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期中考试马说比较阅读

慢***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0KB
约7页
文档ID:231950671
期中考试马说比较阅读_第1页
1/7

  马说 《马说》《论马》  [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节选自岳飞《论马》)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  1.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②比行百余里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马说》《宋史岳飞传》对比阅读答案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 ( )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3)比行百里始奋迅 ( ) (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然非精洁则不受19.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 ”“ ”的特点。

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20.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 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 阐述,他们都希望 4分)《马 说》《卞和泣玉》比较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4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①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②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③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刖:yu,古代一种酷刑,断足③奚:何,为什么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厉王使玉人相之() 2.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3.《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甲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文)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注: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②日啖刍豆数斗 ( )③ 不以千里称也( ) ④比行百余里( ) 23.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其真无马邪? ②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24.甲文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乙文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甲文提示马“才美不外见”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乙文中直接描写马“才美” “外见”的句子是 4分)25.请根据下面两个句子,比较甲乙文所写人物对马的不同态度1分)①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②臣有二马,故常奇之答: 2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际都是在议论如何对待人才的这两段文字表达了怎样的人才观?(1分) 27、甲乙两文都有人说“无马”,你是怎么看的?(4分)28.对对联: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 阅读《马说》和《罴说》,完成1-4题共10分) 【甲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文】鹿畏貙(1),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2)发人立(3),绝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4)持弓、矢、罂、火而即之(5)山为鹿鸣以感其类(6),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7)而至其人恐,因(8)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9)而食之 今夫不善(10)内而恃(11)外,未有不为罴之食也柳宗元《罴说》 【字词释义】(1)[貙(chū)]兽名2)[被]同“披”3)[人立]像人一样站立4)[寂寂]悄悄地5)[之]往,到6)[为鹿鸣以感其类](猎者吹竹)模仿鹿的叫声来感召它的同类7)[趋]快跑8)[因]于是这里的“因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中表因果关系的连词9)[捽(zu)搏挽裂]揪住扑搏撕咬,撕得四分五裂。

10)[善]使……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1)[恃(sh)]依赖,仗着 1.解释下列词语2分)(1)等:(2)安求:(3)尽其材: (4)伺其至:(5)亡: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1)策之不以其道2分) (2)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2分)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甲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道出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 B.甲文开篇即点明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命运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了识马的重要性,概括了全文的主旨C.乙文告诉我们猎者要学会比罴更厉害的动物的声音才能摆脱被食的命运D.“食之不能尽其材”,“因为虎而骇之”,“捽搏挽裂而食之”三句中的“之”都为代词 4.根据“千里马”和“猎者”的遭遇,请你为当今找工作的人提点建议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识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