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的探索与践行一一培养健全人格》选修教材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30594578 上传时间:2021-12-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善美”的探索与践行一一培养健全人格》选修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真善美”的探索与践行一一培养健全人格》选修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真善美”的探索与践行一一培养健全人格》选修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真善美”的探索与践行一一培养健全人格》选修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真善美”的探索与践行一一培养健全人格》选修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真善美”的探索与践行一一培养健全人格》选修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善美”的探索与践行一一培养健全人格》选修教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善美”的探索与践行一一培养健全人格选修教材-、本讲座的意义:1、为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提供人文素养;2、可以形成系列从书(类似“五角丛书” 一样的微型丛书),作为校本教材,成为有 形的资料;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和 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政治历史等学科(人文学科)相互融通的 能力以及相关兴趣;4、带动一批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二、内容简介前旨我们开设的这个系列讲座,正标题是“真善美的探索”,表明讲座的内容是介绍关于知识论、伦理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副标题是 “培养健全人格”,表明讲座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 人。知识论、伦理学、美学、心理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属于

2、人文科学知识,这些知识似乎没有实际的用处一一不能像数理化等科学知识一样,直接变成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它们的用处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人生的智慧和人生的境界。人文素养提高了,就有了 “做人”的条件,做一个优秀的人的条件,而做人做得“优秀” 了,“做事”做得“优秀”也就具备了必要条件。学生们一生面临的“话题”不外两类:做人与做事;立身与行事;古人说“为人处世”或者说“修齐治平”也就是这两个方面,毛泽东说的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还是这两个方面。而且“做事”的话题固然重要,但是目前讨论得很深入很具体是不切实际的。再者,但凡 做事的话题大致都可以归纳为做人的话题,所谓“从自身找

3、原因”, 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就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思维方 式是利大于弊的。所以我们这个“人文科学讲座”,主要讲的是“做 人”的话题,当然,做人与做事无法断然割裂开来,侧重讲前者,当 然,肯定也会涉及后者。为什么说知识论、伦理学、美学、心理学、哲学等人文知识有助于提升我们做人的智慧和人生的境界呢?请先大致了解一下我们讲 座中这些知识的主要内容:第一讲从人性讲到人的理想、理想人格。谈论“做人”这个话题, 免不了从现实谈起。“人”是什么?人的现实的本性是什么?这就是 人性问题。对此一无所知可能一切都无从谈起,谈了也是空谈。其次 自然需要谈到:人的理想是什么?理想的人性是什么?我们应该成

4、为怎样的人?对此一无所知我们就可能无所追求,无所事事。其实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就不成为其人了人有理想,这正是人的重要本性。那么从现实的人性出发,如何达到理想、理想人性的彼岸?概括 说来,人在现实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理智与情感欲望;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权利与义务归纳起来有三类矛盾:人与自身的矛盾,人与他人、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处理了这些矛盾,实现了 “和谐”,也就解决了 “做人”、“做事”的问题。所以做人、做事概括起来,就是发现、解决矛盾从而实现和谐。中国古代儒家群经之首易经讲阴阳之道,中庸讲“中庸之道”、道家的老子讲“反者道之动”,康德、黑格尔、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包括爱因

5、斯坦、钱学森在内的数不胜数的大科学家都讲辩证法,现代 科学出现三论”中的系统论,其实质也与辩证法相通。所以发现、 解决矛盾把事情“摆平”搞定”,实现和谐”,就能够实现从现实 到理想的飞跃,这就是人生的智慧,人生的艺术。“做人”要解决最大的矛盾是人与自身、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这两大矛盾。人与自身有哪些矛盾呢? 了解一点人的学问,了解一 点心理学常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的身与心,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 之间的矛盾、联系,以及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内部及其相互之间错 综复杂的矛盾与联系,实现主客观和谐,身心和谐;理智与情感、意 志的和谐,等等。这些是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 间的矛盾、联系

6、涉及很多方面,其中都会涉及人的认知、情感、意志 等方面,这些也是心理学将会涉及到的。这是第二讲一一心理学。心 理学也可以说在讲“人性”,不过不是采用哲学思辩的方法,而是采 用带有实证意味的科学方法;不仅讲人类的“共性”,而且重点讲每 个人的“个性”。我们每个人,做人做事追求的最高价值是“真善美”。学一点,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价值追求。美学、伦理学、知识论分别是第三 至五讲的内容。我们会发现,追求“真善美”,其实也就是在矛盾中 实现和谐。知识论是讨论“求真”的。所谓“真”,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我们的认识是正确的,一是说我们所说所做所表现出来的,是与内心一致的。后者涉及伦理学中“诚实”的品质问题,前

7、者涉及认识论、知 识论、真理论的问题。怎样才可以说我们的认识是“真”的呢?历来 有几种说法。一种所谓“符合论”,就是说我们的认识是主观的,如 果与客观相符合,那么它就是真理,这就是所谓的“主观与客观相互 和谐”,也可以说具备了 “合规律性”。一种是所谓“融合论”,是说 某种认识是“真”的,这种认识的自身系统内部必须自圆其说,不能自相矛盾,不妨说认识本身内部没有矛盾,能够内在地和谐,也可以说是具备了 “合逻辑性”,“合逻辑性”是否就一定“合规律性”呢?这个以后再谈。如果与人们的习惯的认识、习惯的认识体系也不矛盾, 那可谓“外在地”和谐。皮亚杰的说法,人的认识(主观认知结构) 与外来信息、刺激两者

8、之间存在“同化顺应”反应,说的就是人的 主观认识与客观世界之间由矛盾到和谐的过程,波谱尔说人类的认识 是一个不断证伪”的过程,说的是人们在认识中总会发现原来认识 的矛盾错误,经过协调临时达成某种共同认识(实现和谐),但是又总会发现新的认识体系的新的矛盾一一当然还得追求新的和谐,人类的认识于是不断前进。这些说法中仍然可以找到共同点:人类无论个体、还是整体,总在不断发现矛盾,解决矛盾,追求和谐,/RJ而复始,以至无穷:求真的过程就是发现矛盾,解决矛盾,追求和谐的过程。伦理学就是教人求“善”的,也就是追求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的。人生最高的“善”一是实现社会理想一一充 满仁爱、体现公

9、平的社会;二是实现人生理想一一事业的成功、生活 的幸福、人格得以和谐发展:而这些无一不需要我们发现、解决矛盾, 实现和谐。什么是“善”呢?如果说,认识了“真理”就是具备了“合 规律性”,那么实现了 “善”就是“合目的性”。可是这个世界上人与 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甚至个人自己,你有你的目的,他有他 的目的,各有各的目的:这样免不了就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价值观”的冲突。如何制订一些规矩条文,引导人们的行为,消除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之间的矛盾冲 突,一言以蔽之,如何实现“和谐”,这就是伦理学家们研究的话题。什么是美呢? “美”是所有我们认为美的事物的一些共同

10、特性。首先它们必须是有具体形象的,就是说是可以感受得到(看得到,听得到)的,美学本来意思是“感性学”,没有感觉得到的东西说它是美的,那是把美泛化了。比如心灵美,那不如说是善。心灵的善通过 形象流露出来,那才是美的。第二,美的事物的形象必须是符合形式美规律的,比如对称、均衡、多样化统一,简言之,是和谐的。第三,任何事物既然都有形式,也必然蕴涵它的内容,任何美的事物,它的内容必须是既符合真,又符合善的,即所谓“合规律”与“合目的” 的辩证统真与善的和谐统一。第四、美的事物必须是符合形式 美规律的形式与这真与善的内容的和谐统一。这四个方面,是美的事 物的共同特性。但是具有这四个特点,只能说该事物具有

11、了“美”的“潜质”,如果没有人欣赏,那这美的价值还不能得以实现,我们常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说得更恰当些,那事物所具有的美的特性,如果正好符合我的口味,那“美”的“潜质”才能够得以实现一这也正是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所以说“求美”最为理想的状况就是这五个环节上,均能实现“和谐统一”。 哪个环节上产生矛盾,感觉到不和谐,那么肯定就会感到“不美”必 须消除矛盾实现和谐,才能够感觉到美。如果再回到人性问题上来,我们可以发现,人性也是矛盾统一 的,人是动物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是情感与理智的矛盾统一,是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统一。由矛盾实现统一,达到和谐,那就实现了理想的人格共在性

12、独立人格。再进一步说,宇宙世界的根本规律就是辩证法,就是矛盾统一规律,做人做事符合辩证法,就能发现矛盾、解决矛盾,实现和谐。这就是人生的智慧。而认识宇宙、世界的矛盾统一,实际上也就是认识宇宙、世界的奥秘;追求宇宙、世界的和谐, 这就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理想:世界是矛盾的,这就是现实;在 实践中解决矛盾、实现和谐,这是理想;个人与社会、他人是矛盾统 一的,实现“共在性独立人格”是我们做人的理想。西方哲学历来强调“主观客观分离中国哲学历来强调“天人合一”,这两种本体论是矛盾的,目前世界文化的发展潮流中,这两种思潮正由矛盾对立趋向和谐统一这是“本体论”的真谛;这一趋势、潮流,体现在上述各门人文科学

13、之中这是“本体论”存在的意义。是为第六讲。人们常常说:站得高看得远。懂得了这些“大道理”,掌握了这些人生的智慧,我们的视野自然就高远了、开阔了。“大道理”下属的许多小道理自然迎刃而解了 O我们西方有许多写给几岁孩子阅读的 讲大道理的书,西方的小孩子能够懂得的道理,我们肯定能够懂得更 好。当然,懂得这些道理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人格”,那就需要我们在“懂得”的基础上,让这些道理逐步 成为我们的信念、理想,成为指导我们人生实践的世界观、价值观、 方法论。希望讲座开设中同学们能够体验探索、交流的乐趣,获取人 生的智慧,成就智慧的人生、诗意的人生。开设这个系列讲座,作为一门课程

14、,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管理。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这目的如何实现、 如何检验?根据以往经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我们准备采用“听讲 座一一研究学习一一提交论文”的方法,把整个过程变成同学们主动 参与的过程。我们每次讲座的内容,仅仅起一个激发兴趣、指点门径 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听完讲座后认真阅读提供的书面资料,有兴趣的 可以进一步阅读所附录的参考书目,乃至上网自行搜索相关材料。“做 人”是个特大的话题,我们都不愿意坐而论道、凭空说教,而愿意共 同穿越时空隧道,漫步全世界,与那些名垂青史的古今中外的思想巨7们对话交流,享受人类文化瑰宝。最后,同学们在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撰写出论文。海德

15、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人的全面素养,都 表现于语言;人的存在,都借助于语言。同学们提交的研究论文,就 成为我们共同学习过程、成果留下的珍贵的足迹。“写作”是把自己 的看法、感受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看法从何而来?来自外界信息的 刺激和我们对外界信息的吸收加工处理。要有话可写,必须吸收一些 信息。我们希望这些信息都是对同学们终身发展大有裨益的,有关“大道理”的,同时也是历史上那些思想大家们深感兴趣的。我们希望通 过“学习写作”这个过程,让同学们不但能够熟悉作文的“话题”, 也为我们面临的人生话题做好准备。这样,我们的学习过程就成为以听说读写为主线、载体的研究性 学习过程。这样我们可以期待的效果、预设的目标是:学习研究性学 习(这里就涉及科学素养了);提升听说读写能力和兴趣;提升人文 素养和科学素养(全面素养);提升生存智慧。总之我们的讲座希望 实现阅读、写作;做人、做事的融合一一科学人文的相互融合。三、讲座目标:学习思维方法;强化语言交流;学习研究性学习;增长人文科学知识和素养;提交研究性学习成果。四、各讲目录(初稿)一、诗与思 追寻精神家园概述课程冃标,简介课程冃标、内容和学习、检测、管理的方法。我们这第一讲起名为“诗与思”。“语言是存在的家”。这句话是海徳格尔的 名言。我们通常听说:语言是工具:思维、交流的工具。海徳格尔把语言说成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