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实验3(系统根轨迹分析)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31087602 上传时间:2021-12-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实验3(系统根轨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实验3(系统根轨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实验3(系统根轨迹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实验3(系统根轨迹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实验3(系统根轨迹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实验3(系统根轨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实验3(系统根轨迹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实验3(系统根轨迹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系统根轨迹分析 专业班级 * * 学 号 姓名* 指导教师李离 学院名称电气信息学院 2012 年 12 月 15 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MATLAB 精确绘制闭环系统根轨迹的方法; 2、了解系统参数或零极点位置变化对系统根轨迹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1、硬件:个人计算机 2、软件:MATLAB 仿真软件(版本6.5或以上)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根轨迹的绘制 利用Matlab 绘制跟轨迹的步骤如下: 1) 将系统特征方程改成为如下形式:1 + KG ( s ) = 1 + K ) () (s q s

2、p =0, 其中,K 为我们所关心的参数。 2) 调用函数 r locus 生成根轨迹。 关于函数 rlocus 的说明见图 3.1。 不使用左边的选项也能画出根轨迹,使用左边的选项时,能 返回分别以矩阵和向量形式表征的特征根的值及与之对应的增益值。 图3.1 函数rlocus 的调用 例如,图 3.2 所示系统特征根的根轨迹及其绘制程序见图 3.3。 图3.2 闭环系统一 图3.3 闭环系统一的根轨迹及其绘制程序 图 3.4 函数 rlocfind 的使用方法 注意:在这里,构成系统 s ys 时,K 不包括在其中,且要使分子和分母中 s 最高次幂项的系数为1。 当系统开环传达函数为零、极点

3、形式时,可调用函数 z pk 构成系统 s ys : sys = zpk(zero,pole,1); 当系统开环传达函数无零点时,zero写成空集。 对于图 3.2 所示系统, G(s)H(s)= )2()1(+s s s K *11+s =) 3)(2() 1(+s s s s K . 可如下式调用函数 z pk 构成系统 s ys : sys=zpk(-1,0 -2 -3,1) 若想得到根轨迹上某个特征根及其对应的 K 的值,一种方法是在调用了函数 rlocus 并得到了根 轨迹后调用函数 rlocfind 。然后,将鼠标移至根轨迹图上会出现一个可移动的大十字。将该十字的 中心移至根轨迹上

4、某点,再点击鼠标左键,就可在命令窗口看到该点对应的根值和 K 值了。另外一种 较为方便的做法是在调用了函数 rlocus 并得到了根轨迹后直接将鼠标移至根轨迹图中根轨迹上某 点 并点击鼠标左键,这时图上会出现一个关于该点的信息框,其中包括该系统在此点的特征根的值及其 对应的 K 值、超调量和阻尼比等值。图 3.4 给出了函数 rlocfind 的用法。 2实验内容 图3.5 闭环系统二 1)对于图 3.5 所示系统,编写程序分别绘制当 (1) G(s)= ) 2(+s s K , (2) G(s)= ) 4)(1(+s s s K , (3) G(s)= ) 6)(4)(2(+s s s s

5、K , (4) G(s)= ) 24)(24)(4)(2(j s j s s s s K -+, (5) G(s)= )2() 4(+s s s K , (6) G(s)= ) 4)(2() 6(+s s s s K , (7) G(s)= ) 4)(2() 24)(24(+-+s s s j s j s K 时系统的根轨迹,并就结果进行分析。 解析: Lab3_1_1.m 程序: sys=zpk(,0 -2,1);rlocus(sys) 仿真结果: 理论分析:系统极点:p=0、-2 ,无零点,故有两条渐近线,且=090、 -090。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2)2 ( 0- + =-1。分离点:

6、K=-s(s+2),dK/ds=-2s-2,令其=0,则s=-1,此时K=1。当K=0时,系统根轨迹从极点0,-2处出发;当K=1时,在实轴的-1处会合,分别沿垂直于-1的直线以090,-090方向延伸,在根轨迹无穷远处,K? ? 由分析可知,运行结果与理论结果一致。 Lab3_1_2.m 程序: sys=zpk(,0 -2 -4,1);rlocus(sys) 仿真结果: 理论分析:系统极点:p=0、2、-4,无零点,系统有三条渐近线,且=060、 -060、0 180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34 2 0- - =-2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令s=jw,带入特征方程s(s+2)(s+4)+K=0

7、,得:jw(8-2w)+(K-62w)=0,故w=2.83、-2.83 。带入特征方程验证,K0,实轴上的根轨迹:-2,0,(-,-4)。-2,0之间的根轨迹:K=0时,分别从-2,0出发;当K=3.08*2*4=24.64时会合,再分别沿渐近线趋于无穷远处,无穷远处,K? ?;(-,-4)之间的根轨迹:K=0时,从-4出发,沿负实轴趋于无穷,无穷远处,K? ? 由分析可知,运行结果与理论结果一致。 Lab3_1_3.m 程序: sys=zpk(,0 -2 -4 -6,1);rlocus(sys) 仿真结果: 理论分析:系统极点:p=0、-2、-4、-6 ,无零点,系统有四条渐近线, 且=04

8、5、-045、-0135、0 135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46 42-=-3 分离点: ,解得:, 当2s 带入特征方程时,k0)。实轴上的根轨迹:-2,0,(-,-4)。-2,0 之间的根轨迹:当K=0时,分别从-2,0出发,在s=-0.648此时 K=44.7*2*4*(4+j2)*(4-j2)处会合,然后沿0036,36-的渐近线趋于无穷远 处,无穷远处,K ?;(-,-4)之间的根轨迹:当K=0时,从-4 出发,沿0 180渐近线趋于无穷远处,无穷远处,K ?,同时,当K=0 时,系统根轨迹分别从-4-j2,-4+j2出发,沿0 0108,108-渐近线趋于无穷远 处,无穷远处,K

9、 ? 运行结果与理论结果一致。 Lab3_1_5.m 程序: sys=zpk(-4,0 -2,1);rlocus(sys) 仿真结果: 理论分析:系统极点:p=0、-2 ,零点:-4,系统有一条渐近线,=0 180 分离点:21 1+ s s =41+s ,解得:s=-4+22或-4-22 。根轨迹是一个以 -4为圆心,22为半径的圆,根轨迹分别从-2,0出发,在s=-4+22处会合,然后分开,顺着圆的轨迹在s=-4-22处会合,一条终止于s=-4处, 另一条终止于s ? -处。起点处,K=0,终点处,K ? 由分析可知,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一致。 Lab3_1_6.m 程序: sys=zpk(

10、-6,0 -2 -4,1);rlocus(sys) 仿真结果: 理论分析:系统极点:p=0、-2、-4 ,零点:-6 ,系统有两条渐近线, 且= 090、-090。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4 )6 ( 4 2- - - - =0。令s=jw,代入s(s+2)(s+4)+K(s+6)=0得:jw(2w+8+K)+6(2w-1)=0,故w=1、-1而此时,K=-99时恒成立,跟在(-a,-1)段故根轨迹在实轴上有两个不同的分离点。图1可以证明。 Lab3_3_1.m a=1时程序: sys=zpk(-2,0 -1 -1,1);rlocus(sys) 仿真结果: Lab3_3_2.m a=1.12时程

11、序: p=1 2;q=1 2 1.12 0;sys=tf(p,q);rlocus(sys) 仿真结果: Lab3_3_3.m a=1.185时程序: p=1 2;q=1 2 1.185 0;sys=tf(p,q);rlocus(sys) 仿真结果: Lab3_3_4.m a=3时程序: p=1 2;q=1 2 3 0;sys=tf(p,q);rlocus(sys) 仿真结果: 理论分析:特征方程为:s(a s s +22 )+k(s+2)=0,则K=-222 3+s as s s ,令 ds dK =0,得04423=+a s s s 当a=1, 014423=+s s s ,解得s=-2.6

12、180,-1.0000,-0.3820。开环极点为0,-1,-1,开环零点为-2.所以实轴上的根轨迹为(-2,-1),(-1,0)段。所以实轴上的分离点为(-0.3820,0)。渐近线与实轴交点 022 11=+-= , 渐近线倾角=0 090,90- 当a=1.12,012.1442 3=+s s s , 解得s= -2.6501,-0.8564,-0.4935 012.122=+s s ,解得s= -1.0000 + 0.3464i,-1.0000 - 0.3464i ,开环极点0, -1.0000+0.3464i,-1.0000 -0.3464i 开环零点-2,所以实轴上的根轨迹为-2,0段。实轴上的分离点为(-0.8564,0),(-0.4935,0)。渐近线与实轴交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