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李双双”的半世姐妹情-谢谢你来了半世姐妹情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32100286 上传时间:2021-12-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个“李双双”的半世姐妹情-谢谢你来了半世姐妹情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两个“李双双”的半世姐妹情-谢谢你来了半世姐妹情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两个“李双双”的半世姐妹情-谢谢你来了半世姐妹情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两个“李双双”的半世姐妹情-谢谢你来了半世姐妹情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两个“李双双”的半世姐妹情-谢谢你来了半世姐妹情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个“李双双”的半世姐妹情-谢谢你来了半世姐妹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个“李双双”的半世姐妹情-谢谢你来了半世姐妹情(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个“李双双”的半世姐妹情 谢谢你来了半世姐妹情 1958年,作家李准以河南林县宋家庄大队妇女队长刘凤仙为原型,创作了小说李双双小传。作品出版后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将小说改编后拍成了电影李双双。 电影中“李双双”的扮演者是演员张瑞芳。为了更好地诠释人物,张瑞芳在拍摄前特意来到林县体验生活,她每天和“李双双”的原型刘凤仙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一年多的朝夕相处中,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姐妹情。张瑞芳也在电影李双双中成功地出演和塑造了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1961年,李双双上映后,全国掀起了一股“李双双热”。在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中,张瑞芳也凭借此部影片荣获了

2、“最佳女演员奖”。 如今,“李双双”的扮演者和人物原型,已分别是94岁和75岁的老人。姐妹俩虽然身隔两地,但是她们的友情不减。50年来,戏里戏外两个“李双双”,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叹的半世传奇。 农村妇女队长成为小说人物原型 1958年秋,正在地上干活的刘凤仙突然接到一个通知:作家李准到这里积累创作素材,要住在她家。当年,26岁的刘凤仙是林县城关公社宋家庄大队妇女队长。16岁时她就担任妇女队长,带领着大队妇女参加劳动,修渠抗旱、植树防风,干得有声有色,也因此多次受到县里表彰。20岁时,林凤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上世纪50年代,刘凤仙和丈夫冲破世俗,以当时颇为“离经叛道”的自由恋爱方式结婚。这件事在

3、思想相对落后的偏僻农村轰动一时,人们都记住了这个敢作敢为、泼辣能干的妇女队长。 刘凤仙不但工作积极,而且性格耿直,她对那些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总是能够勇敢地站出来进行揭发,所以得罪了不少人。因为闲事管得太多了,刘凤仙的丈夫还曾离家出走。宋家庄是当时县委书记杨贵的蹲点村,村中革命生产的先进经验多次被河南省委总结推广。 当作家李准来到林县向杨贵征求创作意见时,杨贵想都没想就直接推荐了宋家庄和刘凤仙。就这样,李准住进了刘凤仙家。刘凤仙鲜明、独特的个性激发了李准的创作灵感,住了一个多月后,他以刘凤仙为人物原型,写下了后来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 小说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李双双17岁就嫁给了孙喜旺,

4、丈夫比她年长8岁,经常打她,遇事从不与她商量。李双双年纪轻轻的就拉扯孩子,村里街坊邻居很少有人知道她姓什么、叫什么,都管她叫“喜旺家”、“喜旺媳妇”、“喜旺嫂子”解放后,李双双首先获得了与丈夫平等的地位。婚姻法实施后,孙喜旺不敢再打她了。由于男女同工同酬,李双双也获得了经济收入,孙喜旺办什么事,也得和她商量了。 李双双小传在人民文学上刊登后,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大胆泼辣、“有着一股子敢说敢笑的爽快劲儿”的主人公“李双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身上,寄托着那个年代人们对女性的审美理想。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导演鲁韧看完小说后喜出望外,他立刻给作家李准打电话,让他尽快将小说改编成剧本。时间不长

5、,李准便写出了剧本李双双。 跟着真实人物体验生活 1960年春的一天,公社妇联主任领着40多岁的张瑞芳住在了刘凤仙家。那时,张瑞芳已经是有名气的演员了。之前,她塑造的许多人物形象都深受观众的喜爱。因为形象和气质的接近,更重要的是对她演技的肯定,导演决定由张瑞芳扮演“李双双”,男演员仲星火扮演李双双的丈夫“孙喜旺”。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张瑞芳特意从上海来到农村体验生活。不过这次体验生活与以往有些不同,张瑞芳是跟着电影中的人物原型刘凤仙一起生活。和真实的人物在一起相处,对张瑞芳来说还是第一次。 刘凤仙居住的黄华生产队离宋家庄有5里多地,白天,张瑞芳和刘凤仙一起去工地参加劳动,张瑞芳学会了锄地、浇水、

6、施肥、点种;晚上,她们促膝谈心,跟着学习纳鞋底儿、缝被子、擀面条。经过一年多的体验,张瑞芳的手掌磨出了老茧,脸也变黑了,看上去和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没有分别。这次的经历让张瑞芳熟悉了农村生活,真切地体验到了“李双双”这个人物形象身上的丰富内容,这为她准确地把握和诠释人物特点打下了坚实基础。 1961年夏天,80多人的拍摄队伍开进了宋家庄这个风景优美的外景地。此事在当时的林县轰动一时,很多人都赶去看稀罕。当年,村里有一座最好的房子,成了电影中“李双双”和“孙喜旺”的家。除了门楼修盖了外,其余的建筑还保持着当年的样子。那时,人物原型刘凤仙也参与了电影的拍摄。她在片场的任务是负责剧组的道具,白天,

7、她跟着剧组跑前跑后;晚上,她还要给演员做当时农村人穿的尖口布底鞋。影片中张瑞芳穿的尖口鞋就是她做的。现在想来都有点不可思议,真实的人物居然每天看着另一个人扮演自己。 拍摄期间的趣事 刘凤仙后来回忆说,当年拍摄的时候有一位女演员穿了件裙子,这在当时的农村可是件稀罕事,于是纷纷来看。这位漂亮的女演员被看得不好意思,于是脱下了裙子,穿上对襟的花布衫和村民们打成一片。还有一次,乡亲们听说张瑞芳同另一个女演员吵架,并且越吵越凶,纷纷跑过来劝架。可是到了现场才知道,原来她们两个是在排戏,因为演得太像了,所以把乡亲们都骗了。 拍摄期间,张瑞芳曾经让剧组的一位工作人员给她和刘凤仙拍张合影。扮演“孙喜旺”的演员

8、仲星火看到了,也要同刘凤仙照一张合影。刘凤仙想,两口子才单独照合影,单独同一个外地男人照相会不会招来闲话?犹豫中她还是同仲星火照了一张合影。等剧组走后,刘凤仙就把她和仲星火的合影用剪刀从中间剪开了。现在想来十分有趣。 三个月后电影拍摄完毕,两人含泪惜别时,张瑞芳送给刘凤仙一个黑底红花布兜作为纪念。 姐妹二人几十年后的重聚 1962年,李双双上映后,引发了社会热议,很快就成了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影片。但在刘凤仙的印象里,她和乡亲们只看过一次。那是上海海燕制片厂为感谢林县县委及宋家庄的大力支持,特地派人从上海赶到宋家庄为乡亲们放映的。那次放映可谓盛况空前,不仅吸引了宋家庄周围万余乡亲,就连内黄、汤阴

9、等地的群众都专程赶来。刘凤仙也在不经意间成了名人,从那以后,慕名来访的人络绎不绝。 太行山的菊花儿开了又谢,谢了又开。1961年与张瑞芳分别后,她们姐妹俩虽然身隔两地,但是两个“李双双”友情不减。拍摄结束后,张瑞芳回到了上海。她给刘凤仙寄来了漂亮的发卡。1988年,张瑞芳给刘凤仙写信,回忆当年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2000年,张瑞芳的作品集瑞草芳华出版后,特意给刘凤仙寄来一本,并在扉页上写下了“凤仙老友留念”的亲笔题字。2003年,张瑞芳又给刘凤仙寄去了眼镜、丝巾等物品。刘凤仙亲手给张瑞芳做了两双绣花鞋垫。多年来,姐妹两个一直保持联系,深厚的情谊从没有因时间的流去而减淡。 2006年12月15

10、日,央视电影频道流金岁月栏目组重访宋家庄进行拍摄,他们邀请刘凤仙到上海和张瑞芳一聚。12月17日,夜已深沉。躺在宾馆床上的刘凤仙辗转反侧,她说:“牵挂了46年之久的大姐现在是什么样子?她还能认出自己来吗?”第二天上午,在上海电影制片厂节目现场,主持人把的主创人员介绍完后,播放在林州对刘凤仙的专访。刘凤仙说:“这么多年了,我很想张大姐,要是在安阳、郑州,我早去看她了。上海这么远,想见也见不了。”主持人问张瑞芳:“想见她吗?”张瑞芳说:“想。”这时,刘凤仙从幕后走出来,张瑞芳一下愣住了,她颤抖地从座位上站起,紧走几步紧紧与刘凤仙相拥,失声痛哭。张瑞芳紧紧拉着刘凤仙的手问:“过得好吗?”刘凤仙说:“

11、好,好。”“那就好。”在场的观众无不动容。刘凤仙把从家乡带来的小米送给了张瑞芳,张瑞芳把一条红色的围巾围在了刘凤仙的脖子上 节目录制后的第二天下午,张瑞芳邀请张瑞芳来家里做客,她摸着刘凤仙的脸说:“变了变了,脸变瘦了,走到街上认不出你来了。”刘凤仙动情地摸着张瑞芳的满头白发说:“老了,我都70了。”说着,姐妹两个的头挨在了一起。晚上,张瑞芳在一家酒店宴请刘凤仙,仲星火夫妇出席作陪。几十年后的相见,让当年的往事一幕幕浮上心头。他们打开记忆的匣子,倾泻对曾经岁月的感思。离开上海的当天,刘凤仙第二次来到张瑞芳的家里,张瑞芳已给她买好了回程的车票,在保姆的搀扶下张瑞芳把她送到家门外,两人的手紧紧握着,

12、不愿松开。 现实中“李双双”的真实生活 坐落在黄华山脚旁的城郊乡黄花村有一座普通的院落,这就是刘凤仙的家。当年张瑞芳住过的西屋至今仍保存完好。对于刘凤仙来说,每个角落都存有张瑞芳的印记。 1977年,宋家庄分为4个大队后,干了20多年妇女队长的刘凤仙赋闲在家。1995年,她的丈夫去世,现在她和小儿子在一起生活。电影上映后,名不见经传的宋家庄成了全国闻名的地方,来了一拨又一拨参观照相的人。“李双双”这个鲜活的荧幕形象,也永远刻在了村民心中。邻居张妮子说,那时的刘凤仙快人快语、爽朗火辣,没有她不敢说的,没有她不敢做的,和电影中的“李双双”性格如出一辙,大家都喜欢和她在一起聊天。 电影中“李双双”和

13、“孙喜旺”的家由堂屋、东屋、西屋组成,三间小屋都是土坯墙;堂屋、西屋为瓦顶,东屋为石板顶,墙皮已多处脱落。走进院子,对照电影上的情景,可以看出一门一窗、一砖一瓦、屋内摆设都还是当年的样子,这家小院就是当时摄制组拍摄的主要场景。 作为经过艺术加工的荧幕形象,影片中的李双双和现实中的刘凤仙又有着怎样的差别呢?刘凤仙告诉笔者,电影中的故事大部分是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但是有一些也经过了加工处理。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李双双”只要碰上谁家干涉子女婚姻自由的事,都要站出来管一管。实际生活中,刘凤仙就是这样。当年村上有一户人家想把女儿嫁到城里,女儿不愿意,刘凤仙知道后就在他们相亲时前来阻止。

14、电影中有一个情节,因为工分员记分不公平,“李双双”写了大字报贴了出去。可是在现实中,刘凤仙并没有写过这样的大字报,因为她根本不识字。还有影片中,“孙喜旺”为人胆小怕事,生怕得罪别人。但在现实生活中,刘凤仙的丈夫是个初中毕业生,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当时有一个小孩把集体的芝麻藏到鞋子里被丈夫看见了,丈夫一直追到那个孩子的家里。 电影李双双成为经典 2007年10月27日晚,在苏州举行的第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晚会上,获得电影“终身成就奖”的张瑞芳出现在领奖台上时,全场起立为她鼓掌祝贺。后来,远在河南林州的刘凤仙老太太在电视前也为她的张大姐感到高兴。 张瑞芳出生于1918年,原籍北京,生于河北

15、保定。1935年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学习,并参加戏剧活动,曾演出放下你的鞭子、黎明等剧目。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加入民族解放先锋队,随北平学生战地移动剧团在各地宣传抗日救亡。 1938年,张瑞芳来到重庆,在怒吼剧社、中华剧艺社等剧团担任演员,在二十余部话剧中扮演主要角色,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棠棣之花、屈原、家、北京人等。那时,张瑞芳的公开身份是演员,真实身份是中共地下党员,而且她的直接领导就是时任中共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在张瑞芳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945年的11月底,我们把芳草天涯整整演了一个月,记得那天上台前,我刚化好妆,“山上”(即作为八路军办事处的红岩村)的通讯员出现在后台,远远朝我点头微笑,我若无其事地走过去,经过他身边时,通讯员轻声说:“演完戏后老地方等。”我也轻声回应了句“知道了”,就走开了。大幕拉下,回到后台。我一边卸妆一边想:今天去见周副主席一定很重要,可能是对我今后工作的安排。走出剧场,我跟着引路人来到“老地方”,昏暗的路灯下已经有辆车在等着了,我一头钻进车就直奔“山上”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的所在地 接拍李双双前,张瑞芳已经拍了不少电影:在故事片三年中,她扮演了纱厂女工干部“赵秀妹”;在故事片南征北战中,她扮演了女村长兼民兵连长“赵玉敏”;在故事片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