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24858505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共和县保护性耕作开展的基本情况及成效2003年共和县被青海省政府列为“环青海湖地区保护性耕作”项目县,当年完成项目任务0.5万亩,共和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步伐由此展开。 为做好保护性耕作项目工作,我县农机部门根据农业部制定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试行)、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规范(试行)、保护性耕作实施效果监测规程(试行)等技术文件和管理规范。组织编写制作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教材、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保护性耕作操作规程与机具操作规范等资料。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和报刊杂志,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利用现场会、培训班等形式,对农民和基层技术骨干进行培训,提高了农民的认识程度

2、。截至2009年,我县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3万亩,技术推广取得初步成果。2005年共和县保护性耕作技术荣获农业部农牧渔“丰收计划”集体三等奖和个人三等奖。 成效:一是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2009年为例,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1万亩,亩均增收29元,节支22元,共计增收节支51万元。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走有共和特色的保护性耕作发展之路。三是要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加强多项实用技术的集成攻关和配套应用。四是坚持循序渐进,严格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步骤进行示范和推广。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五是科研开发和机具研制改制

3、工作适当先行。六是要充分发挥宣传引导和技术培训的作用。有效地进行技术推广,让农民转变观念,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和科学耐心的引导。 二、共和县保护性耕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近多年的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深深感受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保护性耕作具有明显的环境友善和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势,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集中,如不及时解决和克服这些问题,就会影响保护性耕作的推广进程, 1.保护性耕作项目资金以拉动为主,国家资金总量较少,而示范推广面积要求过大,对地方财政和农民投入要求也比较高。共和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非常困难,农民人均年收入还不足2500元

4、,地方财政配套和农牧民自筹资金难于落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了试验示范与完成核心区面积顾此失彼的现象,特别是要完成核心区示范面积需要大量的地方财政资金配套和农民自筹资金,由于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落实核心区示范面积时往往是虎头蛇尾,大多无法按照项目合同要求完成,而试验田和示范点建设也得不到大量资金支持导致效果不理想。 2.虽然在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项目时,做出了大量的成绩,但宣传跟不上,引不起领导和农民的重视。 3.我县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的实施,在农机农艺结合方面出现脱节的现象,如,机具的播种宽度与当地农艺不相符等现象时有发生。 4.引进的免耕播种机具存在技术配套问题,农机与农艺存在一定的不

5、互相适应。一是共和县属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平播明显比不上沟播抗旱增产效果好,而2003-2005年期间引进的5-11行免耕播种机基本上都属于平播型,直到2005年互助县农机推广站和西安双永机械厂合作开发后于2006年用上沟播型的免耕播种机;二是我县农艺要求:小麦的播种行距为150mm左右,甘蓝型油菜的行距为350mm左右,白菜型小油菜的行距在150mm以下,而我县从陕西、山西、河北和内蒙引进的免耕播种机和免耕覆盖播种机行距明显偏大(200mm-420mm),仅适合我县甘蓝型油菜的农艺要求,也只有甘蓝型油菜实施保护性耕作后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由于共和县特有的冷凉型气候导致的小麦分蘖率低以及白菜型小

6、油菜株矮杈少,使用引进的免耕播种机播种后普遍出现基本苗偏低造成作物减产,即使加大播量也难以取得增产效果;三是保护性耕作机具特别是免耕播种机还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适应性不强,性能不稳定,有待改进完善。 5.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步履艰难。 建立长效发展机制的根本是将保护性耕作完全社会化、市场化。现阶段而言,认识上的不足限制了保护性耕作的社会化以及市场化进程。保护性耕作完全替代传统耕作还需要相对长期的一个过程,需要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和长期规划,需要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和主动采用。只有在保护性耕作向社会化转变过程中或已经完成社会化转变才能有效促进长效发展机制的建立和市场化运作。仅在项目区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仍

7、然有比较大的局限性,很多农民和机手对长期实施保护性耕作依然心存顾虑,特别是投资购买保护性耕作机具的农机手担心投资效益低下或投资回收期过长而不愿意冒风险。我县在建立长效发展机制鼓励项目区农民积极参与保护性耕作时都付出了比较大的代价,前景依然不能说非常乐观。 三、保护性耕作发展对策 第一,不断加大政府推动力度。国外大部分国家在实施保护性耕作初期都是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农民自觉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我县的保护性耕作刚刚起步,政府应借鉴国外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成功经验,将保护性耕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加大支持力度,支持有关部门做好保护性耕作的技术研究、试验示

8、范和宣传培训等工作,对购买保护性耕作机具和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农民给予相对多的补贴。同时,对保护性耕作专用农机具生产企业生产销售和机手开展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服务实施减免税收和农机用油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和促进保护性耕作社会化。 第二,建好核心示范区,开展长期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宣传工作。各级农机部门应该重点抓好试验田和示范点的建设,用科学的试验数据和典型的示范效果来获取领导层的重视,引导农民自觉采用保护性耕作,逐渐扩大推广面积,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引起负面影响。 第三,坚持农机与农艺结合,不断创新和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在借鉴国内外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使农机农艺相结合,借鉴与技术创新相结合

9、,针对具体地区的自然条件、种植制度、经济水平,开展不同类型区、不同作物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病虫草害防治方法、配套机具等方面的技术创新,逐步解决当前示范推广中的机具、植保等瓶颈问题,支持和保障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广泛应用。 第四,做好免耕播种机的开发、生产和引进改制工作。特别是首先解决免耕播种机和杂草控制等主要技术及配套问题。建议在各类型区依托有关部门建立保护性耕作机具研发机构和杂草控制技术试验室,重点研究、引进筛选或改进开发适合本地区的免耕播种机,逐步确立杂草控制核心技术。组织好适用机具、农药的生产供应,确保保护性耕作大规模推广应用。 第五,促进保护性耕作的社会化和市场化,逐步建立保护性耕作的长效发展机制。针对我县实际情况,一是要健全和完善保护性耕作长远发展规划,要让各级领导和农民吃上定心丸,坚定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信心。二是要大力发展多类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机具开展跨区作业,提高机具利用率,增加效益。三是引导和鼓励通过建立农机协会、股份合作制等服务组织积极参与保护性耕作。在关键技术应用、作业质量标准、合理收费等方面加以规范,调动机具所有者和使用者的积极性,帮助他们结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形成稳定而长效的发展和服务机制。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