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有效教学模式改革及探索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30595532 上传时间:2021-12-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构成》有效教学模式改革及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平面构成》有效教学模式改革及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平面构成》有效教学模式改革及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平面构成》有效教学模式改革及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平面构成》有效教学模式改革及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面构成》有效教学模式改革及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构成》有效教学模式改革及探索(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面构成有效教学模式改革及探索引言平面构成作为艺术设计课程的基础课程之一,长期 以来我们采用的教学模式似乎都是讲授基础原理和概念,然 后通过学生作相应的练习以巩固知识,最后教师通过学生的 课堂表现和作业状况给出相应的成绩。本文就教学理念依旧 是传统的、单一传授式的教学方式的反思的同时,进行了三 个方面的改革和探索。关键词:平面构成教学模式改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被简称为三大构成”。 既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基础设计理论,同时三者之间也是 有连贯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平面构成作为“三大构成”之 一,是从1919年德国创建包豪斯设计学院时开始的,以强调 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构成主义思想为主。自20

2、世纪80年代 经由香港开始被引入,逐渐成为国内大部分艺术院校共用的 艺术基础教学课程。平面构成这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 造型设计能力,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掌握设计方法,为后期 从事专业设计工作奠定基础。在多年的基础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我经常遇到,学生思 维僵硬,创意思路难以拓展的局面,在传统的手工作业的基 础上,学生多是习惯于依赖、仿照、模仿,缺乏一定的创造 性。为突破目前平面构成课程的一贯的教学现状,。在今年 的教学中,我从教师教学,学生课堂练习和创作以及作业的 评估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一、提升教师教学模式与创新思维的改革与探索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是 人类的高

3、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就是要在不被常人注意的 地方引发思路,发现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为突破 目前平面构成课程的一贯的教学现状,我认为要想摆脱过去 的固定传统思维模式,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 力,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关键还是在教 师。首先必须是教师的知识结构要与时俱进。在讲课之时尽 可能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提供给学生最前沿的设计信息。这 就要求教师在重视平面构成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更要提升 理论的跨学科性。大量的事实表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缺 乏相关的理论基础,在以后的设计与制作的实践中是难以有 长足发展的。因此,作为专业教师必须要重视平面理论知识 的教学,使学生

4、能够在点、线、面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增强 对环境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 础。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色彩学,社会 学、心理学、营销学等诸多理论知识。因此,完全有必要使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掌握平面构成基础理论知识的 前提下,开阔视野,提升本专业理论的跨学科性。因而在教学中,我在讲授点线面构成的基础理论的同 时,结合色彩学,心理学,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 结构去启发学生的思维。既不受现有的知识限制,也不受传 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让学生充分 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学会在多种方案、多 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我一直在教学中

5、灌输给学生一种 “艺术是不择手段”的思想。因为我认为在艺术的行为中, 在法律和道德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只要能够 达到想要的设计目的。“不择手段”在这里就是发散性思维 的最好的概括。二、提升学生课堂练习和创作的有效性的改革与探索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在传统的平面构成教学中, 我们很多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 针对每个知识点给学生布置每个知识点的作业。因为一直都 是传统的手工练习,比如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等 作业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同一造型的反复的手绘上,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根本得不到有效提升。所以要提高练习 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因课程和

6、所学专业的 需要设计练习题,同时结合现代化的电脑设计技术的运用, 让学生锻炼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例来说,在讲授完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的基础理论 后,根据环艺专业学生的特点,在布置作业方面,我侧重了 点线面三个元素的构成形式的训练,对于每个元素要求做出 至少六种不同的构成形式。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必须学会 扩散思维,逼迫他们学会从不经意间发现设计灵感。结果学 生把生活中的很多废弃的生活用品都做成了精美的作业,充 分体现了 “不择手段”在设计中的运用。因为用心去观察了 别人不容易发现的细节,从而就能构思出不同于常人的设计 作品,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创造。又如在组织形式作业布置中,针对环艺

7、专业将来要从事 的设计任务的特点,我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有重复构 成,近似构成,自由分割构成和肌理构成。因为这几种组织 形式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构成形式。让学生在做练习的同时 学会观察和感悟“术来源于生活”的真谛,这也是我们教学 中不能丢弃的传统。对于其它的组织形式,如渐变构成和发 射构成,本身有相同的之处,所以我给予学生选择权。另外 还有密集构成,矛盾空间,特异构成,以及对比构成等,让 学生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练习即可。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 的自我个性的发展。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设计师,没有个性 的设计师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是走不长远的。在作业练习的过程中,我改变了以往的千篇一律的要求 手工绘制的

8、作业模式。允许和鼓励学生采用电脑技术去实现 自己的设计构思。比如传统的重复构成,设计好基本型以后, 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同一个或者同一组造型上,没有丝 毫的创造性和新鲜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但容易感觉情绪 烦躁,甚至有时一个步骤的绘制错误导致了整个画面废弃的 情况,发生这种情况后往往就使学生失去了耐心,直接导致 的结果就是作业粗制滥造,画面效果很差。通过结合电脑技 术的运用,在PS ,AI, CORL等软件中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 而解。不但设计造型很方便,而且可以对造型随意的修改, 旋转,拼贴,变色等。即使做错了哪一个步骤,也还可以及 时得到纠正。因为是电脑绘制的,作业就有着机械手绘无法 比拟

9、的工整和美观效果。学生们高涨的学习情绪直接带来的 成效就是课堂的高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生也因有了更 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而开阔了眼界,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丰富 了自己的设计内涵。三、作业水平和成绩评估的改革与探索以往的教学结果,就是老师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通过 画面的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然后结合课堂考勤等因 素,进行相应的综合分数的评判。这样的结果就是由于教师 自身的局限很容易评判出符合自己喜好的学生作品,而给予 相应的高分。而有些学生虽然有创新思维,因为本身绘制技 术或者电脑技术的欠缺而导致了最终的画面效果不是很令 人满意。相应的低分就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直 接打击了学生的自信

10、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实行了由学生自己为自己打分并 结合老师有上下5分浮动的权利的评分方法。具体的办法就 是,在黑板上注明打分的标准后,根据学号把学生分成A组 B组C组D组合E组,分别为每组6个人。A组的6个人分 别给B组的每个人打出6个分数,然后算出平均分即为该生 的学生评分。然后B组的6个人分别给C组的每个人打出6 个分数,然后算出平均分即为该生的学生评分。以此类推后 得出的分数的基础上,我再根据考勤和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 相应的最高5分的奖励或者惩罚,最后得出的分数即为该生 的最终平面构成的分数。通过老师的奖励和惩罚,可以充分体现老师对教学的掌 控能力,同时也可以树立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

11、威性。通过 这样的评分办法的改革与探索,最重要的是大大增进了学生 的自主学习情绪,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与学习兴趣。在改变 了学生以往闭门造车的学习模式,在观看和分析别人设计作 品的同时更好地反思了自己的同时,增强了分数的透明度。 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在学期末评奖学金时因为分数的高低而 出现的各种矛盾。结束语目前艺术院校平面构成的教学理念,应倡导一种新的思 维方式和创新意识,以创造性思维方式结合现代技术的运 用,研究平面形态的构成形式,观察空间形态的规律,诠释平面构成设计中形式法则的体现。培养创造力是当前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

12、学问题,教师还是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 程。教师,站在讲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这种思想与智慧, 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 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最后,我认为教师应在实践一一反思一一再实践一一再 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教学实践中,要做到每 上完一节课,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不是符合学生的需 求,是否符合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有效教学过程是一种 教学研究活动,教师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 学会发现问题、创新实践、积累经验和历练智慧,不断提高 有效教学能力,使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 李霞.高职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一一以山 东经贸职业学院为例J 广西教育,2009 (12).2 郑永莉平面构成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3 李颖平面构成基础教学初探一谈平面构成的要素 点、线、面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