冲突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劳务主体及其关系的说 明,浅析劳务派遣冲突的原因所在。3.1案例一:崔某要求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案3.1.1案例回顾申诉人1999年4月到2007年8月在第三人公司工作, 其中2005年8月27日公司下文从2005年9月1日起与北 京团兴签订劳务协议书,工资由团兴打入存折。2007年7 月31日,派遣公司下达通知书,称你与本企业签订的合同 将于8月31日届满,企业拟与你终止劳动合同,请填写回 执于8月31返还。申诉人提起仲裁,指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主体应是建材公 司,不存在与团兴公司的劳动合同,要求支付未签劳动合同 赔偿金,并按在建材公司工作时的工资标准计算经

4、济补偿 金。派遣公司辨称,派遣公司与申诉人签订一年劳务合同, 与申诉人的劳务协议书到期后我公司未再续签,但该员工仍 在岗工作,后建材公司决定不再留用。建材公司称申诉人系 劳务派遣人员,劳动关系在派遣公司,合同到期后,我公司 通知派遣公司继续留用该员工,但派遣公司未及时与其签订 合同。现因该员工年龄过大,我公司决定不再聘用。3.1.2案例分析本案例中,主要涉及我国劳务派遣实践中的两个问题: 其一,派遣员工在派遣关系中的地位低。案例中的用工主体 发生变更后,员工并不了解真实情况,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 为了各自的利益,并没有尊重劳动者的自由选择权。用工主 体的变更属于实质性变更,应该得到所有当事人的同

5、意,否 则会形成重大误解,是用工单位的意图问题。其二,逆向派 遣。申诉人从1997年4月至2007年8月在某建材公司工 作,2005年8月,建材公司要求部分员工与团兴公司签订 劳务协议书,明确其工资由团兴公司代发。建材公司或是为 了节约成本,或是为了规避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责任, 与派遣公司签订了派遣协议,发生逆向派遣行为。我国的逆 向派遣普遍存在,只是更隐蔽,员工的权利受到极大的侵害。3.2案例二:石某诉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工资争议案3.2.1案例回顾申诉人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为2006年1月1日至 12月31日,后续签至2007年12月31日,合同工资640 元。期间被派遣到网信物业六中心亦

6、庄网通项目部从事保洁 员。2007年9月28日下午,带班口头通知,经理要给你调 动工作,明天不允许再进入网通大门。2008年1月29日申 诉人提起仲裁。劳务公司辨称,申诉人2007年9月27日下 班后从28日至30日连续三天旷工。经查,该劳务公司规章制度规定,以下几种情况视为旷 工:1 )工作时间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当日按旷工处理;2 ) 不辞而别,从离开工作地点当天开始计算;3)事假未请假, 般事假未提前请假,紧急事件当天工作开始时间两小时内 未按规定电话请假,未到岗期间全总按照旷工处理;4 )病 假未请假,一般病假未提前请假,紧急病情工作开始时间两 小时内未按规定电话请假,未到岗期一天后全部

7、按照旷工处 理。旷工的处理:1 )旷工一天按事假处理;2 )旷工一天以 上三天以内取消三个月奖金;3)连续旷工三天以上(含三 天)解除劳动合同,并不支付任何补偿金。3.2.2案例分析此案例中主要涉及派遣劳务的退回。首先,用工单位的 规章制度要合法,不仅是内容上,程序上也要符合法律规定。 其次,要有证据证明派遣员工发生了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两个条件都满足的前提下,才能断定员工的行为属于可退回 情形,进而由劳务派遣机构决定是否解雇该员工。本案例中 的公司规章制度本身存在各种不合法、不合理的问题,因此, 派遣员工的退回、解雇行为也是值得商榷的。如旷工处理的 条款中就可以看出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联手对

8、付派遣员工, 侵害员工利益的倾向。4. 派遣中劳动冲突的原因通过以上案,不难看出,劳动争议的发生,不仅是由派 遣协议签订不规范、企业规章制度不合理、逆向派遣等因素 所引发,更有派遣主体利益冲突、法律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4.1派遣关系的复杂性劳务派遣各方主体都有自己不同的利益诉求点,尤其是 用工单位和派遣机构,它们是用工关系中的强势一方,占有 更多的资源和更强的力量,无论是双方派遣协议的签订,还 是企业规章的制定,都不会考虑派遣员工的民主权利,这是 我国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雇 主的形式主体与行为主体相分离是劳务派遣关系最大的特 点,用工单位并不具有完整的法律地位,派遣机

9、构成为劳动 者的主要义务承担者,这种复杂关系虚化了劳动法上的义务 主体及其责任,派遣员工的权利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4.2法律的不成熟性劳动合同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派遣主体的不合理 行为,规范了我国的派遣用工制度,但我国法律的不完善性 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的解决无据可依,法律的欠缺为不恰当 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已由中华 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 次会议于2012年12月28日通过,并自2013年7月1日 起施行。这一修改决定解决了很多现实矛盾,完善了我国的 劳动法律,相信也会使上述案例中的劳动冲突发生

10、率大大降 低,为劳动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良好的借鉴。如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 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修改决定”则 对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进行了补充界定。再如,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违 反本法规定,给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 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修改决定”则明确了派遣主体何 种情况下如何承担责任,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本文案例中所 涉及的个别问题。5. 结论在我国,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还不成熟,派遣人员与组 织之间貌合神离,没有归属感,缺乏组织承诺,他们处在劳 动关系的弱势地位,职业生涯规划、社会保险、薪酬等各方 面

11、都不能享受与普通员工相等的待遇,引发了大量的劳动冲 突事件。但劳务派遣是解决我国人力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之 -,为了使这种用工制度最大程度上服务于社会,无论是政 府、派遣机构、用工单位,还是劳动者本身,都需要从自身 角度做出努力。5.1完善法律制度我国派遣冲突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立法 的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的五年间,劳动者 的权利意识有所提高,派遣问题开始凸现,派遣争议案件的 数量陡增。相关法律需要进一步明确派遣关系中的主体,提 高派遣员工的地位,保障其各方面权利的实现。随着实践经 验的丰富,相关法律应针对我国的派遣机构设立做出更多的 限制和要求,使派遣行业实现规范化管理。

12、另外,还需要在 明确劳务派遣的范围和期限等方面做出努力。5.2壮大工会力量派遣冲突发生时,工会本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调解矛 盾。但我国工会的现状限制了其在派遣关系中的调解作用。 调查显示,在我国,仅有2.7%的劳务派遣员工加入了工会, 绝大多数派遣员工的集体劳动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使得他们 不能在平等的地位上同用人单位协商,最大限度争取自己的 权益。在派遣关系中,用工主体的确认对工会的建立起关键 作用,可以根据不同的派遣关系为派遣员工建立特殊的工会 组织,保障派遣员工的集体谈判权及其他权利的实现。5.3借鉴国外经验虽然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出现较晚,并 且绝对就业人数较大,派遣过程中劳

13、资冲突的问题突出。在 对劳务派遣关系进行调整时,一方面要立足我国实际,另一 方面,离不开对国际模式的比较研究。如美国的共同雇主模 式,及德国、日本、欧盟的劳务派遣模式等。国外的经验不 定适用于我国,但都可以作为我国劳务派遣发展过程中的 参考。参考文献:1 王萌.浅谈劳务派遣J.法制与社会,2011 ( 06 ): 276.2 R.BIainPain&R.Graham ( eds. ) .Temporary Agency Work and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 Kluwer Law Internantional , 2004 , 10.3 王全兴,侯玲玲.我国劳动派遣的负面作用及其立法对 策J.2OO5年度中国劳动法学会研究会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 鲁论研讨会论文汇编,325-327.4 殷贵军.劳务派遣规范发展与风险规避J.劳动保障世 界,2011 ( 12 ): 43-44.5 刘士玮.劳务派遣,是谁派遣了我J.人力资源,2011 (10 ): 57-59.6 翟惟清.讨论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现状与完善D. 上海: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10.作者简介:张庆蕊(1986-),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 商管理学院2010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