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期末复习题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217301267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期末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下期末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下期末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下期末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下期末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下期末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期末复习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镇 学校 姓名 座号 .密.封.线.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第一单元一、填空:1、背影一文的作者是_,全文以_为线索,表现了_的主题。2、永久的悔一文的作者是_,全文内在的线索是_,开头设疑:_,中间叙事:_,结尾思母:_。3、朝花夕拾是_的散文集,作者用_的方法,以_为线索,叙写了自己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_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_进行了嘲讽和抨击。4、铁骑兵一文的作者是_,全文通过巧设_,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了八路军战士的_;悬念俗称扣子或关子,一般用在文章的_,就内容或人物的_设置疑团,吸引读者的注意力。5、苏珊.安东尼一文作者主要运用了_和_的记叙顺序,点面结合地表现了主人公具有_。二、

2、语言运用:(一)病句修改:1、随着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改变,使传统阅读方式将会受到大众的钟爱。2、每当我听到吉祥三宝这首歌时,心里总是十分感到温馨。(二)仿写1、示例:热闹 热热闹闹 热闹热闹_2、示例: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拆拼汉字)_三简答题:1、背影一文,作者选取背影这个角度来写,好在哪里?2、背影一文中,作者在二、三段交待这次和父亲回家奔丧及分别时的家境,有什么意图和作用?3、永久的悔一文,课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四、阅读理解:(一)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

3、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著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a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b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c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

4、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裏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裏,再找不著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1、请在文中a、b、c处填上原文字词。2、文中划横线句采用了( )描写方法,文章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3、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 第二次:4、这两句话表现父亲怎样的心情?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2)进去吧,里边没人。( )5、概括这段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6、请说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写出了父亲怎样的心理?(二)我上面讲

5、的全是吃的东西。为什么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除了“黄的”以外,其余她都不沾边儿。我在她身边只呆到6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

6、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

7、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1、文中“寄人篱下”是何意?2、你能说出让“我”难解和易解的分别是什么?3、“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说说这句话蕴涵的深厚感情。4、“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说说“我”有怎样的雄心壮志。5、文章结尾段有何作用?第二单元一、填空:1、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通过对大堰河往事的_,抒发了诗人

8、_对大堰河的_、_、_、_的情感。2、长城谣的作者是_,文中借_、_等象征中华民族的事物,抒发了作者_;一片槐树叶的作者是_,全诗以_线索和_线索同步并行,抒发了作者_。3、致空气一文采用了_手法;樵夫,别砍那棵树一文中的老橡树象征了_。4、骆驼祥子一文的作者是_,他为我们塑造了_、_等人物,描绘了一个_的悲惨命运,揭露了旧社会把_的罪行。二、语言运用:(一)修改病句:1、有关部门责令工厂立即采取隔音措施,将噪音污染减至合格以下标准。2、屋里陈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和书籍。(二)写出一幅你所熟悉的对联:_三、简答题:1、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开头写道“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结尾

9、写道“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这样喜欢对表达感情有何作用?在全诗的结构上又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在诗人心目中却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3、空气本来看不见、摸不着,诗人是怎样把它写得可触可感的?4、诗人为什么会对这颗老槐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四、阅读理解:(一)慢慢变老的母亲和母亲乘火车去异地的家,车还没停稳,母亲就拎着沉重的行李包跟着坐车的人流一窝蜂似地朝车门奔去。 母亲个子矮小,略微发福的身子看起来很笨重。为了能赶上母亲,原来还数脚步走的我开始加快步子,一路小跑着追上母亲。在车门口,透过拥挤的人群,母亲站在火车上向我喊:“快点,

10、包给我!”我最终被一个又一个人挤掉了,费了很大力气,才把手中的包递给母亲。 坐在车上,母亲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甚至可以看见她脸上渗出点点晶莹的汗珠,我对母亲说:“你慢慢走么,看你累得。”母亲回答道:“坐火车不比汽车,人家有时间性的,很准时的,时间一到就坐不上了!”这时,我看看车厢里稀稀拉拉的座位,心想,今天坐车的客人并不多,根本没必要那么吃力呀。母亲依旧气喘吁吁,嘴里还不时说着:“哎!把我累得!”身边的一位客人望了母亲很久,笑着对我说:“你母亲老了,我们老人小跑两步就是这样。”我内心一阵惊异,我从没想过母亲已经开始老去。即使她真正老了,我也不想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在我的心里,母亲是个风风火火的

11、女能人,为了操持家务,早睡晚起,永远像台不知疲倦的机器。 生命轮回,时光荏苒。母亲亲眼目睹我长大,而我眼睁睁的看着母亲慢慢变老,竟然无能为力。这个过程曾让我辛酸,更让我愧疚。 我十岁时,喜欢她。那时,母亲就是我的一把大伞,我依靠的港湾,母亲的怀抱是多么温暖。我们每天早上做早操时,看见母亲扛着铁锨、锄头从我们眼前经过,我自豪的告诉同学们:“那是我妈,漂亮吧?”。 二十岁时,我开始“讨厌”她。青春期叛逆的性格使我变得不可捉摸。每周,母亲走很长的路程,背着一布袋子锅盔来学校给我送吃的。那时,她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看起来和城里那些打扮入时的女人格格不入。母亲站在校园,面朝教学楼,头仰得老高,喊:“妞妞

12、!妈来看你了!”我听见了,冲下楼,恶狠狠地夺过那个“破”袋子,说:“让你别来,回去,以后别找我!” 三十岁时,我懂得感激她。也当了孩子的母亲,经过了人生些许的颠簸不平,我开始变得成熟,懵懂的心慢慢顿悟。当看到炎热的三伏天,母亲抱着哇哇大哭的儿子在他乡闷热的屋子里团团转圈时,我的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忍不住说:“妈,谢谢您!” 当我从母亲那学会了生活,学会怎样做人时,母亲却已经满头白发,老去在纷尘的岁月里。 看着母亲慢慢变老,才发觉我越来越睿智,越来越学会母亲当年身上的每一点长处,学会在摔跤、流泪时自己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上路,且是那样淡定从容,坚强无比。1、文章第三段中说,首先发现的母亲老了的是一位客人,而不是作为女儿的“我”,试分析这其中的原因。2、文章的第五、六、七段的内容是按_顺序来写的,表现了“我”在成长过程中_。3、第六段在写我听到母亲喊声时的反应,用了_描写和_描写的方法,其作用是:4、文章第八段说我冲母亲那学会了生活,学会了怎样做人,试从文章找出相关的句子。5、我是三十岁才知道感激母亲的,读了本文后,你会对自己的母亲说什么呢?快写几句表达对她的感激之情的话吧!第三单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