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建设新闻宣传系列报道之一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219972690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公路建设新闻宣传系列报道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农村公路建设新闻宣传系列报道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农村公路建设新闻宣传系列报道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农村公路建设新闻宣传系列报道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农村公路建设新闻宣传系列报道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公路建设新闻宣传系列报道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公路建设新闻宣传系列报道之一(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公路建设新闻宣传系列报道之一 一、川西高原一线牵-XX少数民族地区“通县油路“工程建设纪实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17日) 本报记者X德刚二、放眼农村公路建设系列报道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X晓峰之一:农村公路为何越来越通畅本报评论员之二:农村公路建设任重道远之三:农村公路让农民生活变了样川 西 高 原 一 线 牵XX少数民族地区“通县油路”工程建设纪实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17日 第1版 ) 本报记者X德刚XX凉山彝族自治州乌金路掠影。编者按:“XX必先通康”。XX甘孜、阿坝和凉山三州“通县油路”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XX。巨大的变化让人欣喜,更给人希望。“要想富,先

2、修路”。自2001年起全国交通系统启动“西部通县油路”工程,给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2003年初,交通部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三农”的决定,作出“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沥青(水泥)路”的部署,到去年底新建农村沥青(水泥)路192万公里。修好农村路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名满天下的XX城驱车,沿蜿蜒曲折的瓦当路向“美人谷”丹巴县狂奔,沿途阅尽高山峻岭、激流险滩、飞石流沙,但平坦的柏油路始终像缠绕在崇山峻岭与大渡河之间的一条黑色丝带,缥缈而又实在。日前,记者重访XX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这段几年前要战战兢兢开上10个小时的百公

3、里崎岖山路,仅用了两个小时。两年大变,虽然山川依旧,但路已通衢。在古老的川西高原,一条洒满各民族兄弟企盼的“通县油路”,把总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的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的48个县连成一片,让560多万藏族、彝族、羌族等各民族群众从此告别了出无路、行无车的历史,美丽的川西高原和连绵雪山也从此发生着神奇的变化。原先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雨后春笋般长出了一片片牧民新村;油路沿线建起的绿色蔬菜基地、特色水果基地、养殖基地、牦牛产品加工基地,播撒着农牧民致富的希望;一排排“藏家乐”、“农家乐”、“帐篷宾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片神奇的土地探险;交通条件的改善,让众多境内外投资者慕名而至,仅2

4、003年阿坝州就签约引资项目91个,引资329亿元甘孜州德格县祖祖辈辈的人没走出过大山,更没看过汽车这个长着眼睛、鼻子、不吃草就能轰隆隆叫着跑的家伙。通车不到一年的时间,公路沿线4个乡的农牧民已购买了6辆农用车、1辆“东风齐头”、3辆小车和268辆摩托车。他们感慨地说:“50年前毛主席让我们得到了解放,今天公路修通了,共产党又给予了我们第二次解放,为我们铺平了一条致富的路。”没有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生活XX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XX西部地区,周边与XX、XX、XX和XX等省、自治区接壤,总面积占了XX全省的60多,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处于青藏高原东

5、麓与云贵高原北部,平均海拔高达3500米。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三个民族地区境内高山大川纵横、森林草原广袤,孕育了众多的世界级风景名胜和多样性生物形态,著名的九寨沟、海螺沟、四姑娘山、泸沽湖以与香格里拉等景区就坐落在这片充满神奇色彩的高原上。三州地区还是我国第二大稀土矿区,已探明的各种矿藏达70多种。然而,这里旖旎的风光和无尽的宝藏却因为交通设施的极度落后,千百年来始终深藏高山峡谷之中,外人难得一睹。据XX省交通厅介绍,建国以来,三州公路交通从无到有,进步巨大,但截至2000年底,三州地区公路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7公里,且76为非等级公路。交通落后严重制约了三州经济的发展,总面积占全省6

6、0的三个民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总和只相当于全省的5,许多乡村村民终年在不通路、不通电、不通 、不通邮、不通广播的环境下苦度时光。XX省甘孜、阿坝和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过去都属西康省,交通不便,经济很不发达。2001年6月,国务院领导同志在XX视察工作时指出“XX必先通康”,决定由国家资助建设三州的通县公路。当年8月17日,总投资达40亿元、总里程达4282公里的“通县油路”工程拉开序幕。消息传来,三州一片沸腾,很多少数民族群众特意穿上绚丽的民族服装,长袖伴舞、举杯相庆。在甘孜州“通县油路”工程开工典礼上,一位少数民族干部曾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党和人民政府始终惦记着民族地区的发

7、展,惦记着生活在大山里的少数民族群众的XX,“通县油路”工程的实施,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这是真正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没有现代化的交通,这些祖祖辈辈生活在深山里的群众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生活。畅通的道路,让川西传统的游牧农耕经济发生质变“通县油路”工程从2001年底正式立项开工,到2004年底全面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3年弹指一挥间,可这对奋战在高寒缺氧状态下的公路建设者们来说,却是1000多个历经生与死、苦与乐、饥与寒考验的日日夜夜。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即使躺着休息,也相当于平原上负荷20公斤的重量,参加“通县油路”建设的人们随时都面临生存的考验。而海拔4000米以上

8、的县三州就有48个。苍茫的雪山、壮美的草原、浓郁的烈酒、斑斓的文化,还有那永远诉说不尽的传奇,深深地镌刻在古老的川西高原上。如今,筑路者用血与泪铺成的平坦大道,又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带来了什么?记者在阿坝州“通县油路”工程建设期间,曾数次驱车穿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站在苍鹰盘旋的山冈上眺望远处的雪山和一片片牦牛群。不久前当记者再次来到当年红军过草地路经的红原县时,一大片簇新的牧民新村就伫立在横亘在茫茫草原上的公路旁。据当地交通部门介绍,阿坝州“通县油路”工程总长800公里,涉与8个县共157个乡、876个村和50多万各民族群众。工程建成后,全州油路总里程达到2300多公里,区域干线公路网初步形成,交

9、通实现一步跨越20年的发展。据介绍,2001年“通县油路”工程之前,阿坝州全州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仅为1200多元,到工程完工当年就增长到近1700元,年均增长超过8。传统农牧业因路而变,在阿坝州莫过于牦牛产业。据悉,全世界的牦牛95在中国,而阿坝州的牦牛存栏量加上周边辐射地区存栏量,总数高达800万头,约占全国牦牛总量的48。然而,如此丰厚的牦牛资源,过去在红原县却因为闭塞的交通而一直遭到“冷遇”。红原县的县长卢军曾告诉记者,“冬是冰雪路,夏是遍地泥,前来考察的商家无不为之摇头叹息”。“通县油路”开通后,电网牵到了红原县,全国各地与海外客商纷至沓来。不久前,美国最大的牧业集团之一“湖之洲”公司与

10、阿坝州乳制品龙头企业红原乳品厂联营组建了阿坝牦牛产业联合。据介绍,这家公司计划在5年内投资10亿元用于牦牛的产业化开发,80的产品用于出口。红原县有关部门介绍说,由于该县畜牧业快速发展,全县牧民人均年收入已近2000元。路通心通,便利的交通设施带来观念上的跃进三州地区不仅地域广大,而且地理位置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浩瀚东去的万里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与一级支流岷江、嘉陵江和水能资源巨大的雅砻江、大渡河等大江大河均以三州为主要水源地;而著名的“黄河九曲第一湾”,也蜿蜒穿行在阿坝州巨大的湿地上,从中汲取源泉。因此,三州地区是XX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第一道重要防线,是国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11、最为重要的区域。“通县油路”建成后,曾经长期靠砍树卖木头维持财政的三州地区,其当地人的谋业理财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生态旅游业为“主题词”的绿色观光经济开始登上舞台。神奇的香格里拉,曾吸引过无数目光,然而“通县油路”开通之前,几乎没有多少人知道,XX甘孜州稻城县的亚丁自然保护区就是香格里拉的一部分。上世纪末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后,稻城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彻底告别了“木头财政”。2003年7月,亚丁正式成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单位。2004年,稻城以第四届康巴艺术节和首届香巴拉国际旅游节分会场为契机,再次提升了稻城亚丁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影响力。“通

12、县油路”开通的当年,前来稻城的国内外游客就达到7万多人,实现收入2800多万元,当年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比“通县油路”开通之前的2002年增长幅度分别达到创纪录的265和60。目前全县从事旅游与相关产业的人员已达2000多人,全县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已今非昔比。记者在有“美人谷”之誉的甘孜州丹巴县岳扎乡岳扎村遇到村支书胡大清,他咧着嘴笑呵呵地说:“这路一通车,我的生态休闲山庄就开X了。现在生意不错,每天收入多的时候要好几百块呢。现在全村开商店、餐馆的农户已经有10多家,还有4家人也准备建休闲山庄。村里人告诉记者,距丹巴县城仅8公里的岳扎村虽有小路穿村而过,但路况很差,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

13、活,村里每年产的5万公斤苹果最多只卖出1万多公斤,村民盼望着公路状况早日改善。据介绍,丹巴县“通县油路”工程的第一炮就在这个村庄附近打响,现在岳扎村村民到县城赶集做生意只需9分钟,“村里产的5万公斤苹果、1万多公斤干核桃、1500公斤花椒年年都能卖出个好价钱”。据甘孜州旅游局介绍,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全州“绿水青山枉自多,游客难进叹奈何”的窘况已经成为历史。在整合全州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甘孜州精心打造“中国甘孜香格里拉旅游核心区”主体品牌,推出贡嘎山、海螺沟、泸定桥、稻城亚丁、XX情歌、丹巴美人谷等10个旅游精品以与3条不同特色的旅游线路,引得天下游客纷至沓来。“通县油路”全面开通的20

14、04年,甘孜州仅用7个月时间,就接待了国内外游客近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亿多元,增长幅度同比达到190和213。如今甘孜州一年接待的游客数,就相当于过去一二十年的总和。去年该州承办的第四届康巴艺术节暨中国甘孜首届香格里拉国际旅游节,短短5天时间就吸引游客10万之众。生态环境依然脆弱的三州地区,昔日靠吃“生态”度日,生态环境不堪重负;而今还是靠生态养人,生态环境已是聚宝之盆。纵横交错在广阔川西高原的“通县油路”,把民族地区万千各族群众的致富渴望,与日新月异的祖国大地紧紧相连。“放眼农村公路建设”之一农村公路为何越来越通畅经济日报 (2005年08月18日 第1版) 本报记者X晓峰 1947

15、年参加革命的彭贵生,今年已经70岁了。这位在井冈山革命老区XX县光荣院安度晚年的老人,说到农村公路建设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要把国家发给我的补贴捐出来修路。”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情感,生动地反映了老区人民对建设农村公路的渴望。 交通部部长X春贤曾专程到井冈山革命老区调查了解农村公路建设情况。他满怀深情地说:“老区人民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有责任加快当地的公路建设。” 为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走上致富路,交通部安排专项资金,XX省交通厅出台了专门的配套措施,大力支持井冈山革命老区的农村公路建设。去年,井冈山市本着“自我加压,适度超前,超额完成三年农村公路决战总体目标”的精神,对农村公路建设计划适时作了调整,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砂石路33.3公里、水泥路41.7公里,一举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考核任务。通达工程与通畅工程 井冈山的公路建设成就只是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从2003年起,交通部就启动了“通畅工程”,计划3年建设县乡公路17.6万公里;同时开始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2004年底更是加大了商品粮基地、革命老区公路、农村渡口、乡镇客运站等的建设和改造力度。考虑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和农村公路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考虑到地方政府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地方财政资金的困难局面,加上农村税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