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一)部编版

上传人:客****陆 文档编号:218631739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一)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一)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一)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一)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一)部编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下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一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奇妙的电脑由于在电子计算机里所有的数字都用“1”或“0”两种符号表示,还由于电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每秒钟可以跑30万千米,而且电子元件反应非常灵敏,()电子计算机可以用“闪电般”的速度进行运算,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在军事上,防空雷达装上电子计算机,()可以发现目标,()可以控制火力,准确地击落目标。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更是举不胜举。比如,在设计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时,需要详细计算该用多粗的钢梁。如果用算盘计算,起码要算半年。用电子计算机,只要几分钟就算出来了。日本有座年生产6300万吨钢铁的钢铁厂,原来需要职工25000人,

2、在大量使用电子计算机之后,只要4000多名职工就够了。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原因有三点:一是_;二是_;三是_。3.电子计算机有广泛的用途,作者说了三个方面:一是_;二是_;三是_。4.作者以设计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时计算该用多粗的钢梁为例是为了说明()A电的传播速度非常快。B电子计算机中电子元件的反应灵敏。C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非常快。5.日本的钢铁厂原来需要职工25000人,而在大量使用电子计算机之后,只需4000多名职工。作者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A电子计算机用途广。B使用电子计算机可以节省大量劳力。C电子计算机可以在工厂运用。6.这是一篇说明文,文

3、中运用了_、_、_的说明方法。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中国刺绣刺绣,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刺绣起源很早虞舜之时,已有刺绣,东周已设官专司其职,至汉已有宫廷刺绣三国吴王孙权使赵夫人,绣山川地势军阵图,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卢眉娘绣法华经七卷,绣于尺绢之上,因刺绣闻名,自汉以来,刺绣逐渐成为闺中绝艺,有名的刺绣家在美术史上也占了一席之地。刺绣在我国的历史已有二三千年了,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震绣”。至周代,有“绣绩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

4、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它一直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刺绣按照材料又可分为丝绣、羽毛绣和发绣,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先后产生了苏绣、粤绣、陇绣、湘绣、蜀绣,号称“五大名绣”,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在原始社会,人们用纹身、纹面来进行装饰。自从有了麻布、毛纺织品、丝织品,有了衣服,开始在衣服、枕、童帽、裹肚、门帘、鞋垫、床围、针线包、荷包、动物玩具等上

5、刺绣图腾和各式纹样。1.短文从“什么是刺绣、_、_、_和_”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刺绣。2.文中第段画线的句子使用了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舜之时,已有刺绣。B刺绣只可以用于衣服装饰。C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D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4.请仿照第段画线的句子,写出一种我国的其他民间传统技艺。_参考答案一、1.所以不但而且 2. 在电子计算机里所有的数字都用“1”或“0”两种符号表示 电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每秒钟可以跑30万千米 电子元件反应非常灵敏 3.在军事上 在工农业生产中 在科学研究中 4.C 5.B 6.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二、1.刺绣的起源 刺绣的历史 刺绣的分类或种类 刺绣的用途 2.举例子 举出具体的例子使读者更加具体的明白刺绣的种类丰富 3.B4.“竹蜻蜓”是一种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的传统儿童玩具,是中国古代一个很精妙的小发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外形呈T字形,横的一片是由木片经切削制成的螺旋桨,当中有一个小孔,其中插一根笔直的竹棍,用两手搓转这根竹棍,竹蜻蜓的桨叶便会旋转获得升力飞上天,随着升力减弱而最终又落回地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人根据“竹蜻蜓”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的螺旋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