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文人名翻译及在音乐专业课堂中的应用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8076132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英文人名翻译及在音乐专业课堂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英文人名翻译及在音乐专业课堂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英文人名翻译及在音乐专业课堂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析英文人名翻译及在音乐专业课堂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析英文人名翻译及在音乐专业课堂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英文人名翻译及在音乐专业课堂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英文人名翻译及在音乐专业课堂中的应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英文人名翻译及在音乐专业课堂中的应用 米磊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加深,中外文化也在不断地碰撞中相互借鉴、融合。姓名,作为文化的独特载体,体现着民族、国家特有的文化内涵。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英文名字为中国大众所熟悉和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对英文译名的合理翻译。人们更愿意使用带有中式姓名命名特点的英文译名,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接受英文译名的汉化。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英文译名也会出现各种不合时宜的翻译版本,对其有效传播造成影响。本文将分析英文姓名的特点以及译名的命名原则等,对英文译名的翻译特点进行总结和反思。一、英文姓名的文化特点世界各国因文化习俗不同,对姓名的命名方式也不尽相同。中国人世世

2、代代生活在东方,崇尚集体主义文化,故历来以家族、国家为重,这一特点也体现在名字当中。中国人的姓名是“姓氏+名字”,姓氏代表一个人的家族起源,对国人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放在最前面,而名字通常由父母等长辈代取,往往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寓意。除此之外,英文中有“中间名”,其位置在“教名”之后,姓氏之前。中间名的来源也和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避免重名,体现独立性和个人特点,中间名可以由自己选择,是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中英文姓名差异决定了翻译过程中对译名的使用情况,避免姓氏与名字出现错序,避免用中间名代替教名的现象发生。二、英文译名的译法特点英文姓名与中文姓名的差异使得英文译名需

3、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以避免混乱的情况发生。在中外交往千百年的历史中,姓名的翻译方式不断得到完善,本文总结译名翻译有如下特点:1. 按音移译对于英文人名的译法,吴重龙、白来勤(1982)指出:“没有通用译法的人名、地名等,在翻译时一律以名从主人为原则,按其本国读音翻译。”也就是说,音译是人名翻译不可或缺的一环。此外,音节的总体对应和发音的基本相似是译名对原名的准确反映,也是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的体现。例如:Ulysses发音为/ju(:)lisi:z/,其中文译名为“尤利西斯”,英文原名四音节,发音部分前三个音节几乎完全一致,最后一个音节英文为浊辅音z,译名为清辅音,总体上实现了一一对应;再

4、如著名歌手Taylor Swift的译名为“泰勒斯威夫特”。 Taylor英文发音为/teil?/,中文译为“泰勒(ti l)”,元音较为相似,“勒”字发音与英文音标/l?/较为相似,而“斯威夫特”的读音与/swift/几乎一致,算得上是广为接受的译名之一;Daniel发音为/d?nj?l/,音节为三个,译名称作“丹尼尔”,同为浊音“d”开头,/d?n/与(dn)读音几乎相同,后两音节发音类似,是常用的姓名之一。对于人名的译法,陈顺意(2018)认为“专有名词的翻译应遵循“最大音似”原则, 即中文译名与原文在发音上保持最大相似。”然而本篇认为, “最大音似”的界定目前并不清晰。采取“最大音似”

5、意味着译者在使用中文翻译英文姓名时需要放弃中文发音习惯,生硬模仿外语(英语)的发音效果,不仅译出的名字不中不洋,而且发音拗口,带有强烈的音译违和感。举例来说,石油大王Rockefeller中文名为“洛克菲勒”,是结合了中文发音和音似原则进行的音译,而根据最大音译原则,应译为“绕克菲勒”十分拗口,此类例子不胜枚举。综上所述,译语音节的总体对应和发音的基本相似是英文姓名汉译的具体特点。2. 英文译名的汉化译法随着千百年来中外交流不断扩展,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在逐渐加深,出于沟通需要、对入乡随俗的考虑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少外国人给自己起了中国名字并得到了认可,在生活中也一直使用。此外,一些译

6、者为方便沟通和记忆,在翻译文学作品时根据汉语发音对英文译名进行了调整。郭延礼(1998)将此概括为:“原书人名地名, 皆以和文谐西音, 经译者一律改过, 凡人名皆改为中国习见之人名字眼, 地名皆借用中国地名, 俾读者可省脑力, 而免艰于记忆之苦。”由此,兴起了一批汉化的英文译名,其中代表作品为傅东华译本的飘,文中人物姓名均为中式译法,与陈良廷版乱世佳人(同一本书的不同译法)译法有所不同。马洁(2018)总结如下: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区别看待。外国人取中文名字并且得到认可,并在生活中进行使用以代表身份,意味着其汉语名字代表了其独立个体的身份,可以与其英文名对应,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其中文名为独特

7、的“译名”,并在使用时代表其身份。如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先生,其中文译名为大众所接受,而其英文名乔恩亨茨曼(Jon Huntsman)却鲜为人知,因此,人们认为Jon Huntsman 对应的官方译名为“洪博培”;加拿大主持人大山先生原名为马克亨利罗斯维尔(Mark Henry Rowswell),但其“大山”的称呼为广大中国电视观众所熟知,因此大家称呼马克为“大山”,其译名也为特有的译名。3. 译名差异性的分析(1)通识译名的差异性同一个人的英文姓名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译名,这是译名差异性的体现之一。在一些情况下,因为译者对译名的认识不同,基于的翻译原则不同,所以音译也可能出现多个版本

8、并且都为人们所熟知。(2)约定俗成的译名差异性在中外交流中,有一些译名约定俗成,有明确的指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尊重该译名,但是这是对译名的一种继承与改进,并非“墨守成规”。原先所认为的“约定俗成”的译名, 经过历史的洗礼, 有的被规范化, 有的则消失、被淘汰。因此,“约定俗成”这一原则所指代的对象是动态的、發展变化的(马洁,2018)。译名具有性别特征,这也是约定俗成的关键区分情况之一。如美国著名演员Marilyn Monroe被称为“玛丽莲梦露”,而James Monroe则被称作“詹姆斯门罗”,两者的差异主要在于前者为女性,后者为男性。“梦”“露”二字在中文中带有女性姓名色彩,而“门”

9、“罗”则更为中性,因此作为男性译名更为妥帖;英文名Tracy有男版“特雷西”和女版“特蕾西”之别,如篮球明星“特雷西麦克格雷迪”、加拿大女演员“特蕾西斯皮里达科斯”。同时,近年来一些体坛女运动员的译名也提高了性别识别度,如网球运动员“莎拉波娃”“库兹涅佐娃”等。译名的差异性的体现多种多样,因此译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或坚持约定俗成,或根据新的要求更新、统一译文,以实现英文译名的准确翻译。4. 文学人物的英文译名文学人物的英文译名与常用译名在一些情况下有所区别,除了遵循常见的音译原则之外,一些译者在翻译时将人物的特点和作品的情节相结合,将人物译名进行了新一轮的加工,使得译名暗示或突显作品的相关特

10、点,有益于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举例来说在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著名作品简爱中,“简爱”这个译名引发了读者的联想。简爱本名为Jane Eyre,其中姓氏“Eyre”的读音为/e ? /,按照音似原则可译为“简艾尔”或“简埃尔”。然而,其广为接受的译文版本“简爱”实际上结合了作品的寓意。作品中“简爱是现代女性的一面镜子:人不应做金钱的奴隶,不应做他人的附庸;无论社会地位有多卑微,无论生活道路有多曲折,人都不应向命运低头,应在追逐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自达的信念下,做生活的强者,做幸福爱情与幸福生活的缔造者。(朱海麗,梁新惠,2018)”。“爱”字不仅在发音上与Eyre相似,也体现了整

11、部作品的主题“爱情”,包含着主人公自爱自强的性格特点,因此比只有音似的译名“艾尔”或“埃尔”要好很多。再如悲惨世界中的警长Javert,中译名为“沙威”。 他在文中是追捕主人公的警探,性格冷静而威严,连上楼梯的步伐也从容不迫。他代表着旧世界的秩序,是法律严酷的执行者。他的存在给读者一种压迫感,令人“不寒而栗”,也不禁担心起主人公的命运来。因此无论是从身份上来说,还是从个性角度出发,“威”字都能很好地反应其特点,所以将Javert译成“沙威”更为贴切。三、译名的审美体验及在音乐专业课堂中的应用中国人起名字追求吉祥、美好的含义。王翠霞(2012)认为:“追求美名美称的心理,与不同时代及文化传统有关

12、,并由此形成了追求美的社会心理。”由此可知,中国人的名字多带有审美体验。同样的,英文译名的汉字选择也应当符合汉语起名的习惯,避讳禁忌的文字组合。常用的译名所选用的审美体验汉字包括但不局限于:德“道德、品行”,如Leedom利德姆等;恩“恩泽、恩惠”,如Blaine布莱恩等。类似例子还有很多,译名的审美倾向使得它们可以被中国文化所接受,从而更好地传播开来。在音乐专业课堂中,译名是否准确,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特点,需要译者潜心研究。英文姓名的翻译有诸多特点,只有与本国文化相适应才能译出被国人接受的译文。具体译名的确定还要综合考虑翻译的环境和译语的差异性,避免混淆的同时可以增强译文的审美体验,进而为其

13、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提供有效支撑。本文浅析了译名的一些特点,包括英语姓名的构成、音译的方法、汉化的译法、同一译名在不同语境下的翻译差异性、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译名和译名的审美体验等。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加深,译名也在不断地更新,包括网络译名和昵称、绰号等,都在推动着中外文化的借鉴与融合、促进着世界文化发展与繁荣。参考文献:1见吴重龙、白来勤:编辑工作手册,华艺出版社,2004年版。2见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3霍彦京:英语人名的文化特征及翻译策略,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4陈顺意:“特朗普”还是“川普”论英语人名地名翻译的原则,凯里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5马洁:论西方人名的汉译演化,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6朱明胜:西方人名的汉译以“希拉里”和“特朗普”为例,翻译论坛2018年第3期。7姜朔:浅谈英文人名翻译,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第33期。8朱海丽,梁新惠:简爱刚毅、果敢个性背后的理性思想探析,甘肃高师学报2018年第6期。9王翠霞:中国人起名的语言艺术,语文建设2012年第8期。10新华通讯社译名室: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商务印书馆,2004年。米 磊 沈阳音乐学院副研究员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