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园林植物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28320333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园林植物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职园林植物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职园林植物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职园林植物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职园林植物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园林植物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园林植物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职园林植物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郭锐 肖泽忱摘 要 通过采用建立教学实验园的方法,从而在优化教学设计、开设第二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打通“全能力链”、构建想法转化平台等方面探讨了一种高职园林植物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植物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实现自己想法的实验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 键 词 高职教育;园林植物;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G717 文献标志码 A 2096-0603(2020)52-0125-03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现代职教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1。园林植物这一课程在园林专业

2、中占据重要地位,实践教学环节在高职园林课程中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对整个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园林植物课程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立足于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实验园,从而在优化教学设计、开设第二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打通“全能力链”、构建想法转化平台等方面探讨了高职园林植物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改进策略。一、课程与教学概况(一)课程基本定位园林植物是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较早接触到的专业课程,对学生整个专业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学得好,可以充分激发其对园林专业森林景观、园林植物保护、森林生态、园林施工、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后续课

3、程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专业认同感,反之则不利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说,园林植物起着“领进门”的作用,同时,它还是园林专业技能抽查的必考项目之一。(二)实践教学概述根据高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改革应重点加强培养学生自身相关能力的实践实验性教学,减少演示和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自主性、应用性强的实践实验项目,以加强实训教学效果3。园林植物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园林植物识别,重在学生动手实验、实习实训,目前的实践性教学评价主要以学期结束前对常见植物的识别为主要依据得出成绩,这也是园林专业技能抽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二、实践教学现状(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没有科学的考核方式及标准

4、一般只是通过上交实验(实习)报告或者简单的考试来完成,这样不能真实全面反映出学生对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同时造成学生在平时实践性操作过程中存在得过且过、重视不够的现象,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能够通过考试拿到学分,是否真正掌握技能操作并不重要4。2.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能动性较差高职学生的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不少学生在中小学时期就已经适应了“填鸭式”教学,再加上对大学时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知识和技能没有计划性,比较被动、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的教学效果必定不好5。由于很多时候的实践教学都分组进行,因此会造成部分懒惰学生偷懒抄袭、敷衍了事,最终

5、的结果是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3。3.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多以教师或者项目为主体或载体现阶段大部分高职园林专业的课程还是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的方式进行,课程设置依托于本科课程,理论课程比较多。而现存的实践课程很多时候都是验证性实验,经常是老师先做示范,学生依葫芦画瓢。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学生仅仅会根据演示的步骤一步一步操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做不到融会贯通,也不会有创新6。部分教师尝试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收获了积极效果,但是,这种常规性的实验项目和实验教学模式仍然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观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7。在项目载体教学中,往往以教师拟定的项目开展活动,在

6、一定程度上仍然缺乏学生主动开展实践活动的固定场所和自由空间,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思考与创造的空间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4.教学模式注重职业技能,欠缺整个职业“全能力链”的考量“全能力链”指的是某一个具体职业(岗位)所需要具备的完整能力链条。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以及职业技能抽查的能力板块要求,高职园林植物课程教学设置有相应的任务板块,注重学生在植物识别、养护、育种、栽培、造型、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往往也是按照“单项能力培养”开展教学,而没有考虑整体职业技能的系统融合,没有形成职业“全能力链”。(二)做出的部分改革尝试目前,园林植物课程改革尝试了许多方法,重点是增加实践的比

7、例,并在实践形式或教学模式上做了部分尝试与探讨,如增加实验课的比重,开展实习实训、项目教学等89,旨在让学生走出书本,从自然、实物、实践和项目中更多地认识植物、了解植物。在实践教学模式和植物类课程改革方面开展的尝试,如“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开发101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12-15,项目教学法16-19,“互动式”教学模式2021,体验式教学法2223等,都是很好的尝试。特别是体验式教学法,强调了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2425,教师由“教学主导者+课堂管理者”转变为“教学主导者+课堂管理者+项目管理者+团队管理者”;學生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竞争者(组间竞争)+协作人(组内

8、协作)”。同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各专业课程之间的交叉也越来越多,将知识碎片化,以任务为驱动,综合组织相关的知识点,强调对知识和信息的应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6。三、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在理论上探索高职园林植物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路径。(一)建立教学实验园通过建立教学实验园,提供一个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综合实践场所。这一过程中,教学实验园也为学生建造了一个专门的技能抽查植物库。教学实验园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教师负责栽种技能抽查的植物及新的植物种类或品种,完全对所有学生开放,每种植物上均提供二维码介绍该种植物的科属、识别特征、生态习性、栽培要

9、点以及园林应用等信息,方便学生24小时观察学习。第二部分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自己负责设计、施工、栽培和养护,植物种类不限。在学生负责的部分安排不同喜好的学生担任不同的岗位,实行任务分工,既可以给予学生选择的自由,让所有学生都加入园林植物的学习中来,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思考,又可以通过设计、育种、栽培、造型、施工、养护、会计、销售等不同的任务分工和岗位能力衔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全局观,更加完整地构建学生职业岗位的“全能力”链条,甚至对于少部分不打算从事园林行业的学生,也可以以用户的身份提出需求和意见建议。第二部分是教学实验园的重点,也是教学成果的最佳体现载体,择期开展各类竞赛和展览活动。

10、如:实行技能竞赛制,每个学期末评比最优花园,给予一定建设资金奖励。通常,学生为了养护好自己班级的花园,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植被的选择、土肥、需水量、生境选择、基础设施、病虫害防治、引种栽培等,将在校学习的主要课程自然融合在了一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必然大大提高。项目总结、学期总结、年度总结、职业总结、能力总结、任务总结等均由学生自主完成。(二)开设以学生为主导的第二课堂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园林植物课程仍然按照教材内容,沿用理论课+实验课的模式,讲授相关的植物学知识。另外,还有一定时间的校外实习实训课,多是前往植物园、树木园、保护区等。学生普遍反映实验实训课更有参与感、

11、兴趣点和关注度,但是,这些实验实训课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多数学生只是单纯地记录教师讲解的要点,理论知识很难和实物与运用产生一一对应的有机关联和深度融合,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将教学实验园作为一个完全以学生为主导的第二课堂,不占用园林植物课程教学时间,但可以作为教师讲课的实例,尝试将全体学生由被动聆听转变为主动参与,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在加强完成技能抽查目标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以探讨这种综合式、体验式、自主式的实践过程对园林植物甚至是园林专业的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促进作用,以期形成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性、激活专业知识运用的教学模

12、式。(三)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展综合实验实践项目仅注重教会学生识别植物种类远非园林植物教学的目的要求,更多思考的应是学生能应用园林植物因地制宜地建造出不同功能类型的园林景观。因此,在课程体系开发中,要多考虑和设计能够让学生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践操作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任务模块等综合实践项目。综合性实验实践项目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内容涉及一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或者多门课程的知识点,通过有机结合,达到综合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7。综合实践项目形式多样,可以通过教师指导,但更多要注重学生主导,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四)提供学生一个可以实现自己想

13、法的实验空间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和主旨,高职教育也不例外。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是让其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如何学习,而不是被动地记忆更多的知识点。这需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完成内化的过程。作为教师,除了提供知识和技术这些软能力的支持外,还应尽可能提供设施、场地、配件等硬支持。为此,创建教学实验园,给学生留出一个自由发挥、尽情尝试的空间。每一项成熟的技术、优秀的设计、完美的施工都是经过反复失败、总结经验得来的。这个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尝试和积累,不能完全留到学生顶岗实习的时候来完成,创建教学实验园可以实现学生入学时就具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平台、想法与规划的实现平台。当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14、,信息获取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学生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更快捷甚至是实时获取信息,学生的思想和想法也可能时刻涌现,学生在教学实验园里不仅能够得到教师的信息支持,还能随时参考网络信息,既有一个画草图、写想法、记录植物日志和花园变化的室内活动场地,也有更多机会和更浓氛围相互交流切磋,产生想法的碰撞和创意的火花。(五)构建完整职业行为流程,打通“全能力链”“全能力链”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打通连接一个职业(岗位)不同能力板块的链条,实现职业(岗位)全能力的有效融合,通过学生参与具体岗位的运行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能力对接,彻底改变过去实践单项能力培养模式,实现“单项能力培养”到“全能力链培养”的转变,

15、打通职业“全能力链”27。通过教学实验园,学生全过程自主开展项目,可以在集体活动中将整个项目开展所需要的所有步骤和过程全部涵盖在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全能力链”的基本属性和特点,能够在全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在不同的项目岗位中体验和掌握不同的项目能力要求,并且树立学生对整个职业发展的全局观,促进学生对就业、创业的更深层次理解。(六)教学设计突出重点在实践教学设计中,要突出“实践操作”“全能力链”“知识融合”“自由发挥”“项目引导”等重点,其中,“项目引导”是实践载体,“实践操作”是基本过程,“全能力鏈”是机制,“知识融合”是深层次过程,“自由发挥”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学生专业知识思考与创造力发挥施展相结合;注重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注重激励和试错相结合;注重专业与跨专业相结合;注重实践项目的全员参与和分工协作相结合。四、结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吸取知识。如果我们的学生仍然是被动学习的状态,那么“创新”将无从谈起。本文通过采用建立教学实验园的方法,探讨园林植物课程一种更有效的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不但提高了学生对植物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