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高三化学下册月考试卷摸底考试题同步训练(含答案和解析)

上传人:roo****eng 文档编号:224753240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4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淄博市高三化学下册月考试卷摸底考试题同步训练(含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淄博市高三化学下册月考试卷摸底考试题同步训练(含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淄博市高三化学下册月考试卷摸底考试题同步训练(含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淄博市高三化学下册月考试卷摸底考试题同步训练(含答案和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淄博市高三化学下册月考试卷摸底考试题同步训练(含答案和解析)(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淄博市高三化学下册月考试卷摸底考试题同步训练1、选择题“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帛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丝的主要成分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丝绸制品不宜使用含酶洗衣粉洗涤 B.墨子天志中记载“书之竹帛,镂之金石”。其中的“金”指的是金属,“石”指的是陶瓷、玉石等 C.考工记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K2CO3 D.天工开物记载“人贱者短褐、臬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臬、麻、苘、葛”文中的“臬

2、、麻、苘、葛”属于纤维素 【答案】 C 【解析】 A、丝的主要成分为蚕丝,属于蛋白质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酶会加速蛋白质的水解,破坏丝绸制品,故A正确; B、古代记事常常刻于金属、陶瓷、玉器之上,故B正确; C、草木灰中的碳酸钾与贝壳灰中的氧化钙溶于水生成的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钾,故C错误; D、草木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D正确; 答案C。2、选择题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能光催化技术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该燃料属于一次能源 B.75%酒精可用于消毒杀死新冠病毒,如果用90%酒精效果更好 C.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可作食品的漂白剂 D.氮气的化学性质

3、稳定,可用作食品的防腐剂 【答案】 D 【解析】 A太阳能属于一次能源,由一次能源转化得到的能源属于二次能源,则太阳能催化技术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涉及太阳能和化学能的转化,该燃料属于二次能源,故A错误; B75%酒精可用于消毒杀死新冠病毒,乙醇具有挥发性,如果用90%酒精,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杀菌效果降低,故B错误; C用二氧化硫漂白是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与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同时二氧化硫有毒,不能做食品的漂白剂,故C错误;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和食品的防腐剂,故D正确; 答案选D。3、选择题食品、大气、工

4、业尾气中SO2均需严格检测或转化吸收,下列有关SO2的检测或吸收方法正确的是A. 滴定法: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葡萄酒试样以测定葡萄酒中SO2的浓度 B. 沉淀法:用Ba(OH)2溶液沉淀SO2,然后将沉淀在空气中洗涤、过滤、干燥、称重以测定大气中SO2的浓度 C. 氨酸法:用氨水吸收尾气中的SO2后再将吸收液与硫酸反应,将富集后的SO2循环使用 D. 石灰石膏法:常温下用石灰石吸收尾气中的SO2得到CaSO3,再经氧化可用于生产石膏 【答案】 C 【解析】 A、葡萄酒中的乙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对SO2的检测有干扰,选项A错误; B、亚硫酸钡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大气中的CO2能与Ba(

5、OH)2溶液形成沉淀,对SO2的检测有干扰,选项B错误; C、氨水吸收SO2生成(NH4)2SO3或NH4HSO3,(NH4)2SO3或NH4HSO3与硫酸反应能产生SO2,SO2可以循环使用,选项C正确; D、石灰石吸收SO2,需要在高温下才能进行,选项D错误。 答案选C。4、选择题下列有关有机物说法不正确的是A.CH3CH(OH)CH2COOH系统命名法命名:3-羟基丁酸 B.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液溴、浓硝酸生成溴苯、硝基苯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 C.四苯基乙烯( )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D.1 mol 分别与足量的Na、NaOH溶液、NaHCO3溶液反应,消耗这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

6、为3 mol、4 mol、1 mol 【答案】 C 【解析】 A从含COOH的一端开始编号,则CH3CH(OH)CH2COOH系统命名法命名:3羟基丁酸,故A正确; B苯与液溴、浓硝酸生成溴苯、硝基苯,均为苯环上H被取代,则均属于取代反应,故B正确; C苯环与双键C之间的CC键可在空间旋转,有碳原子不一定共面,故C错误; D 中含有酚OH、醇OH、COOH可与Na反应,酚OH、COOH、COOC及水解生成的酚OH与NaOH反应,只有COOH与NaHCO3溶液反应,则1mol该物质分别与足量的Na、NaOH溶液、NaHCO3溶液反应,消耗这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4 mol、1 mo

7、l,故D正确; 答案选C。5、选择题已知:HNO3 H2O H0;硝基苯沸点210.9,蒸馏时选用空气冷凝管。下列制取硝基苯的操作或装置(部分夹持仪器略去),正确的是 A. 分液 B. 配制混酸 C. 水浴加热 D. 蒸馏提纯 【答案】 A 【解析】 A硝基苯是不溶于水且比水密度大的油状液体,油层在下层,故A正确; B将浓硫酸与浓硝酸混合的操作与将浓硫酸与水混合的操作相似,为有利于浓硫酸稀释时放出的热量快速散失,避免液体飞溅,应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或振荡。故B错误; C采用水浴加热,温度计插入热水中,便于观察和控制热水的温度,但该装置中的热水太少,没有漫过试管中被加热的液体,导

8、致反应液受热不均匀,故C错误; D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用于测量蒸气的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不能插入液体中,应该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相平,故D错误; 答案选A。6、选择题浓硫酸分别和三种钠盐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对比和可以说明还原性BrCl B. 和相比可说明氧化性Br2SO2 C. 中试管口白雾是HCl遇水蒸气所致,说明酸性H2SO4HCl D. 中浓H2SO4被还原成SO2 【答案】 A 【解析】 A、反应出现红棕色气体,说明产生Br2(g),Br被氧化,反应管口出现白雾,白雾是HCl的小液滴,Cl没有被氧化,说明Br的还原性强于Cl,故A正确;B、反应产生的气体为SO2,反应发生Na2SO

9、3H2SO4=Na2SO4SO2H2O,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说明Br2的氧化性强于SO2,故B错误;C、利用浓硫酸高沸点,HCl易挥发,反应利用高沸点制取低沸点,故C错误;D、反应的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7、选择题用Pt-g-C3N4光催化氧化法脱除NO的过程如图所示。该脱除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脱除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在Pt端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C.过程发生的反应为H2O2 - 2e-=O2+ 2H+ D.过程的化学方程式2NO2 + H2O2= 2HNO3 【答案】 C 【解析】 A根据图示,脱除过程

10、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 B根据图示,Pt端NO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NO2,反应式为NO+H2O-2e- =NO2+2H+,最终NO2和H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故B正确; C由脱除NO的过程图可知, Pt端NO失去电子,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NO2,反应式为NO+H2O-2e-=NO2+2H+,g-C3N4端氧气得到电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过氧化氢,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O2+2H+2e-=H2O2,故C错误; D最终NO2和H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反应的方程式为2NO2+H2O2=2HNO3,故D正确; 答案选C。8、选择题Burns和Dainton研究发现C1

11、2与CO合成COCl2的反应机理如下:C12(g) 2C1(g)快 CO(g)+C1(g) COC1(g)快 COC1(g)+C12(g) COC12(g)+C1(g)慢 其中反应存在v正=k正COC1、v逆=k逆COC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的活化能大于反应的 B.反应的平衡常数K= C.要提高合成COCl2的速率,关键是提高反应的速率 D.选择合适的催化剂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并提高COC12的平衡产率 【答案】 B 【解析】 根据有效碰撞理论,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大;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最终的平衡产率。 A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则反应的活化能

12、小于反应的活化能,故A错误; B反应存在v正=k正COC1、v逆=k逆COC1,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 ,故B正确; C慢反应决定整个反应速率,要提高合成COCl2的速率,关键是提高反应的速率,故C错误; D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则选择合适的催化剂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而COC12的平衡产率不变,故D错误; 故选:B。9、选择题碱式氯化铜CuaClb(OH)cxH2O是一种杀虫剂,它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制备。步骤1:将铜粉加入稀盐酸中,并持续通空气反应生成 CuCl2。已知 Fe3+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其催化原理如图所示。 步骤 2:在制得的 CuCl2 溶液中,加入石灰乳充分反应后即可制备碱式

13、氯化铜。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b、c之间的关系式为:a=b+c B.图中 M、M分别为 Fe2+、Fe3+ C.步骤 1 充分反应后,加入少量 CuO 是为了除Fe3+ D.若制备 1 mol CuCl2,理论上消耗 11.2 L O2 【答案】 C 【解析】 A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可知:2a=b+c,故A错误; B由催化原理示意图可知M先与氧气和氢离子反应生成M和水,然后M和铜反应生成铜离子和M,因此M、M分别是Fe3+、Fe2+,故B错误; CFe3+水解使溶液显酸性,CuO与H+反应产生Cu2+和水,当溶液的pH增大到一定程度,Fe3+形成Fe(OH)3沉淀而除去

14、,从而达到除去Fe3+的目的,故C正确; D制备1mol的CuCl2,转移2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需要消耗0.5molO2,由于不清楚氧气所处的条件,所以不能确定气体的体积,故D错误; 答案选C。10、选择题溴化钙可用作阻燃剂、制冷剂,具有易溶于水,易吸潮等性质。实验室用工业大理石(含有少量Al3+、Fe3+等杂质)制备溴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已知步骤的滤液中不含NH4+,步骤II加入的试剂a是石灰水 B.步骤II控制溶液的pH约为8.0的主要目的是沉淀过量Ca2+ C.试剂b是氢溴酸,步骤IV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钙 D.步骤V所含的操作依次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

15、答案】 B 【解析】 大理石和氢溴酸反应生成溴化钙,因含有少量Al3+、Fe3+等杂质,可加入石灰水,沉淀Al3+、Fe3+,过滤后得到溴化钙、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加入试剂b为氢溴酸,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钙,然后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得到溴化钙晶体,据此分析解答。 A已知步骤的滤液中不含NH4+,步骤II加入的试剂a的目的是防止氢氧化铝溶解,因此a是碱,根据题意及不引入新的杂质可知是氢氧化钙,故A正确; B步骤II控制溶液的pH约为8.0的主要目的是沉淀Al3+、Fe3+,故B错误; C加试剂b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钙,且不引入新杂质,可以加入氢溴酸,故C正确; D步骤的结果是从溶液中得到CaBr26H2O,因此其操作步骤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故D正确; 答案选B。11、选择题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