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交通工程学 第六章 延误

慢***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933.11KB
约28页
文档ID:233073386
交通工程学 第六章 延误_第1页
1/28

第六章 延误主要内容o行车延误o影响行车延误的因素o延误资料的应用o行车延误的调查方法o交叉口的延误调查6.1 行车延误 p 延误(Delay) 延误指由于交通摩阻与交通管制引起的行驶时间损失,以s或min计 交通摩阻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受到司机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6.1 行车延误 p 延误p 固定延误 指由交通控制装置、交通标志等引起的延误它与交通流状态和交通干扰无关,主要发生在交叉路口6.1 行车延误 p 延误p 固定延误p 停车延误 指刹车车轮及车辆停止不动的时间,等于停车时间其中包括车辆由停车到起动时驾驶员反应时间6.1 行车延误 p 延误p 固定延误p 停车延误p 行驶延误 为行驶时间与计算时间之差计算时间是相应于不拥挤车流的路线上,以平均车速通过调查路线计算的6.1 行车延误 p 延误p 固定延误p 停车延误p 行驶延误p 排队延误 为排队时间与以畅行车速驶过排队路段的时间之差排队时间是指车辆第一次停车到越过停车线的时间排队路段是第一次停车断面到停车线的距离6.1 行车延误 p 引道延误 为引道时间与车辆畅行行驶越过引道延误段的时间之差。

在入口引道上,从车辆因前方信号或已有排队车辆而开始减速行驶的断面至停车线的距离叫引道延误段 车辆受阻排队通过引道延误段的时间,叫引道时间6.1 行车延误 p 引道延误6.2 影响行车延误的因素 p 驾驶员 性别、年龄、气质、技术水平 男性较女性延误低 单身驾驶员较已婚的开车快,延误低p 车辆 p 道路 快慢车混行的道路比快慢车隔离的道路行车延误大6.2 影响行车延误的因素 p 转向车比例 转向车比例大,平均每辆车的延误大p 交通负荷 交通负荷常以荷载系数,即实际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度量 荷载系数0.3时,每辆车平均延误19s; 荷载系数0.7时,每辆车平均延误上升为3255s;6.2 影响行车延误的因素 p 服务水平 行车延误越大,服务水平越低p 交通控制 感应式信号比单点定周期信号控制的交叉口行车延误低,而线控制比前两者都低p 环境 城市道路比公路行车延误高,商业密集区道路比一般城市道路高6.3 延误资料的应用 p 评价道路交通拥堵程度p 探求行车延误的发展趋势p 评价道路服务质量p 道路改建的依据p 运输规划p 经济分析p 交通管制6.4 行车延误的调查方法 p 跟车法 用跟车法调查行车延误,可同时获得行驶时间、行驶车速和延误时间等数据。

一般需2名观测员、两块秒表其中一人读表,一人记录 当试验车辆经过调查起点时,观测员启动第一只秒表,记录延误经过各控制点的时间当车辆停止或被迫缓行时,启动第二只秒表,测量每一次延误的持续时间,并记录车辆恢复行驶时,将第二只表归零,最后,通过调查终点时,停止第一只秒表,并记录运行总时间6.4 行车延误的调查方法 p 跟车法6.4 行车延误的调查方法 p 跟车法注意事项 为了使记录方便迅速,对车辆停止或缓行原因可事先规定一些缩写符号 路段总长一般不应小于1.5km 延误调查通常是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下进行的,进行前后对比调查时,应选择相似的天气条件以便使调查结果具有可比性,同样在调查时间和其他条件的选择上也要注意可比性6.4 行车延误的调查方法 p 输出-输入法 适合于调查瓶颈路段拥堵状况下的行车延误,以车辆到达率和离去率均一为前提 调查方法:在路段起终点同时进行,并在起终点各设一名观测员,用调查交通量的方法,每隔5min或10min为间隔观测累计交通量要求两断面的起始时间相同6.4 行车延误的调查方法 p 例题 某瓶颈路段进行延误调查时,输出输入法的调查结果已知该路段通行能力为360辆/h,每15min平均通过90辆车。

1)分析车辆延误情况2)计算第300辆车的延误时间6.4 行车延误的调查方法 p解:(1)当到达数超过离去数时开始出现阻塞,直到到达数小于离去数时阻塞开始消失2)第300辆车是在8:45到达的,此时离去了260辆车,则它的排队位置为300-260=40 C=360辆/h=90辆/15min,故每辆车通过该路段的时间: 15/90,故第300辆车通过该路段所需的时间为: 15/9040=6min45s 故第300辆车通过该路段的延误时间为: 6min45s- 15/90=6.5min6.4 行车延误的调查方法 p 输出-输入法注意事项 无法得到平均每辆受阻车的延误及受阻车辆占总数的百分比:也无法确定产生延误的准确地点和原因,而且还无法识别延误的类型,在这些方面此法都不如跟车法 理论前提是假设来车率与离去率是均一的,这往往与实际变通状况不符合 方法简便且结果能整理成直观的图表,作为分析瓶颈路段的行车延误方法,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6.5 交叉口的延误调查 p 调查地点 一般选择经常发生交通拥堵的交叉口进行延误调查p 调查时间 一般选择高峰时段,早高峰或者晚高峰; 天气良好、交通正常的条件下进行。

p 调查方法 点样本法 抽样追踪法6.5 交叉口的延误调查 p 点样本法 观测目的 获取车辆在交叉口引道上的排队时间,每个入口需要34人和1块秒表,观测员站在停车线附近的路侧人行道上 观测方法 1人持秒表,按时间间隔(15s)通知另外23观测员; 第2名观测员负责清点停在停车线后面的车数; 第3名观测员负责清点经过停车通过停车线的车辆数(停驶数)和不经过停车通过停车线的车辆数(不停驶数) 6.5 交叉口的延误调查 p 点样本法 记录表格 6.5 交叉口的延误调查 p 点样本法 计算公式 6.5 交叉口的延误调查 p 例题 某交叉口采用点样本法调查停车延误,根据5min观测(间隔15s)所得资料如下表所示,试求总延误、平均延误和停车百分率开始时间交叉口引道上不同时间停过的车辆数引道交通量+0s+15s+30s+45s停驶数不停数17:00027911617:01400361417:0291614618017:031491317017:045002417小计192230335637合计104936.5 交叉口的延误调查 p 解: 6.5 交叉口的延误调查 p 抽样追踪法 观测目的 获取引道延误数据 优缺点 优点:简便、易行,调查人员不紧张,可以获得引道延误分布特征、各流向车辆的延误及个别车的延误资料; 缺点:不能获取每一停驶车辆的平均延误和停车百分比。

课后作业oP81 复习思考题3-7 oP82 习题3-4。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