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诚信道德失范的分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7734773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新常态下诚信道德失范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经济新常态下诚信道德失范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经济新常态下诚信道德失范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经济新常态下诚信道德失范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经济新常态下诚信道德失范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新常态下诚信道德失范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新常态下诚信道德失范的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经济新常态下诚信道德失范的分析 王静摘要假冒伪劣商品现象的存在,不仅给消费者经济上带来损失,还损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引起消费者的心理恐慌。制假售假行为的出现反应的是社会经济生活中诚信的缺失、是诚信失范的表现。在经济新常态下以“制假售假产品”事件为例,分析诚信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关键词诚信;制假售假;市场经济诚信就像市场经济的经脉,构建了经济交往主体之问的桥梁。只有尽快确立经济诚信环境,使之全面普及,才能保证成熟经济的健康发展。诚信道德是内在的、观念层次上的,这种伦理力量和内心的自觉,能为法律法规的实施奠定基础,为制假售假违法行为设定第一道防线,有助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一、经济新常态下诚信道德失范的原因(一)经济生活领域的原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动起了人们追求财富的积极性,促进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但与此同时,总是以市场主体无休止地追求个人利益为内在驱动力,将经济活动从原有的道德羁绊下解放出来,对金钱和财富的追求会达到藐视一切道德和制度的程度,这无疑给商家带来了脱离伦理道德制约,制假售假行为泛滥的现象。(二)社会公德领域的原因在现代化快速演进及体制转轨时期,社会价值观转换、新旧准则冲突使得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混乱状态,普遍存在价值观念的盲目,道德上的无序和行为上的无所适从。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诚信道德教育不能

3、与时俱进,跟不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因此,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诚信意识跟不上飞速发展的形势,没有形成“诚实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风气,诚信道德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公民诚信观念和守信意识淡薄,以诚信为核心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并没有建立起来。(三)法律制度领域的原因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上诱使诚信缺失的因素急剧增多。而目前诚信的法律制约机制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法律制度的调节存在“制度漏洞,制度真空,制度冲突”等问题,影响着制度的有效实施,容易让人走向机会主义,为不良道德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空间,同时,制度有时不能有效维护和保障公正和仁道,亦不能对失德行

4、为给予惩戒,人就容易因道德矛盾和道德挫折而产生道德冷漠,对道德的支持力度不足。二、应对经济新常态下诚信道德失范的措施(一)构建诚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社会范围内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产品差异化、产品质量、改变消费者消费观念是促进诚信经济建设的有效措施。使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基础上,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在要求。诚信是符合市场经济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的规范和美德,诚信是现代化市场经济中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诚信消费、诚信加工制造是保障市场经济秩序健康运

5、行的根基,在消费过程中,买卖双方只有坚持诚信原则,才能够达到“双贏”的效果。改变坑蒙拐骗、生产中粗制滥造、以次充好产品这些经济活动中的非诚信现象,通过法律和社会舆论等手段,进行谴责、制裁、纠正市场经济生活中的不正之风,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新秩序,处理好经济利益和诚信道德的关系,形成互相信任的经济关系十分重要。使经济活动能与整个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起来,保证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规范文明的市场秩序,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二)充分发挥诚信伦理道德约束机制首先,建立完善的道德规范体系,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结合市场经济中人们的公共生活各领域、各层次的具体特点和实际,运

6、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廣泛深入进行诚信为本的道德教育,进一步把诚信的道德要求细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从而使社会全体成员的一切实践活动都能得到具体的规范指导,各种社会关系都能得到具体的规范调节。切实把诚信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来抓,必须把诚信道德建设与打击制假售假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产品质量提升、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活动,有效的推进诚信道德建设的载体和形式。其次,积极开展诚信的道德实践活动,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道德实践是道德建设的关键,也是检验道德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因此,通过对诚信行为的表扬激励和对不诚信行为的批评谴责,可以使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在扬善抑恶的道德氛围中发生分

7、化和聚合、提升和扬弃,进而使诚信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并见之于行动。通过加强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措施,建立健全诚信监督机制,使现实生活中各种模范遵守或违反诚信道德要求的行为都能被准确及时地发现,还要通过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尽快建立起包括物质和精神在内的奖惩机制,使诚信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使不诚信者也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损失,从而激励和约束人们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弘扬诚信道德传统。最后,政府诚信是诚信体系的重心,是建立市场与消费者诚信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实现诚信消费,首先应当依靠一种公正的权威来规范市场秩序,为消费提供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以诚相待,勤政廉政,从而更好地服务

8、于经济建设;另一方面要求政府展示公正、公平、公开的形象,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人民群众相信政府,愿意与政府互动,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氛围,使人民群众自觉自愿地将诚信纳入自己的道德体系。(三)建立和完善打击制假售假法律制度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严密的组织、规范、强制等作用,是道德所不能及的,我们社会有些道德失范现象不仅仅是违反道德的问题,也是突破国家的法律底线的问题,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单纯依靠道德的教育远远不够,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建立一个抑制假冒伪劣活动的完善的法律框架,有效地阻止经济社会中诚信道德的沉沦,促进社会诚信道德的有效提升。总之,现代

9、社会是诚信需求日益增长的社会,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法制经济。随着日益扩展的市场经济关系逐步构建起彼此相联、互为制约的诚信关系链条,维系着复杂的交换关系和有序的市场秩序。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要求诚信,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基础,这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拙和标志。诚信通过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能够起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没有诚信,就没有交换;没有诚信,就没有秩序;没有诚信,就没有市场;没有诚信,经济活动就难以健康发展。因此,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不仅是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参考文献:1田武全.制假售假的危害与综合治理J.唐山学院学报,2010(3)2苏锡孟.浅析制假售假的治理对策J.法制与经济,2012(9)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