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共15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17733627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共1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共1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共1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共1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共1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共1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共15页)(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适用年级:2010级建筑学专业,2008级非建筑学专业辅修者所用教材:中国建筑史第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东南大学潘谷西主编一、古代建筑发展情况1.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经历的阶段以及所经历的各个朝代。 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其中,原始社会从公元前六七千年到公元前21世纪,经历了:原始人群阶段;母系社会,代表文化是仰韶文化;父系社会,代表文化是龙山文化。其次,奴隶社会阶段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主要朝代有夏、商、周、春秋。封建社会又分为:封建社会前期,

2、公元前475年到公元589年,主要朝代为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等;封建社会中期,公元581到公元1279年,主要朝代有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等;封建社会后期,从公元1279年到公园1911年,朝代有元、明和清。2. 考古发现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所在年代以及特点。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出现在陕西岐山凤雏村的西周建筑遗址。特点:(1)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 成。(2)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与后室之间用廊子连接。(3)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4)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

3、的暗沟,以排除院内雨水。屋顶已采用瓦。右图:陕西岐山凤雏村的西周建筑遗址平面图3. 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的名称及所在年代,并简要概述其特点。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的铜板错银兆域图。年代:战国时期特点:表示了陵墓的总平面布置:王、后、夫人五墓横列,墓上各有享堂,五堂立于同一土台上,其外有两道宫墙环绕。上图: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的铜板错银兆域图4. 汉代建筑方面的成就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5.列举三国、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的几种类型,并举出几个实例。石窟可以分为三种:塔院型,佛殿型和僧院型实例:(1)塔院型石窟:以塔

4、为窟的中心,如大同云冈石窟(2)佛殿型石窟: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这类石窟较普遍(3)僧院型石窟:主要供僧众打坐修行之用,如敦煌第285窟6. 隋唐长安都城建设的特点(1)唐长安城,在隋朝称为大兴城,由高颖和宇文恺二人具体负责修建。(2)隋文帝总结以前各朝都城的经验,把官府几种于皇城中,与居民市场分开,功能分区明确,这是随大兴城建设的革新之处。(3)其规划大体上仿照汉、晋至北魏时所遗留的洛阳城,故其规划尺度、城市轮廓、布局形式、坊式布置都和洛阳很相似。(4)大兴是新建城市,因此比洛阳更为规整,更为理想化。(5)由于地理原因,东城西城居住密度有很大差别。大兴城城内除中轴线的皇城与宫城外,划分10

5、9个里坊和2个市,城内道路宽而直,并大力提倡佛教和估计建造寺庙,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引水工程。(6)到了唐朝,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基本沿用了隋的城市布局。(7)贞观年间,建筑开始变得奢靡,不像隋朝时的简朴。(8)唐朝时期,长安城也出现了交通、排水等问题,导致不得不放弃长安东迁。7. 简述赵州桥的设计人以及修建年代,并说明其结构上的特点以及成就(1)赵州桥是由我国匠人李春负责建造的,修建于隋朝。(2)结构特点: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m。这种空腹拱桥不仅可减轻桥的自重,而且能减少山洪对桥身的冲击力。(3)成就:在技术上、在造型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

6、的敝肩拱桥。8. 唐代建筑群体布局日趋成熟的特征,实例说明(1)唐代建筑群体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铃木等建筑业加强了突出主题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2)以大明宫的布局而言,从丹凤门经第二道门至龙尾含元殿,再经宣政殿和太液池南岸的殿宇而达于蓬莱山,这条轴线长约1600余米,如不计入苑部分,从丹凤门到紫殿长达1200米。(3)含元殿利用突起的高低作为殿基,加上两侧双阁的陪衬和轴线上空间的变化,造成朝廷所需的威严气氛。(4)再如乾陵的布局,利用地形,以梁山为坟,以墓前双峰为阙,再以二者之间依势而向上坡起的地段为神道,神道两侧列门阙及石柱、石兽、石人等,用以衬托主题建筑,花

7、费少而收敛大。(5) 这种善于利用地形和运用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题的方法,正事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9. 自唐代以来砖石结构的塔主要有三种形式,说明其结构特点并举例(1)唐时砖石塔分: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3种。(2)特点:A. 楼阁式砖塔结构特点:系有楼阁式木塔演变而来,这种塔符合传统习惯的要求,可供登临远眺,又较耐久。B. 密檐塔特点:平面多方形,外轮廓柔和,与嵩岳寺塔相似。砖檐多用叠涩法砌成。C. 单层塔常用于墓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到了唐代,其外形大力模仿木结构,隐出柱,枋,斗拱等构件,塔的平面常见于方、圆、六角,八角等形状。(3)实例楼阁式砖塔实例:西安大雁塔,江苏苏州虎丘塔

8、,江苏苏州报恩寺塔,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南京报恩寺琉璃塔。密檐塔实例:河南登封法王寺塔、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山西灵丘觉山寺塔。单层塔实例: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塔,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10. 简要说明宋代在建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1)城市结构和布局器了根本变化,取消了立方制度和夜禁。(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车托出主题建筑。(4)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6)园林兴盛。11. 明中叶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1)砖已普遍用于居民砌墙;

9、(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3)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4)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5)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6)官僚地主私园发达;(7)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12. 简述清朝在沿袭明代传统的基础上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的方面。从1840年前的清朝来看,建筑上大体是因袭明代传统,但在下列几方面有所发展:(1)园林达到了极盛期。(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4)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5)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二、中国古代城市建设1. 我国封

10、建社会的城郭制度在周礼考工记中是如何记载的,并解释其内容。内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解释:都城九里见方,每边开三个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居住区。2. 古代选择都城时比较注意解决的问题通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在选址、防御、规划、绿化、防洪、排水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3. 我国封建社会主要朝代的都城中,新建的城市与改建的城市名称新建:隋大兴城,元大都;改建:汉长安,北魏洛阳,南朝建康,唐长安城,宋东京,明北京城,清朝京城。4. 以元大都和明清北京为例,简述

11、我国古代都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1)元大都用山西和昌平一带充沛的泉水注入漕渠通惠河,由大运河与海上运来的粮食和物资可以从通州直达琼华岛北面的海子,所以元朝靠近海子建立皇城,漕运非常近便。(2)元大都是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布置的。因为地势平坦,又是新建,所以道路系统规整砥直,成方格网,城的轮廓接近与方形。(3)全城道路分干道和“胡同”两类,干道宽约25m,胡同67m。胡同以东西向为主,在两胡同间的地段上再划分住宅基地。(4)这种有规律的街巷布置,和唐以前的里坊形成两种不同的居住区处理方式,城内市肆是分散的。(5)大都城内南北大道设有砌沟渠排泄雨水。在全城的中心地带设立钟楼和鼓楼。(6)明代的北京

12、市利用元大都原有城市改建的,由于防御等目的,进行了缩小城框,南移城墙等建设,形成了北京城墙平面为凸字形。(7)到了清朝北京城的规模没有扩充,主要是营建苑囿和修建宫殿。规模宏伟,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上强调封建帝王的权威和至尊无上的地位。三、宫殿、坛庙、陵墓1. 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体制(三朝五门制)的建成时间;试以北京故宫为例,简述宫殿建筑群体的成就。汉、晋、南北朝宫室都在正殿两侧设东西厢或东西堂,备日常朝会及赐宴等用,三者横列。及至隋文帝营建新都大兴宫,追绍周礼制度,纵向布列“三朝”:广阳门、大兴殿和中华殿。唐高宗迁居大明宫,仍沿轴线布置含元、宣政、紫宸三殿为“三朝”。北宋元丰后汴京宫殿以大庆、

13、垂拱、紫宸三殿为“三朝”。明初,南京宫殿仿照“三朝”作三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并在殿前作门五重(奉天门、午门、端门、承天门、洪武门)。明初宫殿比拟古制,除“三朝五门”之外,按周礼“左祖右社”,在宫城之前东西两侧置太庙及社稷坛。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宫廷建筑群。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经过14年建成,位于皇城之中,称为紫禁城,南北960米;东西760米,共有四个城门;宫城四角均建华丽的角楼,宫城墙是高大的城垣,外侧护城河,防范森严。故宫建筑布局基本上附会考工记及传统的礼制来布置的,左祖右社、三朝五门、前朝后寝。故宫的设计

14、思想主要体现帝王的权利,中轴线、突出主体建筑。故宫建筑群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的等级制度,主要表现在屋顶形式、建筑开间、色彩、台基和彩画。故宫建筑继承前代经验并进一步发展,使整个建筑群空间布局规整统一、富于变化达到完美境地。整个建筑群体艺术风格协调统一,体现在和谐、韵律、统一中求变化、装修色彩。北京故宫是我国历史上珍贵的文化财富、人类文化宝贵遗产。其主要成就有:(1)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2)院的运用与空间变化。(3)建筑形体尺度的对比。(4)富丽的色彩和装饰。(5)建筑空间是伴随着人的行为来组织的。2. 试以天坛建筑群为例,简述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成就。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场所,是我国

15、现存规模最大的坛庙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明清北京城外城,全城中轴线的左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嘉靖年间增建,清代有加以扩建。占地4000亩,两层垣墙构成内坛、外坛两部分,内外坛墙北部呈半圆形,南部为方形;北高南低,表示 “天圆地方” 。坛内建筑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1. 祭天圜丘及其附属建筑内坛南部;2. 祈年殿(祈谷殿)为主及附属建筑内坛北部;3. 斋宫(皇帝祭天前夕居住持斋之所内坛西部;4. 牺牲所、神乐署外坛西侧。其单体建筑有:1. 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清乾隆十四年扩建,祭天之所;2. 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供奉“昊天上帝”的牌位;3. 回音壁:皇穹宇圆形墙壁;4. 祈年殿:建于永乐十八年,初为大祀殿。嘉靖改建降为大享殿(祈谷殿);5、斋宫:建于永乐十八年,面积4万平米,正殿无梁殿;6、丹陛桥:连接两组重要建筑的中轴线,南低北高。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成就:运用了实用性与象征性的统一的艺术处理手法,用形与数体现人们对天象、季节关系的认识和伦理观念,运用圆形、数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