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锦晨****资源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87.98KB
约53页
文档ID:21964883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_第1页
1/5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单元概述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司马光》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灰雀》讲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以手术台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的动人故事《一个粗瓷大碗》讲述了这只碗的来历和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同志用碗、“丢”碗的故事本次口语交际意在让学生学会请教习作的主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引导学生将自己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经历写下来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板块1. 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2.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 能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能说出对重点词句的理解4. 感知文言文和其他课文的不同,能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背诵文言文5. 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6. 在生活中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时懂得向别人请教。

7. 积累名言警句,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重点1. 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2.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难点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司马光》1 课时《灰雀》2 课时《手术台就是阵地》2 课时《一个粗瓷大碗》1 课时口语交际:请教 1 课时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2 课时语文园地 2 课时24 司 马 光《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文言文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远,三年级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文言文, 学起课文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个故事他们都听说过,有助于他们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课文简短,一旦读熟,理解、背诵起来就很容易了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古人有“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因此本课教学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小组赛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熟读背诵知识与技能】1. 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7 个字2. 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3. 借助注释,能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4.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等多种途径来理解词句的意思,生生、师生互动交流,理解课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2. 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重点1. 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7 个字2. 学会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难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教师: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文言文的有关知识,预习课文1 课时一、图片导入1. 课件出示文中插图师:看到大屏幕上的这幅图,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学生交流) 师:这个故事最早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2. 板书:司马光师:请大家齐读课题教师相机提示学生,司马是姓,光是名)师:同学们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到了不少资料吧!那么你们了解到了我们即将学习的这篇课文的哪些知识?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3.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文言文的相关知识二、初读课文1. 同学们的预习完成得非常棒现在,请打开课本,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教师先用较慢的速度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 教师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读课文,读出停顿,学生跟读,读流利3. 看大屏幕,把本课生字读一读,每个生字读两遍4. 生字解决了,谁能把这篇古文给大家读一读?(抽读)师:请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等会儿提提意见学生点评)5. 现在读的感觉和刚开始读的感觉不一样了吧,古文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再试试……(齐读)三、理解课文1. 学习“群儿戏于庭” (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1) 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司马光小时候)大家是怎么知道的?(“儿”是“小孩子”的意思)(2) 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引导翻译词句,并点击出示单字解释)生:事情发生的地点(院子里)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庭)大家找到这个字了吗?我们把它勾出来,还可以做上笔记,我们再来写一写这个字教师范写“庭“字)师:这群孩子在做什么?哪个字能说明?( 戏)“戏于庭” 就是……(抽学生翻译)“于”是“在”的意思3) 谁能把我们刚才理解到的信息连起来,给大家说一说翻译全句)(4) 齐读这一句2. 学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师: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课件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指名读。

师:老师注意到,有的同学在阅读本句时停顿还掌握得不是特别好指导:范读、齐读)(2) 认识“瓮”师:最开始,我们看了一张图片,里面有个大家伙,那是什么? (瓮)“瓮”是什么意思呢?(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大家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个字的意思的?(文下的注释)师:没错,借助注释理解相关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3) 那在本句中,还有哪些字是你们在阅读中没弄明白的? 生:“足”“跌”“没”……(4)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字并指导书写生字:登、跌5) 现在谁能够看着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给同学们说一说?(翻译本句)(6)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这一句3.学习“众皆弃去”师:在这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课件出示:众皆弃去) (1)抽读2) 师范读3) 自读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方法再读读,多读几遍,而义自见, 试一试4) 通过阅读,大家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点拨)(5) 指导书写:众、弃6)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众皆弃去”,想象一下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进一步理解体会翻译:其他的孩子都放弃而离开4. 学习“光持石击瓮破之” (课件出示:光持石击瓮破之)师:在这危急关头,只有司马光没有离开,在想办法救人。

板书:光持石击瓮(1)指导书写“持”,理解“持、击、破”的意思2)抽生完整翻译全句3)司马光与其他孩子一比较,就让人觉得司马光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评价,谈品质)5. 学习“水迸,儿得活” (课件出示:水迸,儿得活) (1)齐读2) “水迸”是什么意思?(水向外溅出或喷射) (3)结果怎样?(儿得活)(4)板书:儿得活师:孩子得救了,真是让人松了一口气,让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令人欣慰的结局吧!(齐读)6. 比较异同,复述全文师:《司马光》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你发现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的不同了吗?(1)学生交流2)教师小结文言文不同于课文,它篇幅极短,语言简练,需要借助注释理解意思3)师: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4)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讲四、指导背诵1. 教师领读师:“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成诵有收获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初步领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现在,就请大家熟读成诵,把它放进自己的知识宝库里吧!2. 指导背诵方法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同学们都背得很认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到了合适的方法老师背类似的古文,一般会先想想故事内容, 再背,想一句,背一句,就容易许多不信,我们来试试。

3. 教师说句意,学生背对应句子4. 同桌互背5. 教师抽背五、布置作业1. 推荐读《掩耳盗铃》2. 书写本课生字司马光起因:一儿跌没水中其他人:皆弃去 沉着经过司马光:持石击瓮 勇敢结果:儿得活这篇文言文的内容和道理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选编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时,我把“读通”文章作为一大任务,先范读,然后让学生自读,互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韵律,再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大概意思,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学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25 灰 雀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主动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本文难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词语较多,这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此外,列宁的循循善诱是隐含在列宁对鸟儿不见了的着急和担心之下的,学生也不容易领会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着重加强这几个方面的指导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 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想象,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 读悟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解意识和思考能力知识与技能】1. 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学习本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的教育重点1. 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2. 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难点透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学生:阅读灰雀的相关介绍资料,自读课文2 课时第一课时1.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学习课文第 1、2 自然段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难点从第 1 自然段中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1. 出示灰雀图师:多美的图画呀!图上展示的是什么小动物呢?它们带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呢?谁能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教师作恰当的点评,以激励学生说得更流畅、生动2. 出示列宁和小男孩的画面:他们是谁呀?你从他们的衣着上能看出些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列宁和小男孩,了解列宁是苏联伟大的革命领袖师:列宁和一个小男孩,再加上三只灰雀,这三者之间究竟会发生怎样动人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1.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的序号2.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