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8858454 上传时间:2021-12-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8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18 . 公输文学常识1墨子,名翟,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墨家学派创始人。2本文选自墨子公输。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文言词语1) 夫子何命(吩咐,见教)焉为(表疑问语气)为(替,给)楚造云梯之械0) 将以(凭借)攻宋1) 子(夫子,即先生、老师)墨子闻之2) 起(出发、动身)于(从)鲁3) 北方有侮(欺侮)臣(秦汉以前一般人称呼自己时的谦称)者,愿借子(您,对男子的尊称)杀之4) 公输般不说(通“悦”,高兴)5) 请(相当于“愿”,“请允许我”)献(奉送)十金(先秦二十两为一金)6) 吾义(善良坚持正义)固

2、(坚决)不杀人7) 请说(解释)之8) 不可谓智(聪明)9) 不可谓仁(对人亲善、友爱)10)不可谓忠(忠诚)11)争而不得(获得,即达到目的)12)不可谓强(坚强)13)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知,知道、懂得)14)公输盘服(佩服、信服)15)然(既然这样),胡(为什么)不已(停止)乎16)吾既已(已经)言之王矣17)胡不见(引见)我于王18)舍其文轩(装饰华美的车。文,彩饰;轩,有篷的车)19)邻有敝舆(破车。敝,破旧;舆,车厢)20)邻有短褐(粗布衣服)21)舍其粱肉(好饭好菜)22)此为何若(怎样的)人23)此犹(好像)文轩之与(同,跟)敝舆也24)犀(雄性的犀牛)兕(雌性的犀牛)麋鹿满

3、之25)无雉(野鸡)兔鲋鱼(像鲫鱼的一种小鱼)者也26)宋无长(剩余,多余)木27)臣以(认为)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28)虽然(虽是这样),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攻下,夺取)宋29)子墨子解(卸下)带为(当作)城30)以牒(木片)为械31)九(指多次)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32)子墨子九距(通“拒”,抵抗)之33)子墨子之守圉(通“御”,抵挡)有余34)公输盘诎(通“屈”,理屈)35)吾知所以(用什么方法)距之矣36)楚王问其故(原因)37)公输子之意(心意,想法)38)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入侵)矣39)虽杀臣,不能绝(尽)也阅读理解1楚国攻宋的借口是什么?公输盘为楚造云梯。2墨子去楚

4、国见公输盘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墨子什么思想?劝阻公输盘助楚攻宋。反映了墨子坚持正义、反对战争的思想。(“兼爱”、“非攻”)3墨子让公输盘帮助自己杀掉仇人的目的是什么?巧设陷阱,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4墨子是怎样劝说公输盘的?抓住“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指出他为楚国造云梯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使公输盘理屈词穷。5“公输盘服”中的“服”说明了什么?公输盘为什么能“服”?公输盘服”中的“服”说明了墨子论说有理有据,使公输盘无话可说。公输盘之所以能“服”,是因为墨子抓住了要害(“义”),巧用言辞,据理反驳,使公输盘落入自己所设的陷阱中,使他自我标榜的“义”失去根据,站不住脚。6接

5、表明公输盘不肯为墨子杀人的原因的句子是什么?“吾义固不杀人”。7墨子在楚王面前,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攻宋的不义,而诱使楚王说出“必有窃疾矣”?引鱼上钩,先发制人,进一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使楚王陷入墨子设定的圈子中无话可说。8“文轩”与“敝舆”、“锦绣”与“短褐”、“粱肉”与“糠糟”三组词语既构成比喻,又是对比,它们各自比喻什么?对比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文轩”比喻楚国地域辽阔,“敝舆”比喻宋国地域狭小;“锦绣”“粱肉”比喻楚国富有,“短褐”“糠糟”比喻宋国贫穷。对比的作用是:揭露楚国扩张领土的攻宋本质;满足了楚王的大国虚荣心;使楚王觉悟到以大攻小、以富攻穷是无利可图的愚蠢之举。从而增强了论辩的说服

6、力。9墨子为什么要模拟攻守?从心理上、战略战术及准备上彻底挫败楚王攻宋的阴谋,防止战争发生。10楚王最后放弃攻宋的原因有那些?楚王和公输盘不敢轻举妄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楚王最后放弃攻宋的原因有:攻宋1 从道义上讲不通;2 从国力上看不值得;3 从战术、战备的实力上不及人。楚王和公输盘不敢轻举妄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战略战术和实力准备上比不上宋国。11从全文上看,墨子是从哪几方面劝阻楚国攻宋的?1 道义上(可包括情理上、穷富上)2 实力上(包括攻守战术及准备)。12从全文看,墨子、楚王、公输盘各是什么样的人?墨子:敢于斗争、机智善辩、镇定无畏、舍生忘死、反对战争。公输盘:好战,为战争而自我标

7、榜,内心虚弱又仗势欺人,阴险狡猾。楚王:好战,强硬霸道、阴险狡猾。13墨子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过程可分为哪几个层次?1 与公输盘论辩,使公输盘理屈词穷;2 与楚王论辩,使楚王理屈词穷; 3 模拟攻守,说明攻宋无益,使楚王放弃攻宋。14墨子善于守城,由此而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现在是什么意思?墨守成规。现在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15当今世界,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但在局部仍有战争发生。学了本文,你怎样看待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国发动的战争?怎样才能阻止这种战争?当今世界,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大国,经常寻找借口,以强凌弱,挑起事端,以“世界警察”自居,干涉他国内政,发动非正义战争,给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威胁

8、,也给某些国家的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作为爱好和平的人们,要认清战争的性质,既不支持战争,也不畏惧战争,运用智慧和正义的力量,善于斗争、敢于斗争;同时,积极建设自己的国家,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防止贫困受欺。 19. 孟子二章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孔孟”并称。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和“民贵君轻”的主张。2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七篇。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在先秦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9、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 - 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很大的影响。其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文言词语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气候条件)。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郭 外城。环围。是这样。池护城河。兵革兵,兵器。革,甲胄。泛指武器装备。坚利坚,(甲衣)坚固。利,(兵器)锐利。泛指武器精良。米粟泛指粮食。委放弃。去离开。这里指弃城而逃。域界限,这里是限制。固巩固 . 国国防 .威威慑 . 道道义,道理。这里指

10、儒家所提倡的“王道”,即施行仁政。寡少。至极点。畔通“叛”,背叛。顺归顺,服从。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君子 指得道者。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间、田地。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版筑版,筑墙用的夹板。筑,捣土用的杵。 士 狱官。市集市。任责任,使命。是这样。苦使痛苦。心志指内心。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资财缺乏。这里使动词,使受贫困(苦)。拂( f )乱不顺,错乱。拂,违背。乱,扰乱。所为所行。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使惊动。忍使坚韧。曾益增加。曾,同“增”,增加。益,增加。能才能,才干,本领。恒常。过犯过失。衡同“横”,梗塞,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征候,

11、迹象。色面部气色、表情。喻明白,了解。入在里面。指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b)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出在外面。在国外。 敌国 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敌,相等,相当。患 祸患,灾难;忧虑。生因得以生存。死因衰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什么?天时、地利、人和。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论述了哪两方面的内容?论述天时不如地利。论述地利不如人和。用“三里”、“七里”的目的是什么?“环而攻之”说明了什么?极言城小,容易攻打。“环而攻之”说明了攻势之大。“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小易攻,“然而不胜”,说明守城和攻

12、城双方各占什么条件?说攻城一方失利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守城方占地利,攻城方占天时。说明“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之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分别从什么角度说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先从进攻一方失利说,再从防御一方失利说。这样写使行文简洁。“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以双重否定排比句表明守城一方城高、池深、武器装备精良、粮食充足,但“委而去之”,这说明守城、攻城双方各占什么条件?说守城一方失利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守城一方占地利,攻城一方占人和。说明“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连用双重否定排比,强调了

13、什么?三个句子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强调地利不足恃。三句是按照治国顺序排列的,是递进关系,必须将前一个事情做好,才可能做好后面的事。全文的主旨句(结论句)是什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文中的“君子”指什么样的人?得道(施行仁政)的多助之君。 .君子“战必胜”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根本原因使什么? 凭借施行仁政,人民支持拥护他的前提条件,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根本原因是“得道者多助”。 .君子“战必胜”的结果说明了什么?人和最重要。(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本文体现出的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人和是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君主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取得民心,巩固天下。 .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

14、?“得道”的结果怎样?施行“王道”,即仁政。结果是能得人和,取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战必胜”。 .孟子写本文的目的是讲战争吗?不是。是借助战争讲民心向背,论实施仁政的重要性,突出君主如何治国。. 生活中要做到人和,必须坚持怎样的原则?谦虚真诚,与人为善;心系他人,团结友爱;摈弃私欲,胸襟开阔;明事理,辨是非。. 三国演义再现了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的历史画卷,以本文道理分析三国各占怎样的优势?魏占天时,吴占地利,蜀占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列举事实,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列举人物的目的是什么?都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目的是以事实证明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练才能

15、成就不平凡的事业(逆境造就人才),从而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是人”指什么人?作者由列举的历史人物写到“是人”,这是什么顺序?像上文说列举的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的人。采用了从个别到一般的顺序。作者在第一段列举事实之后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练。一段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先列举事实,再从事实中归纳出作者的基本观点。人经受一番磨练的目的是什么?“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其内心惊动,性情坚韧,原来所没有的才能得以增长,从而担当起上天下达的重大担子。)造就人才的客观(外部)条件是什么?苦

16、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艰难困苦的磨练)造就人才的主观(内部)条件是什么?困于心,衡于虑。(内心忧困,所行不顺,经历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说明了什么道理?人处于困境能激发斗志。“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论述了什么道理?怎样理解这句话?论述了“死于安乐”的道理。这句针对国君提出,意思是说如果国内没有执法严格、敢于直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外面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国君就会耽于安乐。这样,国家常常会灭亡。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 - 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 . 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论述了什么?第一段侧重论述“生于忧患”,第二段侧重论述“死于安乐”。 .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归纳论点,得出结论。 . 全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论证、类比论证、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