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人教版初中化学《溶液》单元知识的前置教学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4754984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刍议人教版初中化学《溶液》单元知识的前置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刍议人教版初中化学《溶液》单元知识的前置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刍议人教版初中化学《溶液》单元知识的前置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刍议人教版初中化学《溶液》单元知识的前置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刍议人教版初中化学《溶液》单元知识的前置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刍议人教版初中化学《溶液》单元知识的前置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刍议人教版初中化学《溶液》单元知识的前置教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刍议人教版初中化学溶液单元知识的前置教学 郭其云摘 要运用对比的方法对初中化学不同版本教科书中的溶液单元进行分析,体会教科书知识结构的合理性、逻辑关系的严密性,提出人教版初中化学溶液单元知识前置教学的设想,力求寻找出更有利于教与学的方法或着力点。关键词溶液;前置教学;初中化学;人教版 G633.8 A 1674-6058(2019)23-0059-02溶液是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宋心琦教授认为“溶液是初等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充分认识到有关溶液的知识在化学学科的学习和应用中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地组织好教学过程”。在课程标准的“溶液”主题中包括溶液的形成与组成、溶解的过程与现象,

2、并涉及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和溶液的浓度等概念,以及一定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形成一个知识结构完整、逻辑关系清晰的“知识板块”。目前,南通地区初中化学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简称人教版)。本文拟将其与另两种版本的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版本(简称沪教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版本(简称鲁教版)进行对比分析,以溶液的章节内容为例进行研究,力求寻找出更有利于教与学的方法或着力点。一、溶液章节编排的差异性比较1. 编排位置差异的比较为了更好地比较分析,我们将人教版、泸教版和鲁教版三种版本教材中的每个单元内容详细罗列如表1所示。比较后可以看出,不同版本教材的单元安排都力求知识体系逻辑

3、关系上的科学性,但单元的顺序差异仍然很大。三种版本教材的知识编排基本是遵循“绪言身边的物质物质的构成化学反应的表示碳、金属、酸、碱、盐的性质化学与生活、健康、社会等的关系”这一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来编写的。但有关溶液知识(或溶解现象)单元的位置顺序差异较大。人教版安排在教材下册的第九单元,沪教版安排在教材下册的第六单元,而鲁教版却安排在教材上册的第三单元,虽然编排差异较大,但都安排在酸碱盐知识之前,因为酸碱盐的反应一般都在溶液中进行,酸碱盐的定义也基于溶液中离子的特征而定,一些反应尤其是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更是与物质的溶解性关联密切,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2.编排内容差异的比

4、较对三种版本教材中溶液单元各课题的具体知识点进行比较分析(见表2)。(说明:表中标题及序号等仍然保留原教材的文字表述风格,未修改或统一,只是补充了一些主要知识内容)课题1:溶液的形成一、溶液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三、乳化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溶解与乳化二、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三、水溶液的某些性质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一、溶解的过程(包含溶解吸放热现象)二、乳化现象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课题2:溶解度一、饱和溶液二、溶解度第2节:溶液组成的表示一、溶液的组成二、溶液浓度的表示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二、溶液的配制 课题3:溶液的浓度 第3节:物质的溶解

5、性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包含饱和溶液等)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三、结晶(蒸发结晶与降温结晶) 三种版本教材都围绕课程标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但对一些知识的先后顺序有小调整。如沪教版教材将溶解与乳化放一起学习,让学生在实验对比体验中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如,相对于人教版教材而言,鲁教版和沪教版教材将“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前移至“溶液的溶解和组成”之后,而将溶解度等学习重点、难点后置,尤其是鲁教版教材甚至后置到下册盐的有关章节中,这样安排在知识体系上更合理,分散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沪教版教材在溶液单元第一节中增加了课题“水溶液的某些性质”,主要介绍溶

6、液的导电性、电离、溶液中的微粒状态等。虽然表面上是将酸碱盐单元的一个知识点前移至此而已,但在此章节中出现,代表了此内容是溶液的一个重要性质,引导学生从微观层面更好地理解溶液的本质,这也是很重要的微粒观建构的过程,为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酸碱盐打下了良好的微观基础,也是初高中化學衔接教学(如从离子角度认识、理解酸碱盐的性质、电离、离子方程式等)的一个重要结合点。二、人教版教材溶液单元部分知识前置教学的必要性分析通过前文的比较可以看出,相对于人教版和沪教版教材而言,鲁教版教材将溶液的一些知识(如溶液的形成、组成、乳化现象、饱和与不饱和状态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的配制等)进行前置,就知识内容上仅次

7、于步入化学殿堂探究水世界(内容包括水的净化,分子、原子的构成,元素,元素周期表简介,等等)两个单元,放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之前。为什么鲁教版教材要将溶液的部分知识进行前置呢?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对教材要做整体设计,内容的编排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鲁教版教材如此编排,正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人教版、沪教版教材在前面的许多章节其实也涉及了许多的溶液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或多或少地在运用溶液的知识或性质。下面借助人教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举例分析。例一,在第一单元课题1中出现了“将胆矾研碎,加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这里就出现

8、了“溶液”名称。例二,在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后面的“练习与应用”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洁净的空 B. 汽水C. 液态氧 D. 水泥砂浆此题涉及汽水、水泥砂浆等分散系知识,而学生在学习第二单元时对“汽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物质还不清楚,“以其昏昏”如何“使之昭昭”?这样的习题导学不利于学生深层次地学习和运用。例三,在第六单元中,关于二氧化碳“能以11溶于水,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多”的性质描述,教师常常无法阐明“能溶、易溶、微溶”等与溶液有关的词汇,只能口头强调:“用可溶而不能用易溶来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讨论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时,又有“因为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

9、水,所以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这也涉及气体的溶解性知识。在制取二氧化碳时,强调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而不能用浓盐酸,而灭火器却是用浓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这里涉及溶液浓与稀的知识。例四,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章节中出现了许多的溶液名称,如硝酸银溶液、波尔多液等。而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与运用,强调的是金属在“溶液”中的性质表现。由以上分析可见,有关溶液知识的一些概念(如溶液的组成、特征、溶液中存在的粒子等)是许多化学概念的前概念,是表述许多物质性质时的知识基础,更是许多化学知识意义建构的前提。前面许多章节的概念或物质性质的学习、理解与运用都与溶液的这些性质相关,或用溶液的这些性质进行解释,或帮

10、助建构其他的知识体系。因此,笔者认为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的溶液单元知识中的部分内容需进行前置教学。三、溶液单元部分知识前置教学的建议1.将溶液的定义前置进行定性教学关于溶液的定义,首先要将重点放在溶液的组成上,让学生熟知溶液、溶质以及溶剂的定义,熟练区分常见溶液的溶质、溶剂;其次,在溶液的稳定性、均一性上进行导学,尤其是溶液的均一性,其是溶液的许多性质得以体现或表达的重点。2.将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前置进行定量教学其实小学六年级和初中数学中都有涉及溶液的溶質质量分数的计算,只是称之为“溶液的浓度计算”。因此,在前置溶液的定义后,将“溶液的浓度计算”正名为“溶液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则水到渠成,不存在知识和能力接受上的障碍。这样将溶液中的有关知识进行前置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定性的角度和定量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的组成,还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其他化学概念、原理等,建构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责任编辑 罗 艳)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