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述 第一节 幼儿游戏及理论

上传人:慢*** 文档编号:229130118 上传时间:2021-1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述 第一节 幼儿游戏及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述 第一节 幼儿游戏及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述 第一节 幼儿游戏及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述 第一节 幼儿游戏及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述 第一节 幼儿游戏及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述 第一节 幼儿游戏及理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述第一节 游戏及其相关理论一、游戏及相关理论 在中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 在英文中,游戏一词有“play”和“game”两词,主要切近play,因为game主要指有规则的游戏。可以说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久,但游戏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大约开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一) 经典游戏理论 指18、19世纪出现的游戏理论,亦称古典游戏理论,人类的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出现的原因与意义。1、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席勒是在他的美学名著审美教育书简中谈

2、到游戏问题的。他们认为,生物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2、松驰说人之所以游戏并不是因为精力“剩余”,而是因为“缺乏”或“不足”。代表人物:德国学者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Partick,或译作柏屈克)他们认为,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3、前练习说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鲁斯。他是在批评“剩余精力”说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理论的、最早提出游戏期这一概念。他认为,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

3、备。4、复演说儿童的游戏是对人类祖先生活的“回忆”代表人物: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尔他认为,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小结:名称倡导者主要观点剩余精力说松驰说前练习说复演说贡献: 1、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 2、从儿童生活的不同侧面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 3、从人的一般本性和共性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局限性: 1、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从本能的生物性角度解释游戏 2、以工作作为游戏的对立面解释游戏 3、主要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科学的实验基础(二)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发泄论(或补

4、偿论) 人格构成学说:本我,受唯乐原则支配;超我,受道德原则支配;自我受现实原则的支配。 代表人物: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普遍认为: 1、人类的原始冲动和欲望经常找不到出路会导致精神问题。 2、儿童有内在的需要和欲望要得到满足、表现和发泄。 3、儿童在游戏中发泄情感、减少忧虑和发展自我力量。(三)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代表人物: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指不断重复一些行为,而主要是希望从中得到快乐”。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儿童早期认知结构发展不成熟,不能够保持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这种不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顺应大于同化,表现为

5、主体忠实地重复范型的动作,即模仿;另一种是同化大于顺应,表现为主体完全不考虑事物的客观特性,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愿望,与需要去改变现实,这就是游戏。(四)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代表人物:维果斯基和艾里康宁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源泉活动具有主体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个体的心理机能是在以人际交往为基础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五)游戏理论的新发展1、觉醒理论又称内驱力理论,代表人物:伯莱因觉醒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当机体缺乏刺激时,机体采取游戏的方式来增强刺激,提高觉醒水平,使机体感到舒适。 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 机体具有维持体内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 当有新异

6、刺激时机体采取探究的方式来降低觉醒水平 当缺乏刺激时机体采取游戏的方式来提高觉醒水平2、游戏的元交际理论代表人物:贝特森游戏是一种元交际,是一种意识与信息的意义交流和理解过程,是一种发展儿童进入人类文化和表征世界必需技能的重要途径。只有当游戏者携带着“这是玩啊”的游戏信息进行元交际时,游戏才能发生。对信息的解读。元交际广泛存在于人类的表征系统中。游戏是一种途径,通过这种途径,知道某种东西不是什么,掌握了某物的多层次的概念系统。(六)游戏的生态学理论游戏的生态学理论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游戏设施如何影响儿童的行为上。他们认为游戏的材料、活动类型都会影响儿童注意的广度、相互交往及谈话的数量和形式。生态学

7、认为,影响游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游戏,就是辩明各种因素对游戏产生影响的社会环境力量。二、游戏的主要特征(一)主动性幼儿游戏的动机主体内在需要。幼儿是否主动地进行游戏,是判断活动真正成为游戏的一个标准。(二)虚构性游戏的假想情境虚构幼儿的游戏是现实生活与想象活动结合的结果。(三)兴趣性游戏的内容、形式、情节(四)形象性声、形、动、情三、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 儿童教育心理学早就指出,游戏是学前儿童最重要的和最主要的活动,它贯穿于整个学前儿童的生长和发展之中。 文学巨匠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他甚至认为,艺术和游戏的产生,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一个最后标志,也是最重要的标志。 哲学家马丁海德格也指出:“儿童为什么要游戏呢?儿童游戏就因为他们游戏。因为二字在游戏中消失了,游戏没有为什么,儿童在游戏中游戏。”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