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七单元诗歌赏析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224128042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第七单元诗歌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上第七单元诗歌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上第七单元诗歌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上第七单元诗歌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上第七单元诗歌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上第七单元诗歌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第七单元诗歌赏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0单元诗歌赏析一、观刈麦(唐 白居易)1.这首诗中写出劳动人民贫苦的根源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最能体现“五月人倍忙”的句子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2.请你对“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作简要赏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两脚被暑天的土气蒸腾着,脊背被火般的太阳炙烤这,从艰苦的劳动环境和恶劣的天气来写农民的艰辛。“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种反常矛盾心理:尽管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了,只希望爱惜夏天长长的白日,也不顾炎热,只想能多干点活。写出农民悲惨、艰辛的生活,表现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3.谈谈观刈麦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及这

2、种手法的作用。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劳碌与痛苦与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作对比。抒发了诗人的愧疚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怜悯。二、赤壁(唐 杜牧)1.诗人借 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的感情。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有哪些言外之意?用了什么写法?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实际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才能而不得施展的郁郁不得志。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以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警策深刻。三、过零丁洋(宋 文天

3、祥)1.诗的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是什么? 科举入仕 抗元经历2.诗的颔联用了什么修辞?请分析其作用。 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事危亡,个人身世坎坷。3.分析颈联中“惶恐”“零丁”的双重含义及其妙处。 双关 既写地名,又写形势险恶。4.赏析诗的尾联。 直抒胸臆 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四、己亥杂诗(清 龚自珍)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一方面表达了离别亲友的忧伤之情;一方面表达了逃离黑暗腐朽的朝廷,可以到外面另有一番作为的轻松、喜悦之情。2.诗中流露了诗人的两种感情,“舍”与“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想舍的是当朝

4、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是请朋好友和国家命运。3.请写出诗中的名句并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运用比喻,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现诗人始终都要为国家效力的献身精神。五、山坡羊 潼关怀古(元 张养浩)1.写出词中写景的句子,并分析其妙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以“聚”写出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主旨句是什么?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作者看来,不管封建王朝的兴还是亡,带给老百姓的都是苦!封建王朝兴时,必大

5、兴土木,剥削压迫百姓,百姓受苦;而亡时,老百姓因战祸流离失所,百姓更遭殃!即无论封建王朝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表现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内容理解:一观刈麦是一首叙事讽喻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诗人以自己的亲眼所见,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不事农桑”而“利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两句总领全篇

6、,“少”、“倍”写出了劳动人民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从正面描写收麦时天气炎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从侧面描写天气的酷热和劳作的艰辛。为了早日将粮食抢收进仓,劳动人民不顾炎阳灼晒,为顾自己筋疲力尽,争分夺秒,拼命干活。其中“惜”写出了劳动人民的一种反常的矛盾心理,耐人寻味,令人心酸。 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写出了当时租税之繁重,百

7、姓生活之困苦,也道出了“闻者为悲伤”的原因。“吏禄三百石,风晏有余粮”写出了当时官员(统治者)的不劳而获,与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劳作却一无所有形成鲜明对比。“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输税尽”点出了劳动人民辛苦劳作却一无所有的根本原因。 “愧”、“不能忘”写出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与关心。 二过零丁洋1. 赏析: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我遭遇各种辛苦,依靠精通经书,通过考试及第后做官。在兵荒马乱的战斗中,孤军奋战,度过四年。(翻译)面临生死关头,诗人回忆一生,明经入仕,起兵勤王,感慨万千,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

8、历史背景和个人凄凉的心境。(情感)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借代修辞,泛指战争。“干戈寥落”指国家整个局势,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写法)2.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国家山河破碎,就像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一生动荡不安,好像被雨击打的浮萍。(翻译)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用凄凉的自然景象比喻国事的衰微和自己的坎坷身世,为自己孤立无援不能扭转败局而深感痛心,极深切地表现了他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也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不幸遭遇。(情感)3. 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在惶恐滩头诉说着惊惶恐惧,在零丁洋里叹息着孤苦伶仃。(翻

9、译)诗人以抗元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表达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的痛苦。(情感)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被作者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一语双关,对仗工整,自然巧妙。(写法)4.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谁人不死?(我只愿)留下赤诚的心来照耀史册。(翻译)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现了自己愿为国家安宁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以死明志,为国捐躯,感人至深。(情感)这两句以反问的修辞、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浩然正气,气贯长虹,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写法)三赤 壁1. 赏析:折戟沉沙

10、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沉埋在沙中折断的战戟还没有腐蚀,自己拿起来磨洗认出是前朝的兵器。(翻译)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引发诗人思古幽情。(情感)诗人由一支断戟生发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感慨,交代兴感之由,为后二句论史抒怀作了铺垫。(写法)2.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铜台中深锁的就会是二乔。(翻译)诗人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曲折地反映出他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他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诗人相信自己只要有机遇,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和豪爽胸襟。(情感)这二句议论借古论史。诗人不

11、以成败论英雄,借题发挥,对战争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异于史家的评价,使诗歌平添一种更上一层楼的气概。“铜雀春深锁二乔”,不直言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和战争之胜败,而间接地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迁。以小见大,富于形象,平添情致,别出心裁。“锁”字,重台密阁,更加重了藏娇之意。(写法)3.赤壁作者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表现了他兴邦济世的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4.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内容与思想一般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四己

12、亥杂诗1.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夕阳西下,我怀着无尽的离愁,挥鞭策马,离京东去,打算回到那远在天涯的家乡。(翻译)诗人在离愁别绪无限感慨中表现出一种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令自己忧伤、惆怅、失落,毕竟自己还眷恋着京城的生活;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因为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情感)这两句抒情叙事相结合。“浩荡”可见离愁深广;白日西斜,用景物描写渲染出伤感悲凉的氛围,烘托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互为映衬。(写法)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它融入春泥之后,会化作养料更好的护

13、育新花。(翻译)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诗人的壮怀,感情昂扬向上,积极进取。(情感)“落红”借代修辞指落花。诗人以落花自比,表明自己的心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移情于物,比喻形象,富含哲理。(写法)现在多用这两句歌颂老一辈革命家或英雄模范人物,离开工作岗位后,仍不忘发挥余热,继续为社会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五山坡羊.潼关怀古1.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翻译)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心中感慨万千、波澜起伏的情感。(情感)“聚”字

14、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雄伟众多,连绵起伏。“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把河水人格化,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写景由远至近,动静结合,拟人生动,寓情于景,突出了山河的雄伟壮丽,潼关地势的险要,为全曲奠定了悲壮沉郁、气势雄浑豪放的情感基调。沉郁的声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气势飞动,使人心灵震撼。(写法)2.赏析: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抬望西都长安,心头感慨万千。我从秦汉古都旁经过,看到成千上万间宫殿都化为了泥土,不禁感伤无限。(翻译)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情感)抚今追昔,触景

15、生情,虚实相生,吊古伤今。(写法)3.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王朝兴起,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王朝灭亡,在战争中遭殃的还是人民。(翻译)表现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深刻同情,对百姓的人文关怀。(情感)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反复咏叹,一语中的,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写法)第30课诗词五首内容检测一、字词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每词0.5分,共6分)刈麦 荷箪 童稚 饷田 秉 遗穗 岁晏 折戟 覆陇黄干戈 寥落 踌蹰2解释下列字词。(每词0.5分,共9分)刈: 倍: 覆: 荷: 丁壮: 饷田: 敝: 相顾言: 曾: 晏: 干戈: 寥落: 零丁: 丹心: 汗青: 浩荡: 吟鞭: 踌蹰:二、文学常识填空(每词1分,共23分)1.观刈麦选自 ,作者是_ ,是唐代著名_,字_,晚年号_。2.赤壁选自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