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天津育才学校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25523385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天津育才学校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年天津育才学校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天津育才学校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天津育才学校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天津育才学校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20g D216O中含有10NA个电子 B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所含分子数为0.1 NAC1 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D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 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参考答案:A略2. 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A同温和同物质的量浓度时,HF比HCN易电离,则溶液pH:NaF NaCNB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H2S 和 NaHS 混合溶液中:2c

2、 (Na+) = c (S2) +c (HS)+ c (H2S)C0.2 mol?Ll NH4Cl 和 0.l mol?Ll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 (NH4) c (Cl) c (Na+) c (OH) c (H+)D将0.01mol/L的CH3COOH溶液、0.01mol/L的盐酸、pH=12的氨水、pH=12 的NaOH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溶液的pH: 参考答案:BD3.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图1从食盐水中分离出氯化钠晶体 B通过图2装置实现化学反应:Cu +2Fe3+ Cu2+ + 2Fe2+C实验室可用硝酸铵和消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气D同浓度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溶

3、液,可滴加酚酞进行鉴别参考答案:D略4. 用来分离蛋白质溶液和蔗糖溶液的方法是A、蒸发结晶 B、加CCl4萃取C、盐析过滤 D、加浓硝酸微热参考答案:C5. 禽流感病毒对常用消毒剂十分敏感,容易将其杀灭,如氧化剂、稀酸等都能迅速破坏其活性,下列不能杀灭禽流感病毒的物质是( )AH2O2溶液 BNaClO溶液 C矿泉水 D醋酸参考答案:答案;C 6. 下列是某同学对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所作的评价,其中评价合理的是( )编号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评价硫酸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Ba2SO=BaSO4正确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2Al33O22OH=2AlOH2O错误,Al2O3不应写成离子形式铁和

4、稀硝酸反应Fe2H=H2Fe2正确等物质的量的FeBr2和Cl2反应2Fe2+2Br+2Cl2=2Fe3+Br2+4Cl-错误,离子方程式中Fe2+与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化学式不符A只有 B C D参考答案:A略7. N的质量数为14,在微粒NH3T中,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之比为 ( ) A10:7: 11 B10:11:9 C10:11:8 D11:9:10参考答案:B略8. 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动物长期摄人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它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会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最后生成三聚氰酸。三聚氰酸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

5、的。其反应原理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为同一物质B: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C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D反应中是氧化产物参考答案:C9. W、 X、 Y、 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和 X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Y的 M层电子数与 K层电子数之和为 L层电子数的一半, Z的低价氧化物和其气态氢化物可以反应得到 Z的淡黄色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Y与 Z的单质混合加热能反应B. X、Y、Z的简单离子半径: XYY参考答案:A【分析】W、 X、 Y、 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和 X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则该气态化合物为NH3,故W为H,X为N;Y的 M层

6、电子数与 K层电子数之和为 L层电子数的一半,则Y为Mg元素;Z的低价氧化物和其气态氢化物可以反应得到 Z的淡黄色单质,该反应为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和水,则Z为S元素,以此分析解答。【详解】W、 X、 Y、 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和 X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则该气态化合物为NH3,故W为H,X为N;Y的 M层电子数与 K层电子数之和为 L层电子数的一半,则Y为Mg元素;Z的低价氧化物和其气态氢化物可以反应得到 Z的淡黄色单质,该反应为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和水,则Z为S元素,A. Mg与 S的单质混合加热反应生成MgS,故A正确;B. N、Mg、S的简单离

7、子半径: Mg2+N3-H2,故D错误。答案选A。10. 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已成功研制出碱金属与C60形成的球碳盐,实验测知该物质属于离子晶体,具有良好的超导性。下列关于的组成和结构分析正确的是A、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B、1mol中含有的离子键数目为C、该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D、该物质的化学式可写为参考答案:C11. 常温下,在1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HCl溶液,溶液的pH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CO2因逸出未画出,忽略因气体逸出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1 molL1

8、 Na2CO3溶液中:c(Na) c(H)c(CO)c(HCO)c(OH)B当溶液的pH为7时,溶液的总体积为20 mLC在B点所示的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阳离子是NaD在A点所示的溶液中:c(CO)c(HCO)c(H)c(OH)参考答案:C12. 化学与生活、环境、材料和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2制成的玻璃纤维,由于导电能力强而被用于制造通讯光缆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C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作人类的营养物质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参考答案:D13. 分子式为C5H12O的醇与和它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一元羧酸进行酯化反

9、应,生成的酯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15种 B16种 C17种 D18种参考答案:B考点: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专题: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分析:书写戊基C5H11异构体,戊基异构数目等于戊醇的异构体数目,C5H12O的分子量为88,和它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一元羧酸为丁酸解答:解:分子式为C5H12O的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说明分子中含有OH,该物质为戊醇,戊基C5H11可能的结构有:CH2CH2CH2CH2CH3、CH(CH3)CH2CH2CH3、CH(CH2CH3)2、CHCH(CH3)CH2CH3、C(CH3)2CH2CH3、C(CH3)CH(CH3)2、CH2CH2CH(

10、CH3)2、CH2C(CH3)3,所以该有机物的可能结构有8种;C5H12O的分子量为88,和它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一元羧酸为丁酸,丙基有2种结构,故生成的酯为16种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难度中等,根据结构利用换元法进行解答即可14.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6种离子中的几种:NH4+、A13+、Mg2+、CO32、Cl、SO42,为确认溶液的组成,现取100mL分成三等份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 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最终得到沉淀0.58g,同时收集到气体0.03mol(设气体全部从溶液中逸出);(3)向第三

11、份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盐酸酸化)充分反应后,得到沉淀6.99g由此可知,下列关于原溶液组成的正确结论是()A溶液中SO42的浓度是0.3 mol/L B溶液中一定含有A13+和NH4+C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A13+ D一定存在Cl 可能含CO32参考答案:A考点:常见阳离子的检验;常见阴离子的检验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分析:(1)一定存在能与硝酸银中的银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的离子,如CO32、Cl、SO42;(2)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能够生成沉淀和气体,则沉淀为氢氧化镁,气体为氨气;(3)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生成沉淀,沉淀为硫酸钡,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根离子;再根据溶液电中性推断是否

12、存在铝离子解答:解:(1)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可能存在CO32、Cl、SO42中的一种或几种;(2)生成的沉淀为氢氧化镁,物质的量为=0.01mol,溶液中一定存在Mg2+,一定不存在CO32;生成的气体为氨气,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NH4+;(3)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盐酸酸化),得到沉淀6.99g,沉淀为硫酸钡,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n(SO42)= mol=0.03mol,根据溶液电中性,负电荷物质的量为n()=2n(SO42)=0.06mol,正电荷的物质的量为n(+)=n(NH4+)+2n(Mg2+)=0.03mol+0.01mol

13、2=0.05mol,显然在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氯离子情况下,负电荷物质的量大于正电荷,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A13+,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SO42的浓度是=0.3 mol/L,故A正确;B、根据溶液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铝离子,根据生成了氨气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铵离子,故B错误;C、溶液中一定存在镁离子和铝离子,故C错误;D、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碳酸根离子,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注意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本题难度在于根据溶液电中性判断铝离子存在的方法,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5. 下列图示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A图5表示在含等物质的量NaOH、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1盐酸至过量时,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消耗盐酸的关系 B图5表示Cl2通入H2S溶液中pH的变化C 图7表示10 mL 0.01 molL1KMnO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 溶液混合时,n(Mn2+) 随时间的变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D图8表示已达平衡的某反应,在t0时改变某一条件后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则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参考答案:C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实验室有CuO和C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