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货币银行学]第2章课后答案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216623064 上传时间:2021-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货币银行学]第2章课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货币银行学]第2章课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货币银行学]第2章课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货币银行学]第2章课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货币银行学]第2章课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货币银行学]第2章课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货币银行学]第2章课后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信用 1你过去对于信用这个经济范畴是怎样理解的?应该怎样界定信用较好? 答:1过去对信用这个经济范畴的理解是,信用相当于“借贷或“债的概念,等等。 2按照下面的方式来界定信用比拟好: 信用这个经济范畴是指借贷行为。从逻辑上推论,私有财产是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这种经济行为的形式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当了支付利息的义务。现实生活中有时也有无利息的借贷,但这是由于某种政治目的或经济目的而采取的免除利息的优惠,是一般中的特殊。西方不少国家的银行对企业的活期存款也往往不支付利息,但存款者可以

2、享受银行的有关效劳和取得贷款的某些权利,实际上还是隐含有利息的。 2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与日常生活和道德标准里的“信用,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答:道德范畴中的“信用指的是诚信,是经济主体通过老实履行自己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 从经济意义上看,信用的含义就转化和延伸为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表达着特定的经济关系。它既区别于一般商品货币交换的价值运动形式,又区别于财政分配等其他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这两个范畴的信用密切相关。诚信是交易、支付和借贷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根底。借贷活动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

3、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当了支付利息的义务。如果没有当事人之间的最根本的信任,就不会发生借贷活动。诚信是借贷活动的根底。如果失信成为信用行为中的主导方面,借贷活动就会萎缩甚至中断。而借贷活动的开展,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日益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进而使诚信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准那么之一。 3为什么说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联系几乎无所不在,以至可以称为“信用经济?能否谈谈你本人的体验? 答:1将现代经济说成信用经济是对现代经济的一种描述。信用经济是从金融的角度提出来的,表达在现代经济的特点上: 信用关系无处不在。现代经济关系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都打着债权债务的

4、信用关系的烙印,商品货币关系覆盖整个社会。信用货币代表着央行对货币持有者的负债,而持有货币就是拥有债权,货币从金属货币开展为信用货币也就意味着信用关系覆盖着整个社会。不仅在兴旺工业化国家,就是在开展中国家,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都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对于企业经营单位来说,借债与放债,也都是不可缺少的。在国内的经济联系中是这样,在国际经济联系中更是这样。政府几乎没有不发行债券的,而各国政府对外国政府,往往是既借债又放债;银行通过办理个人储蓄,吸收企业、政府存款,发放贷款来促进国民经济开展;个人依靠分期付款购置耐用消费品及房屋。在经济不兴旺的过去,负债是不光荣的事情,现在那么相反,假设能获取信贷,正说

5、明有较高信誉。 信用规模日趋扩张,并加速扩张,这是信用经济开展的必然结果。经济主体拥有债权债务的规模在年复一年的加速扩张,这是经济开展的结果,是人类财富积累的结果。债台高筑是信用经济不断开展的必然结果,这已不是贬义词。 信用结构日趋复杂化。随着信用经济的开展,为了躲避风险,大量信用工具和衍生工具应运而生,使得信用关系和信用结构复杂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信用网络越来越复杂。信用活动同时就是交易活动,任何一个买卖都是信用关系的重新变动,这种变化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国家对经济的调控离不开信用。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国家对经济的全面调控,而在调控过程中信用是必不可少的。国家一般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

6、政策进行调控。财政政策尤其是积极财政政策必须有国债筹资作为根底,而货币政策的各种工具无不利用银行系统和资本市场的信用作为传导。 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的飞速开展。个人、企业、政府和有经济联系的国外各单位,它们相互之间的债权债务有些是直接发生的,但绝大局部都是通过各种金融机构媒介而形成的。作为媒介要聚集资金,从而形成它们的债务;作为媒介要把聚集的资金通过诸如贷款等方式分配出去,从而形成它们的债权。信用媒介的开展,是现代社会合理分工的表现,它的出现使信用成为联结整个经济的网络。 因此,现代经济不是简单的商品经济,而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使经济加速,使经济的影响面很宽,信用对经济的渗透力很强。 2这方

7、面的例子很多,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论述,譬如,大学里的助学贷款、各商业银行为在校大学生们办理的可以透支的信用卡。 4记住资金流量核算的根本模型。对于它的重要性你有什么认识? 答:1把国民经济划分为几个部门,从货币收支的盈余或赤字的角度建立数量模型,并据以进行统计分析,称之为“资金流量核算、“资金流量分析。经济生活中微观行为主体是由不同的类型构成的。如果把不同类型的主体分别归入几个部门,那么每一个部门的活动结果,在货币收支比照上不是盈余,就是赤字,而很少是零。最根本的部门划分是分为政府部门、个人部门、工商企业部门、国外部门和作为中介的金融部门。在这种分析体系中,是把部门内部的资金流动略去了。作为

8、这个体系的特征是在分部门的根底上建立起数量模型。其最简单的形式如下表:部门收入消费投资进出口资金差额:盈余+/赤字-1政府部门2个人部门3工商企业部门4金融部门5国外部门Y1Y2Y3Y4-C1-C2-I1-I2-I3-I4-X+M=F1=F2=F3=F4=F5合计Y-C-I-X+M=0 模型中的F指资金的盈余或赤字,这是从通过信用调剂的资金流动角度所考察的差额,通称为“金融盈余或“金融赤字。根据上面的分析,经常的、大量的赤字是出现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也通常是资金的需求者。国外部门的F或为正,或为负;个人部门的F那么多为正;金融部门的F那么有正有负。不管哪个部门,有盈余,如上面曾分析过的,在信用

9、关系存在的条件下,必然表现为债权,即实际上必然已经“贷出;赤字之所以能够成立,实际上是负有债务,即必然已经“借入。这就是说,一个部门的债权必然在另一个或另几个部门中有对应的等额债务;反之,一个部门的债务也必然在另一个或另几个部门中有对应的等额债权。所以,各部门的F相加应该等于零。但实际统计中,由于误差和遗漏,那么很难等于零。 在这种分析体系中,是把部门内部的资金流动略去了。事实上,有的部门内部的资金流动也极重要,如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的资金流动,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流动,等等。为此,需要在几个部门之下再划分亚部门。但统计工作中实际存在的困难往往不易实现过细的划分。 2资金流量的统计和分析

10、对于实现经济的宏观控制很有意义。通过对过去年份的统计与分析,可从中找出信用运动的规律,进而可以对整个经济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对未来年份的规划和预测可以看出经济开展规划是否有足够的财力保证,并进而重新考虑整体规划的合理性,以便作适当的调整。5比拟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两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答:1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典型形式有赊销、赊购、分期付款等。它包含了销售与借贷两方面,作为信用制度的根底,调节资金余缺,对经济有润滑和促进作用。但其在方向上是严格单向的,规模上也受到局限。 商业信用主要有以下特点:是企业之间提供的信用,债权人与债务

11、人都是企业。商业信用的发生必包含两种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或者说是两种行为的统一。商业信用在生产资本循环和周转过程中为产业资本循环和周转效劳,与产业资本循环密切相联,其增减变化也受产业资本循环的影响和制约。 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态提供应企业的信用。它是适应商品经济开展的需要,在商业信用广泛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一种信用形式。 与商业信用比拟,银行信用具有如下特点: 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那么是企业。银行成为专门经营信用的企业和信用中介。 银行信用在规模、方向和时间上都大大超过了商业信用。由于银行一开始就是以借贷行为这一单纯的债权债务关系出现,并不受商品流转方向制约,

12、而且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因此,银行信用彻底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在银行信用中,货币资金可以自由地调剂,并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也不受商品流通规模的限制。银行信用既可聚小额的、闲置的货币为巨额的资本力量,以满足社会再生产对大额资本的需求,也可使大额的货币资金分散满足较小数额的货币需求;既可把短期资金集中起来利用其稳定的余额满足社会对长期资本的需求,也可以将长期的货币资本分散满足效益可观的、短期的货币需求;如此等等。因此,银行信用较之商业信用有绝对优越的灵活调剂功能,这也是银行信用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主要的信用形式的原因所在。 银行信用可以满足生产开展所引起的对于流通中追加货币的需求,可使信用相

13、对于社会再生产而发生“膨胀。银行办理商业票据贴现靠的是它们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当这些货币资金不能满足贴现业务的需求时,银行发现可以签发自己的票据来代替企业家的票据,银行的票据即银行券。随着银行业务的开展,银行券日益不限于用来代替商业票据流通,而是被更广泛地用于信用业务之中独立地发挥作用,并最终和货币融为一体。 2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现代信用制度中,在世界各国,不管其社会制度如何,银行信用均居于主导地位,但却并不否认商业信用的根底地位。两者之间有其固有联系。 从信用开展的历史来看,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产生,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开展的根底上产生和开展起来,并且与银行的产生与开展相联系。没有

14、商品经济就不会有商业信用,而没有商业信用的充分开展就不会有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直接和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相联系,在有着密切联系的经济单位之间,它的发生有其必然性,甚至不必求助于银行信用。因此,即使在银行信用兴旺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商业信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的开展日益依赖于银行信用,并在银行信用的促进下得到进一步完善,二者在总体上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商业信用不断呈现票据化趋势,而票据那么成了局部银行信用的工具,如票据贴现、票据抵押贷款等等。同时随着银行信用的开展,大银行不断集中借贷资本,为垄断组织效劳,进一步促进了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结合,从而促使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也进一步融合渗透

15、。 总之,两种信用各具特点,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应充分利用两种信用,相互配合,以促进经济开展。 6在我国,利用外资包括哪些形式?大量地、长久地利用外国资本是否必然会陷入债务奴隶的境地? 答:1外资,是与本国资本相对而言的,即在本国境内使用,但所有权属于外国人包括外国法人和自然人的资本。在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有外国直接投资、对外借款、发行债券和股票上市融资四种。 外国直接投资FDI是指非居民对我国的公司型或非公司型企业投资,并由此获得对企业的管理控制权的投资形式。其具体方式包括:在我国开办独资企业、收购或合并我国企业、与我国企业合资开办企业、对我国企业进行一定比例以上的股权投资通常为10以上、利润再投资。 我国采用最多的直接投资方式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和合作开发。此外,还有补偿贸易、加工装配等形式。 对外借款主要有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商业贷款等。一般将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统称为优惠贷款。外国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