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小题必练1 古代中国的政治 教师版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219380842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小题必练1 古代中国的政治 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届小题必练1 古代中国的政治 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届小题必练1 古代中国的政治 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届小题必练1 古代中国的政治 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届小题必练1 古代中国的政治 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小题必练1 古代中国的政治 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小题必练1 古代中国的政治 教师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题必练1: 古代中国的政治1(2020新课标I)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获得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据“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D;A项说法过于绝对,礼乐制度依然存在,排除;王位世袭制始终存在,并没有消亡,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宗法血缘关系,不能说明宗法关

2、系开始解体,排除C。故选D。2(2020新课标I)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答案】B【解析】“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思想都是儒家思想的内容,在族谱中存在这些内容说明宗谱的纂修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故选B;宗谱纂修不是选官,和科举制无关,排除A;仅依靠纂修不一定能维持血统的纯正,排除C;四民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及社会环境有关,不是靠纂修宗谱确立的,排除D。故选B。1史记载“殷道亲亲,周道尊尊”,

3、就王位继承制度而言,“殷道亲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礼记表记中说:“母亲而不尊,父尊而不亲”。材料反映出从殷商到西周( )A王位继承制度由“传贤”转化成“传子” B血缘关系的纽带作用渐趋弱化C实现以母统为重到父统为重的转变 D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愈加明显【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殷道亲亲”,殷人重母统,太子死立弟不立嫡孙;“周道尊尊”,周人重父统,重直系轻旁系,重子而轻兄弟,太子死立嫡孙不立弟,这说明从殷商到西周实现了以母统为重到父统为重的转变,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夏启继承了禹的王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

4、B选项错误,无论是重视母统还是父统都突出了血缘关系的纽带作用;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左传成公二年载:“晋侯使巩朔献齐捷于周,王弗见。”巩朔为诸侯国大夫,于礼不合,因此王不接见。类似事例很多。这反映出( )A周王室衰微而诸侯势力的膨胀 B礼乐制度仍影响着当时的政治生活C孔子礼的思想左右统治者决策 D宗法制保障了西周贵族特权的延续【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派大夫巩朔见周王,周王根据周礼的规定,认为其不够资格,故不见。这反映出礼乐制度仍影响着当时的政治生活,故选B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周礼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没有涉及诸侯国与

5、周天子势力强弱差异,排除A项;材料所述为西周时的社会状况,而孔子属春秋时期的历史人物,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与分封制配套的礼乐制度,体现了分封制下严格的等级制度,没有体现贵族特权的延续问题,故排除D项。3周天子授士授民给诸侯叫“建国”,诸侯授士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这一背景下,士、庶民把自己的宗族称之为“家”,效忠于“家”。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宗法制的强化 B为地方分裂割据埋下伏笔C促进了民众的国家认同 D扩大了“家天下”的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封制与宗法制结合,虽然诸侯小宗服从天子大宗,但是对于士,庶民等而言,只知效忠“家”,不知效忠“国”,形成有“家”无“

6、国”的离心力,为诸侯割据以及大夫篡国创造了条件,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旨在强调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分裂割据,CD两项与材料主旨相悖逆,排除。4辟雍是周天子进行祭祀祖先、布政、施教等活动的综合性场所。周天子在开放空间通过礼乐仪式将传统风俗习惯和国家治理规范传递给无数受众。由此可见,辟雍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聚集宗室功臣,巩固集权政治 B调和贵族关系,促进社会和睦C区分血缘亲疏,维护等级秩序 D传递知识信仰,增强文化认同【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周天子在开放空间通过礼乐仪式将传统风俗习惯和国家治理规范传递给无数受众”来看,辟雍在当时的主要社会功能是通过传递知识信仰,来增强

7、文化上的认同感。故答案为D项。西周时期还没有建立起集权政治,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血缘亲疏,排除C项。5何怀宏先生指出,世族是“那些在社会、经济方面具有支配势力盘根错节,代代相传;在政治、文化方面也极为活跃,占据主导地位的家族”。他们不是“君王诸侯的世系”,自然也不是“士及庶人家族”。由此可推断,这种“世族”( )A属于西周时期分封的地方诸侯 B春秋时期往往可议决国家大事C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力量 D一直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答案】B【解析】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宗法制度下的贵族势力扩大,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没有形成,贵族集团可共同“议决国家大事”故B项正

8、确;由题干他们不是“君王诸侯的世系”足以证明这种“世族”不属于西周时期分封的地方诸侯,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的主要力量是诸子百家而非这种“世族”,故C项错误;新兴地主阶级属于“庶人家族”,而题干中的不是“士及庶人家族”足以证明这种“世族”并不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故D项错误。6周朝有同姓贵族之间不得联姻的规定,故周王室主要与异姓诸侯联姻,这些诸候国被称为“甥舅之国”。“甥舅之国”的出现( )A推动“家天下”局面最终形成 B强化了部落血缘贵族统治C扩大了宗法关系巩固了统治 D加强了周天子的专制权力【答案】C【解析】 材料“周王室主要与异姓诸侯联姻”,形成了“甥舅之国”说明了宗法关系的扩大,巩固了

9、统治,所以正确答案为C。“禹传子,家天下”局面最终形成于夏朝,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周朝已经是奴隶社会的第二个朝代,当时没有部落贵族统治,所以B错误。君主专制开始于秦始皇,周天子时期尚未形成专制权力,D错误。7秦国大将王剪在进军楚国途中,连续五次派遣使臣回朝,请求秦王尽快兑现已答应的田园宅产,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沈庆之是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大将,但他却处处显示自己的无知,以大老粗、乡下佬的面目展示世人。古代臣子自侮自污现象的实质是( )A君臣矛盾尖锐 B世家大族把持朝政C君主集权加强 D武将割据对抗中央【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两件事情的共性是臣子自侮自污现象,说明臣子不愿在君主面前暴露

10、自己的优势或野心,体现了君主集权的实质,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8汉初,丞相有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的传统。汉武帝时,开始起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武帝后期,丞相动辄因故免职、下狱。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皇帝集权下政务机关权力弱化 B独尊儒术使儒学地位得到提高C功臣列侯的势力开始遭到削弱 D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有效加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开始起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武帝后期,丞相动辄因故免职、下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形成中朝外朝制度,中朝多决策,丞相代表的外朝日益成为纯粹的政务机关,其权力受到削弱

11、,丞相受制于皇帝的程度大大加强,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错在“开始”,排除;材料旨在强调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概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9据中国史纲记载,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 )A借助于天来加强统治 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 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表述本身正

12、确,但与题干核心意思衔接不好,不正确。CD两项的表述,本身错误,排除。进一步可知,A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10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一大进步,其进步之处突出表现在( )A权力世袭继承 B官员垂直任免 C地方实现自治 D中央权力弱化【答案】B【解析】贵族政治下的官员权力,官位均世袭;官僚政治下官员由中央任命,权力不世袭,故A错误;官僚政治下官员不再世袭产生,而由中央直接任命,B正确;官僚政治下官员由中央任命,直接接受中央的统治,地方必须绝对服从中央,C错误;官僚政治下官员由中央任命,权力不世袭,加强了中央的权力,D错误。11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巡:“春秋战国时,灭国而以为县的很

13、多,如楚之于陈蔡即是至于郡,则其区域本较县小,且为县所统属,其与县分立的,则较县为荒陋。”据此可知( )A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 B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发展变化C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中央集权 D分封制此时已经荡然无存【答案】B【解析】从材料所述可知,当时的郡隶属于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后来郡统辖县,是县的上级单位,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历经变迁,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发展演变的问题,不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虽走向瓦解,但并非“荡然无存”,D项错误。12据史记载,秦朝在各地的纪功刻石中

14、,宣扬仁义道德称颂皇帝“原道至明”“体道行德”,“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这反映出秦朝( )A注重褒贬各类官员的文治武功 B凭借国家政权强力推行礼制教化C实现了神权与皇权的密切结合 D使法家思想呈现出世俗化的特点【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宣扬仁义道德”以及称颂皇帝是履行这一标准的表率等信息可以看出,秦朝凭借国家政权,强力推行礼制教化,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各类官员的褒贬,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神权,排除C项;材料表明法家思想受到儒学的影响,而不是呈现出世俗化的特点,排除D项。13宋代疑经并尝试改经者包括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郑樵、朱熹等共130人,怀疑对象遍及儒家十三 经,其中北宋44人,南宋86人。若以一人一经为单位,则北宋共83单位,南宋共173单位。据此可知,这一时代( )A开创多元并存的兼容精神B存在开放批判的创新精神C儒家经典的神圣地位得到确立D南宋比北宋更加注重经世理念【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两宋时代出现了对传统儒家经典持怀疑的学者以及著作人数和著作都比较多,说明这一时期开放批判的创新精神,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不同学者之间的学术观点的意见或者态度,A在材料中无法得出。C内容与宋代不符排除;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