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代汉语》课程的应用型改革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8075974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古代汉语》课程的应用型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古代汉语》课程的应用型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古代汉语》课程的应用型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古代汉语》课程的应用型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古代汉语》课程的应用型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古代汉语》课程的应用型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古代汉语》课程的应用型改革(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古代汉语课程的应用型改革 【摘要】在高等学校应用型教育改革背景下,古代汉语作为保留的专业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应用型改革的必然,要求我们对古代汉语进行深入的改革思考。让该课程与专业结合、与文化结合、与实践结合,是实现其应用型改革的可行途径。【关键词】古代汉语;应用;改革;专业G623 A古代汉语是普通高等学校各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在应用型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古代汉语依然保留成为各专业的主干课程,一方面,说明古代汉语课程对各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古代汉语课程对各专业来说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应用性。故而对古代汉语课程进行应用型改革显得既切实可行又尤为必要。古代汉语作为一门传

2、统课程,其所涉及的内容悠久古老,距当下时代遥远;其所讲授的知识艰深难懂,理论性极强。毫无实用感而又枯燥乏味,使学生对该课程敬而远之,只徒于应付考试,终不能获取真正的学习成果。此外,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王力先生提出古代汉语应当视作一门工具课,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鉴于王力先生在语言界的贡献与成就,此教学理念传承数十载而不变。然而,正确的教学应与时俱进,因材施教。论语劝学孔子有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表明在教学中应当作审时度势地判断。当下,面对时代的变革、需求的变化,教学理念亦当调整与转变。否则故步自封一成不变,终将萧规曹随止步不前。因而,笔者认为,古代汉语课程应重塑教学理念,在

3、保留其工具性的基础上,增加课程的应用性,让该课程与专业结合、与文化结合、与实践结合,成为一门切实提高学生能力的有用之课。一、与专业相结合首先针对古代汉语课程的乏味与空洞,我们可以努力发掘古代汉语课程中与其它专业课程相关联的知识,将古代汉语与其他专业课程结合起来,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古代汉语对其专业学习的帮助和益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原动力。中国新闻史是一門新闻专业课,鉴于该课程本身具有历史梳理性,会与古代语言相互关联,所以,在讲授古代汉语时,可以引入中国新闻史中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如在古汉语词汇中穿插“邸报”的内容和具体实例分析,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古代汉语时有新闻之感,又相应地辅助学生巩固“邸报”

4、等专业知识,可谓一石二鸟,相互助益。此外,还可以让古代汉语与新闻专业广告与设计课程结合,让学生在鲜活的广告中真切地体会古汉语的应用性。如宝马汽车2006年11月23日,在北方周终上刊出的一幅以“有容,乃悦”为主题的广告,因大气的内蕴和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广告理念,赢得一片赞许。其成功的根源在于对古汉语的吸收与借鉴。因而,在古代汉语课上,恰当地与新闻广告结合,不仅可以点拨学生感知古汉语的内敛和韵味,使学生了解古汉语魅力所在,也能启发学生如何运用古汉语进行创作与设计,使他们明白学习古汉语具有的现实意义可以丰富和提升专业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见,唯有实现古汉语与专业的结合,才能最大程度拓展古

5、代汉语课程的应用空间,才能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古汉语为学生所用。二、与文化相结合文字记录语言,语言又承载文化,可以说文字便是文化的体现。古代汉语作为一门以文字为核心的课程,其文化性不容忽视。所以,我们应当转变过去只将其视为工具课的教学理念,转而重视古汉语的文化性。对于各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视角下,他们将来步入岗位必然需要具备较为广博的文化知识,所以他们对文化的掌握和了解势在必行。古代汉语文选中,包蕴着古代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文献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以及天文、律历、姓氏名号、职官等各种常识,凡此种种,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亦是作为优秀工作者应掌握和具备的

6、相关知识。所以,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对文化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能真正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养分,使他们的知识视野得以拓展,使他们的人文素养得以提高。比如,在讲授古汉语文字方面的知识时,在介绍文字产生及意义的基础上,可以将文字的知识进一步引申到文化的层面,从而让学生看得更广,懂得更多,理解得更透彻。比如“家”,从文字学知识上讲,“家”是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min),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sh),表示与猪有关,合起来表示有室有猪则为家。如此,学生或许明白了会意造字法就是“比类合谊”,然而,恐怕心里仍然懵懂不清“为什么有室有猪就是家呢?”此时,如果能结合文化深入说明,指出

7、“家”字的创造之所以与“豕”有关,是因为当时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有在屋子里圈养猪的习惯,从而房子里有猪便成了人家的标志,这是居住文化影响文字形成的反映。那么,文字与文化的结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古汉语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也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文化知识面,使古汉语更生动,文化亦更鲜活。因此,在古代汉语课程的应用型改革中,我们不妨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该课程的一项主要教学内容,注重古汉语与文化的结合,从而加大古汉语的实用性砝码。三、与实践相结合在高校,大多数学生认为古代汉语课程索然无味、可有可无。究其原因是他们认为古汉语的生存环境业已消失,学习古汉语没有现实意义,毫无实用可谈!结果大家纷纷丢之、弃之,即

8、便学习为的也只是应付考试。这种局面不可不说是长久忽视古代汉语实用性导致的。古汉语作为汉语发展的一个阶段,是现代语言的前身和基础,是不可省略与跳跃的部分,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的存在是必然的。它与现下汉民族使用的语言以及千古传颂的优秀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它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只要我们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树立实用性教学理念,加大实用性地发掘,必然能改变现状,让学生乐于学习古汉语。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发挥古代汉语为现代汉语服务的作用。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中发展过来的,对古代汉语有所继承,也有所变化,在学习古代汉语时,特别是在字词义的知识上,若能时时注重引入古汉与现汉的异同比较,必

9、将对现代汉语的掌握大有裨益。如在古汉语中讲“蜚”字,我们不仅要讲本字字形字义,还可以联系现汉“流言蜚语”这一成语。通过解释“蜚”古通“飞”,不读fi,而读 fi,表示“飞来、无根据”意,“流言蜚语”实属通假形成的凝固结构,使学生真正清楚明了为什么这个成语用“蜚”不用“飞”。如此不仅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古汉语中的通假现象,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古汉语对准确掌握现代汉语的实践意义。第二,发挥古代汉语为日常生活服务的作用。古汉语中的名言警句,哲理深刻、发人深省,如若在古代汉语课程的讲授中,擅于为学生总结强调与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名言警句,必将有助于学生的引经据典、表达说理,提升其综合素质水平。特别是针对汉

10、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古汉语教学中可以立足于结合生活中的各种文案实例,向学生展示古汉语在新闻中、交际用语中的常态化应用,使学生洞悉古汉语的实践意义。纵观的历次重要讲话,都无数次引用古典诗句阐述思想。在的一次强调学习重要性的报告中以“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的古语,寄寓出“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的深意。作为一名新闻或文秘工作者,只有累积一定的古汉语基础,才能深刻体会语重心长的谆谆告诫,寄意深远的殷殷期望。否则,即便有再强的业务能力,恐怕也只能是捉襟见肘,不明就里。综上所述,一门课程的改革,需要由内而外地全面思考与探索,需要每一个细节的“跬步”积蓄才能走出成功的“千里”。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很有难度和深度的课程,它的改革更是需要我们切磋琢磨。只有对其进行与专业结合、与文化结合、与实践结合的深入改革,才能给其注入活力,使其适应教学需求,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实现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满足高校改革的新形势,真正实现应用型转变。参考文献:1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2张春燕.试论文化与古代汉语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3柴秀敏.高校古代汉语的教学实践J.文学教育,2017.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