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蒲公英的梦》教学设计马春梅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217300308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蒲公英的梦》教学设计马春梅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修改《蒲公英的梦》教学设计马春梅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修改《蒲公英的梦》教学设计马春梅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修改《蒲公英的梦》教学设计马春梅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修改《蒲公英的梦》教学设计马春梅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改《蒲公英的梦》教学设计马春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蒲公英的梦》教学设计马春梅(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修改稿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四年级教学形式讲授教 师马春梅单 位金银滩中心学校课题名称15 蒲公英的梦学情分析分析要点: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教师分析阅读是语文之本,学习之母。它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精神生活。感悟语言形象,领悟文章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魅力,必须通过感情朗读,在读中悟语,读中悟情。蒲公英的梦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它通过童话题材和故事中鲜活的

2、形象,向人们介绍了有关环境污染问题,教育人们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尤其对儿童来说有着很强的可读性,并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因此,本节课重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资料进行阅读了解,这既为上课做好了准备,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适时运用课件创设情景谈话激趣,拨动学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课堂中,教师的谈话也必不可少,或指导、或点拔、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如让学生走进课文,当蒲公英、当椰子树伯伯、通过不同

3、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展示读、感悟读、评价读、体验读”对学生的读进行四个层面的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学生学习障碍点1、走进文本,还要走出文本,学习方法为我所用。拿到一篇文章,我们先从题目来判断,它是些什么的,从题目中的“梦”字来初步判断这是一篇写事情的文章,初读后,有疑惑,好像又不是完全写做的什么梦,写梦由只是简单带过,那么作者为什么以“蒲公英的梦”为题,究竟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呢

4、?我们从文中明白了什么呢?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读懂我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来探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达的?这就涉及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了解文章叙述顺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进而,让学生走出文章,学了这篇文章,我学会了什么,我在写作时,要运用这种方法。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2、学生在理解蒲公英开花时的心情,周围小鸟叽叽喳喳吵醒她时,可能并不能体会它的惊喜,此处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说出周围小鸟、小草对她的赞美,以此来加强对蒲公英心情的理解,也能为她接下来的惨痛遭遇做好铺垫。开的越漂亮,受的打击越大,更能激发学生对蒲公英的同情,同时也激发学生的环保欲望。3、学会积累词语的方法,

5、同一类词语的归类,本文中有许多有特色的词语,如“愁眉苦脸”“不偏不倚”“震耳欲聋”学会举一反三,巩固记忆。4、走进文本,从文本中走出。什么内容,什么写法,懂得了什么道理?我学会了什么?这篇文章的特点是什么?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方法性目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和运用词语,学会积累词语;通过理解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2、情感性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3、能力性目标以初读、精读、赏读、悟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

6、,读书感悟”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做梦吗?(喜欢)俗话说:“梦是心中所想。”有时我们的很多愿望便会在梦中实现。那么就让我们伸出手一起写一写这个字。谁能用“梦”字给大家组个词?(梦想梦想成真 梦幻 .)同学们,其实,不光我们人类会做梦,在植物王国里有位朋友也会做梦,想知道他是谁吗?(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梦。(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是一篇科学童话。蒲公英为什么要做梦?她做了一个怎样的梦?她的梦能实现吗?我想大家都是爱思考的孩子,现在咱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看看通过学习,我们还能学到什么。一、初读课文,整

7、体感知,预习检查1、 蒲公英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读准生字词。2、检查生字词 (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二、理解课文,品读感悟1、蒲公英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哪些地方写了她的梦?(指生读)(1)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啊?(美丽)板书 美梦(2)她的梦境中都出现了哪些景物?(太阳笑、草原美,微风吹)此时蒲公英的心情怎样?(快乐)(3)谁能带着蒲公英快乐的心情美美地读读她的梦?(配乐,指生读,老师评价)(4)让我们大家想象着蒲公英梦中的美景一起再来美美地读一遍。2、蒲公英在梦中很快乐,那她在现实生活中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些自然段写了她的现实生活?

8、(1-6)自然段。(1)1-6自然段讲了什么?(2)用画出蒲公英不快乐的语句.(3)蒲公英为什么担心开不出漂亮的花? 交流讨论(1)开花前,蒲公英担心开不出漂亮的花。(板书 开花前 担心)(2)a句1:“唉!”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发出这样的叹息?(愁闷烦恼)请同学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 b叹息声虽然轻,但也把椰子树伯伯惊醒了,他看到的蒲公英是怎样的?(愁眉苦脸)愁眉苦脸什么意思?你能不能做做“愁眉苦脸”的样子体会一下蒲公英的苦闷?这是一个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也就是你能从脸上直接看出来他的心情。比如“眉飞色舞”,你能不能说出一两个这样的词语呢?1、学生思考回答。“眉开眼笑”“眉头紧锁”“喜笑颜开

9、”“喜上眉梢”“破涕为笑”“哭笑不得”“满面红光”“面红耳赤”同学们归类积累词语是我们 学习积累的一种方法,在平时阅读仲要善于积累词语。2、来读读这些词语。C句:听了椰子树伯伯的话,蒲公英仍然不放心,脑海里一直想着这个问题,直到眼皮越来越沉重,才不知不觉地睡着了。3、蒲公英担心开不出漂亮的花,那她开花了吗?开出的花怎样呢?指生读第七自然段。(开花了 开着嫩黄色的花)她的心情怎么样呢?(高兴)文中那个地方告诉你的?)。(“哈,开花了!真的开花了!”蒲公英看着嫩黄色的花,高兴极了,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什么是迫不及待?谁能用“迫不及待”造个句?现在请一位同学带着迫不及待的心情读

10、读蒲公英的话。4、蒲公英终于开出了漂亮的花,假如你是她周围的邻居,你快来赞美赞美她吧!哦,老师从你们的赞美中知道了,好美的花啊!可不幸的事又发生了,开花后,她又有哪些不幸的遭遇呢?请你用“”画出来。多媒体出示:句子a:一辆旧汽车,边咳嗽边喘气,从蒲公英身旁驶过,喷出一股黑烟,呛得她直咳嗽,嫩黄色的花瓣也被弄脏了。句子b:还有一辆汽车,发出震耳欲聋的叫声,从她身旁呼啸而过,差点儿震落她的花瓣。句子c:地上一只空饮料罐被汽车轮子碾飞了起来,不偏不倚砸在蒲公英的身上。(1)“边咳嗽边喘气”什么样?大家什么感受?(难受)体验感受读(2)刚刚挨了呛,又一辆汽车发出震耳欲聋的叫声,从她身旁呼啸而过,差点儿

11、震落她的花瓣。“震耳欲聋”?你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吗?能用这个词说个句子吗?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你有什么感受?(胆战心惊)带着感受读。(3)正当她她惊魂未定之时,地上一只空饮料罐被汽车轮子碾飞了起来,不偏不倚砸在蒲公英的身上。不偏不倚怎么理解?你是怎么看待这种行为的?大家说,经过一连串打击的蒲公英的心情是什么样的?(难过、痛苦)板书(开花后 痛苦)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蒲公英的这种痛苦感受再来读读他的遭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5、面对如此的遭遇文中的蒲公英又是怎么说的呢?出示句子:蒲公英擦了擦眼泪,说:“椰子树伯伯,如果人们不乱排放废气,不制造噪音,不污染水源,不乱扔垃圾,我们不就可以生活在美丽的环

12、境当中吗?”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你是怎么知道的?(连用4个不)蒲公英连用了4个不表达了自己希望生活在美丽环境中的强烈愿望。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一下(指名读师评价)你希望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呢?用上这个句式来谈一下。(如果我们不不不不,不就吗?)你能把这个句子改成陈述句吗?6、故事读完了,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指生答 师评价)7、就让我们时刻牢记环保的重要性,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创绿色家园。(板书 保护环境)四、理清思路,回归整体1、借助板书 回顾童话2、想一想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的?(事情发展顺序)3、再回顾课文,留意写时

13、间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一天晚上,第二天早上,夜晚)(又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4、升华感悟,再读课题让我们带着蒲公英的梦变为现实的决心,再读课题。板书设计15 蒲公英的梦初步了解文章叙述顺序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深夜 第二天一早 夜晚 (按时间的顺序) 担心 遭遇 做梦(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开不了花 ) ( 环境的污染 ) (快乐生活) 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作业或预习五、课外实践1、留心观察你周围的环境,了解有没有被污染的情况,人们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再跟你的同学交流一下。2、假如蒲公英的生活环境一夜之间改变了,请同学们大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自我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实施了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品读、

14、感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词句,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上成有语文味道的语文课。(一)、把握文章“感情线”,进行品读、感悟。 抛开以往以分析课文为主,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而是采取了以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主线,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品读、感悟。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蒲公英“不快乐”,作者是由蒲公英的不快乐来唤起人们的同情心,唤醒读者的环保意识。于是,我就以这一个“不快乐”作为引导学生们学习文章的线索,让学生们找到有关的句子去进行品读和感悟,从而理解课文,从小树立环保意识,重视环保。(二)、以读为本,自读自悟。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

15、,把学生带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景中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产生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的意识。这篇文章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把蒲公英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特殊是描写蒲公英开花时的快乐与被环境困扰时的悲伤那些语句,蒲公英的“快乐”与“悲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还有一些“唉”、“哈”、“啊”这些语气词,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课文,以读贯穿整节课,层层进入蒲公英的感情世界,从而对蒲公英产生深切的同情,对污染环境的行为产生痛恨之情,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三)联系实际,引起共鸣 让事实来说话是最后的论证方法。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课文,那样会更轻易与作者产生共鸣。特殊是学习蒲公英被空饮料罐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