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7358541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田和平+王新建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中的诸多不妥之处都在逐渐的被逐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能够与实际相结合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教育方法。对于初中地理学科而言,生活化教学理念相比较于传统意义教学方法更加适用现代学生心理。地理学科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地理的支撑,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于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进行学习。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理念 初中地理 教学 实践研究初中地理相对于高中地理来说还是简单的,主要是对于我国国内地域知识的理解与学习,

2、比如说认识地区,东北三省、黄土高原、成渝地区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再比如说认识省内地区以及特别行政区等,这些地理知识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因此采用生活化教学理念教学最合适不过了。初中生处于一个身体与心理正在发育的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处于形成阶段,此时的教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能够快速的让学生认清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能够摆正自身在学习教育中的位置。生活理念教学能够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针对学生的日常心理进行授课,学生能够真正明白学习的意义。一、生活化教育理念的目的与意义我国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全方面的人才,在学校教育阶段不断的培养与提升学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以便日后

3、走出校门为社会更好的服务。然而,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真正的教育过程中老师很少会考虑到学生学习知識的实用性,大部分情况下老师还是会按照考试大纲来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安排,与实际联系相对较少,因此目前阶段来看,学生在经过学校学习的这个阶段之后,学生的各种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与提高,究其原因,最主要最根本的还是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与我们的现实情况日常生活联系较少,使理论脱离了实践,才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广阔性、人文性以及综合性,可以这样说地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无处不在。将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应用于地理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将课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

4、结合,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地理知识的存在。将生活理念应用于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清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够从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当中找到知识的真谛,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实践与探索1.收集与地理知识相关的资料,贴近学生真实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全面的收集与课上知识相关的教学资料,这些资料取自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对于课上的教学更加具有说服力。传统的教学目前来说显然已经不再适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对于老师的循规蹈矩并不买账,相比较于死板生硬的讲授,学生更加愿意听与我们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实例,这样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5、和兴趣。老师可以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调动课堂氛围,也可以将学生喜欢的影视作品与地理知识相联系搬到课堂上进行教学。比如说,行走大漠老师就可以利用这部影片来讲解沙漠的气候、地理位置以及相关联的地理知识,这样学生会更加愿意听讲的。再比如,在讲解东北三省这一章节,老师可以利用拼图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填,学生从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了解它们分布的具体位置。2.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在讲解地理知识时,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可以先从自身的乡土地理开始引导。学生接触的是从小就生活的地方,首先在心理上就会有很强的认同感,对于身边的事物身边的地理位置地理情况都是比较熟悉的,再加之老师的引导学生就会快速的将我

6、们的日常生活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联系,学生就会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比如说,在讲解塔里木盆地时,老师就可以拿身边的沙漠、油田、绿洲、城镇、水果、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民风照片和视频进行举例,让学生切身实际的体会到什么是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具有怎样的地理性质。巧妙的利用乡土资源帮助学生更好的认清地理,理解地理知识学习的真正意义。3.培养学生搜集素材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学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的能力与老师的教育教学有关,与此同时也学生自身也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例子也大都是学生未曾真实体验过的,显然单单靠课本上的案例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于

7、知识的需求了,因此走出课堂,走出课本,去外面的世界寻找新的知识已经是学生和老师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了。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还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对身边的事物积极的思考,一旦发现可以为自身所用就要将其记录下来,让其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学生对外扩展知识,提升学生的分析筛选能力,使学生通过自身能力的发挥学到真正的知识。4.要善于开展生活化的教学训练真正的教育是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无时无刻的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到课上。比如说,老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家中的布局,然后用平面图的形式将其画出来,这样既训练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记忆力,与

8、此同时还给学生增加了地理位置感觉,学生通过绘画自己家中的布局,会对地理位置有更加清楚的认识。类似这样的生活化的训练,学生首先是感兴趣的,其次就是通过生活化的训练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都会得到提升,更加利于学生学习地理学科。三、结语初中地理学科需要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来进行辅助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更加清楚的认识地理,学习地理,使学生真正明白学习地理的意义所在。在这其中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入,与此同时也需要学生自身仔细观察,这样才能够将生活化教学发挥到极致。参考文献:1谬汉华.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2熊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3白勇.对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实践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6)4张波.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思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研究),2015(26)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