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组合作式作业讲评问题的行动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25892085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小组合作式作业讲评问题的行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小组合作式作业讲评问题的行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小组合作式作业讲评问题的行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小组合作式作业讲评问题的行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小组合作式作业讲评问题的行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小组合作式作业讲评问题的行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小组合作式作业讲评问题的行动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对小组合作式作业讲评问题的行动研究 卢孝艳摘要文章以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订并实施行动计划-反思并改正”的行动研究步骤,对小组合作式作业讲评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研究。关键词小组合作;作业讲评;问题;行动研究G632A1674-6058(2020)30-0077-02作业讲评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学生需要通过书面作业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升能力。但是如果没有及时的作业讲评,学生无法及时明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就可能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出现相同的错误。在作业讲评课堂上,大多是教师在拼命讲解,学生不停记笔记和抄答案,教师和学生都累,但效果差强人意。笔者大胆尝试了“我的地盘,我做

2、主小组合作式作业讲评”模式,在取得卓越效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发现问题在小组合作式作业讲评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和竞争的方式巩固了基础知识,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了合作和竞争的能力。但是我们也发现:在“组内自助”环节里部分小组得到任务后不讨论,直接拿组内成绩好的同学的答案来展示,合作流于形式;在“侧力借助”环节,学生只注重完成自己组内的答疑任务而不准备质疑点,即兴质疑过程中无效问题多,课堂任务无法完成;学生对这种学习模式的参与积极性越来越不高。(一)對问题成因的假设性分析1.准备不充分的原因。可能教师安排在一节课内讲评的内容过多,没有合理裁剪由学生来完成的任务,或者任务难度过大

3、,需要学生准备的时间比较长,而学生课外没有足够的时间作充分的准备。2.讨论不充分的原因。组内基础较差的成员过分依赖成绩好的同学,或者部分成员不积极参与,或者组内分工不明确,就有可能出现讨论一言堂或不讨论的情况。3.无效质疑的原因。由于竞争机制不完善,组内成员为了本组能得到更多的分数,会不断质疑其他组,有故意为难对方的嫌疑。而因为讨论不充分,又提不出更好的问题,造成无效质疑,慢慢地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的参与热情受到打击。(二)初步调查笔者选择了观摩的方式,请同事观察笔者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情况。此外还采用了问卷和采访的方式对所任教的八年级两个班共99名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对这种

4、学习模式的建议。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反映没有时间充分讨论。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特别是基础薄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很被动,只盲目写答案,有的甚至脱离小组不参与讨论,组员间的埋怨比较多。在讨论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基本是成绩好的学生一言堂。课堂评价和课后奖励不到位。(三)教师反思首先是教师对讲评内容裁剪不当,一股脑儿把所有的作业抛给学生,造成一节课内容过多以至于难以完成。其次,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各科作业比较多,学生忙于完成作业,导致课前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教师必须根据学情做好内容安排并进行课前讨论指导。再次,任务分配不均衡,一些组得到的任务太过简单,一些组的任务太难或者超纲。最后,课堂评价和课后奖励

5、不到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受挫。此外,还存在考评激励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二、行动方案设计(一)平衡小组,缩小各小组之闯的差异在八年级初根据学生的情况重新分小组,让各小组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激起他们新的斗志和信心。让组内学生轮流任小组长,组内其他同学都有明确的分工,落实记录、发言、督查的同学。当基础弱的学生担任组长时,笔者会先单独指导他们,并鼓励他们认真完成。这样,既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学生参与合作的可能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效率,使每一个学生均有机会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二)细化任务,充分准备1.合理裁剪要由学生来讲评的作业任务,用“摊派”的方式确保任务分配均衡性和可完成性。收上学生作业本后

6、,笔者只是认真看看,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但并不批阅。评讲作业前,笔者把题分摊给各个小组,让他们讨论每道题的答案。如果作业恰好是8个大题,就每组一个;如果不够,就根据题的难度让两三个小组各自完成同一题的讨论。保障晚读课前10分钟的讨论时间,笔者会到场指导和督促基础差的学生积极参与。2.以“竞标”方式确保任务挑战性。在布置任务时,笔者会细心观察有创新性、有主动性、敢挑战的学习小组,有针对性地向其交代学习讨论任务,鼓励竞争与挑战。这样统筹兼顾,既坚持了均衡发展,又保护了“领头羊”的积极性,做到梯级发展。若在评讲作业里有完成对话等难度大的题,笔者会用“竞标”的方式布置任务。3.特别关注主动性或者基础差

7、的学生,指导其他组员用“一对一”友情帮扶的方式来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或者笔者在作业讲评前单独辅导,帮助他们先建立信心。(三)优化合作互助,做到巧质疑、智答疑1.进一步优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为答疑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组内自助”,即小组得到任务后,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比较答案,互相纠正错误,必须找到答案的依据,不能迷信成绩优异的同学的答案。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笔者要求组内成员必须给予其帮助,让其把任务内的每个题都弄清楚。如“Timwants一_(make) friends with Sally.”这题,基础差的学生不仅要知道答案,还要能说出理由。还有“组外求助”,即在小组讨论中,如果整个小

8、组都无法确定某题的答案,可以向别组的成员求助或查阅工具书,以达到互相促进、加深知识点印象的目的。例如,某组要讨论这样的题:He is good at_(write).对于还没有学习过现在分词的学生而言,这道题就有难度,整个小组都不能肯定自己的答案。那么他们可以一部分学生查资料,一部分学生求助其他同学或者老师,尽最大努力把题弄懂,以便在展评时能讲解清楚到位。各组在分析研究本组负责的题日时都必须非常认真、细致、深入,考虑周全,随时接受别组质疑,做到“智”答疑。2.落实“侧力借助”这个环节。某小组完成自己组的任务后,要一起讨论其他组负责的题目,以便在展评的时候有针对性地质疑,并且写下要质疑的题。教师

9、必须根据内容,限制每组质疑的数量,避免出现无效质疑。例如有的学生会质疑并要求展评组中基础差的学生来解释。如果学生不能解释,可以先让本组的同学帮忙,本组无法答疑的话就要把机会给别的组,答对的组获得加分。对于非常好的质疑,教师要及时指出来,并给相应的组加分,这种鼓励是对学生及其所在小组的莫大激励。3.“合力互助”。在学生组内合作时,教师要善于调控,强调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为小组作出贡献,不仅自己要加倍努力,而且必须注意同伴之间的互助。相互间的支持和鼓励对提高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成绩都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小组学习还可以使小组同伴关系融洽,进一步增强小组成员的自信心。(四)做好量化考评,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小

10、组学习中的竞争是建立在集体荣誉之上的,小组成员为着共同的目标和期望,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这个层面上说,引进竞争、激发动力,其日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小组学习的效果。1.“考评量化”。展评结束后利用黑板及时统计好小组的得分并当场表扬。2.利用好“班级优化大师”,让学生和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当堂课的加分情况,通过家长的鼓励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3.每月兑现对学生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发放学校的“素质评价卡”,奖励优秀小组,由小组讨论选出当月表现出色或者进步大的组员,再登记录入学校素质评价系统。根据学生的需求,增加周末或者假期作业的物质奖励。三、行动研究数据收集方式和结果分析(一)数据收集方式教

11、学录像、教学日志、采访、成绩比较。(二)结果分析此项研究,笔者用得最多的是教学录像方式,在录播室上课后,笔者都会在课下反复回看去找到并记录当堂课做得好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并争取在下次课堂进行完善,然后会驚喜地发现,那些内向、自信心弱的学生越来越积极参与、展示,越来越阳光自信,有时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的优美的语音和大量的课外补充让笔者深深为他们感到骄傲。笔者分别在上下学期末,两个班每次各采访10名学生,访谈结果表明,由于教师课前的指导到位,保障了讨论时间,加上一对一的组内帮扶,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到了近80%的内容,在展评过程中也就有了信心和兴趣。他们越来越喜欢英语课,课上专注,课下主动阅读钻研语法或

12、知识点。两个学期的英语成绩更是见证了他们的进步。四、行动研究反思通过这次行动研究,笔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多年来小组合作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共同取得了进步。行动研究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对日常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参考文献1吴宗杰.行动研究:外语师资教育新途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48-53+80.2郑敏,陈凤兰.教学行动研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431-436.3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4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责任编辑 于泽)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