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蜀道难》赏析

上传人:红*** 文档编号:215633171 上传时间:2021-1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蜀道难》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蜀道难》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蜀道难》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蜀道难》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蜀道难》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蜀道难》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蜀道难》赏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蜀道难赏析李白的作品,以乐府和歌行最为著名,他的豪迈狂放的风格,在这些作品中表现得特别淋漓痛快。乐府和歌行,在诗的形式上,原无分别,如果以乐府曲调为题目,就属于乐府诗,如果自己制造题目,不谱入任何曲调,就属于歌行体诗。 蜀道难 是魏晋时代早就有的歌曲,它属于相和歌辞中的瑟调曲。这个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行旅之辛苦。李白此诗,以蜀道难为题,所描写也是蜀道的艰险,所以它属于乐府诗。 李白此诗极力渲染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他为什么忽然想到这个题材,为什么做这首诗,对于这一疑问,历来就有好几种解说。 唐人王定保的摭言首先记录了这首诗的故事。李白初到长安,去拜访贺知章。贺知章是玄宗皇帝器重的

2、诗人,他读了李白这首诗,十分赞赏,夸奖李白有 谪仙之才 。接着,孟棨所著本事诗也说:李白从蜀郡到京师,住在旅馆里。贺知章闻其名,首先去拜访他。看到他的状貌姿态,大以为奇。又请他拿出著作来看,李白就把蜀道难取出来请教。贺知章读后,赞不绝口,称他为 谪仙 。这两段都是晚唐人的记录,大同小异,可知当时人以为李白作此诗是描写他从蜀郡出来漫游时的行旅艰苦,又可知李白作此诗的时候相当早。李白到长安,在开元、天宝年间,此诗大约作于开元末年。 新唐书 严武传说:严武在蜀中,任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骄恣放肆。其时房管在他部下任刺史。房管做宰相时,曾推荐严武。后来房管因得罪降官,做了严武的下属,可是严武对他却极为倨

3、傲。其时杜甫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因为误犯了严武的父亲挺之的讳字,严武几乎要杀他。李白得知此事,遂作蜀道难,为房、杜二人耽忧。新唐书这一段记载是从唐人范摅所著云溪友议中采录的,可知唐代人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宋祁、欧阳修把这个故事写入了官方正史。就肯定了它的正确性。但严武任剑南节度使,是在肃宗末年。请杜甫任节度参谋,是在肃宗的最后一年,即宝应元年(公元七六二年)。这年的十一月,李白便故世了。当时李白远在江东,似乎来不及知道房管、杜甫在严武部下的情况。而且从杜甫写赠严武的诗来看,他们二人间的关系未必坏到如此。因此,如果说蜀道难是为房管、杜甫二人的安危而作,在时间与史实上都有矛

4、盾。 李白诗集有元人萧士赟的笺注本,他对蜀道难提出了新的解释。他以为这首诗是作于安禄山叛军攻占长安,明皇仓皇幸蜀的时候,即天宝十五载(公元七五六年)六、七月间。当时李白在江南,听到这个消息,以为皇上幸蜀不是上策, 欲言则不在其位,不言则爱君忧国之情,不能自已,故作此诗以达意。 明代的胡震亨,在其唐音癸签中,也谈到过这首诗。他以为上文所引三家的解说都是 傅会不足据 。他认为 蜀道难自是古曲,梁陈作者,止言其险,而不及其它。李白此诗,兼采张载剑阁铭 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 等语用之,为恃险割据与羁留佐逆者着戒。惟其海说事理,故包括大,而有合乐府讽世立教本旨。若但取一人一事实之,反失

5、之细而不足味矣。 以上是历代诗评家对蜀道难主题思想的探讨。把这些意见和原诗参研之下,萧士赟的讲法似乎最合情理,而且使这首诗含有高度的比兴意义。由此,明清两代讲唐诗的人,大多采用他的讲法,例如唐汝询、陈沆、沈德潜等,都肯定蜀道难是为明皇幸蜀而作,分析得很详细。 但是,有一件事,他们都没有注意:丹阳进士殷璠编选的河岳英灵集,选录了与他同时代的二十四位诗人的作品,共二百三十四首。他在自序中说明这些诗起于甲寅,即开元二年(公元七一四年);终于癸巳,即天宝十三载。他选了李白的诗十三首,其中就有蜀道准。这是一个无可推翻的证据,证明蜀道难作于安史之乱以前。那么,它显然不是讽谕明皇幸蜀的诗了。如果摭言、本事诗

6、的记载可信,则此诗的创作年代还可以提早到开元末年。为此,我们不取以上那些讲法,而把此诗定为李白赠入蜀友人的诗。 初唐以来,乐府歌行的形式,一般都是七言古体诗,但李白却创造了新的形式。他善于把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各种句法混合运用,成为一种不同于魏晋的新型的杂言体。甚至,他有时还大胆地在诗里运用散文句法。这是远远地继承着楚辞和汉代乐府歌辞的传统,而加以推陈出新的。就象这首蜀道难,七言句不到一半,其馀大半是不拘一格的杂言句。读他的诗,要跟着作者的豪放的感情和参差的句法,一气贯注,而以它的韵脚为段落。长篇的诗,不论歌行或排律,换韵的地方一般总是思想内容分段的地方。读诗的人应当懂得这个窍门。这一点,我

7、在上文已经谈到过,现在再提一提。这首诗,我就用依韵分段,以一韵为一句的方法来写定。 第一段以 天 字起韵,连押五韵。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虽然分二行写,实在只是一句。全诗一开头就用三字惊叹词 噫吁戏 。屈原用过 已矣哉! 汉乐府歌辞有 妃呼豨 、 伊那何 ,都是三字惊叹词。此后也许在民间歌曲里一向存在着,但在魏、晋、南北朝诗人的作品中却不再出现。不过 噫吁戏 是 噫 字下再加一个 吁戏 。所以不能说是三字惊叹词,应当标点作 噫!吁戏! 吁戏 就是 于戏 ,而 于戏 是 呜呼 的古代写法。宋景文笔记云: 蜀人见物惊异,輙曰噫嘻。李太白作蜀道难,因用之。 可知 噫吁戏 是 噫

8、嘻 的衍声词。胡元任又引苏东坡的文章来作证。东坡后赤壁赋云: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又洞庭春色赋云: 呜呼噫嘻,我言夸矣。 也就是李白的 噫吁戏 。李白把 噫嘻 衍为三字,苏东坡更衍为四字,都用了蜀郡方言。 诗的创作方法,完全用赋体。全诗都是夸张地描绘蜀道的危险,行旅的艰苦。第一句先提纲总述:由于山路既高且危,所以蜀道之难比上登青天还难。以下四句,从蜀国古代史讲起。据杨雄所作蜀王本纪:上古时蜀国之王有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等,其时人民椎髻哤言,没有文化。从蚕丛到开明,共三万四千年。李白节取了两位蜀王的名字,说蜀国的开国史多么悠远。 茫然 是悠久不可知的意思,和现在的用法稍有不同。杨雄说蜀

9、国古史三万四千年,已经是夸大了;李白又加上一万四千年,说是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没有和三秦人行旅往来。太白山,或称太乙峰,是秦岭的主峰,峨眉是蜀中大山。这两句说:从太白到峨眉,只有一条狭窄而危险的小路。因此,秦蜀之间一向无人来往。 蜀王本纪又记载了一个关于蜀道的神话。据说秦惠王的时候,蜀王部下有五个大力士,称为 五丁力士 。他们力能移山。秦惠王送给蜀王五个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有一天,看见有一条大蛇进入山洞,五丁力士一齐去拉蛇。忽然山岭崩塌,压死了五丁力士。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这个神话,反映着古代有许多劳动人民,凿山开路,牺牲了不少人,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李白

10、运用这个神话的母题,写了第五韵二句: 地崩山摧壮士死 ,也可以说是指五丁力士,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山辟路而牺牲的劳动人民。他们死了,然后从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第一段诗到此为止,用四韵八句叙述了蜀道的起源。 第二段共享九个韵,描写天梯石栈的蜀道。 六龙回日 也是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直到若木。左思蜀都赋有两句描写蜀中的高山: 羲和假道于峻坂,阳乌回翼乎高标。羲和和阳乌都是太阳的代词。文意是说:太阳也得向高山借路。而最高的山还使太阳回飞避开。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这一句就是说:上面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 高标 是高举、高耸之意,但作名词用,因

11、而可以解作高峰。萧士赟注引图经云:高标是山名。这是后代人误读李白诗,或有意附会,硬把一座山名为高标。原诗以 高标 和 回川 对举,可知决不是专名。 这两句诗有一个不同的文本。河岳英灵集、极玄集这两个唐人的选本、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唐人写本,还有北宋初的唐文粹,这两句却不是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而是 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下有逆折冲波之流川 。从对偶来看,后者较为工整,若论句子的气魄,则前者更为壮健。可能后者是当时流传的初稿,而前者是作者的最后改定本。故当时的选本作 横河断海 ,而李阳冰编定的集本作 六龙回日 。现在我们根据集本抄录。 以下一大段又形容蜀山之高且险。黄鹤都飞不过,

12、猿猴也怕攀缘之苦。青泥岭,在陕西略阳县,是由秦入蜀的必经之路。这条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岩上纡回盘绕,行旅极为艰苦。参和井都是二十八宿之一。蜀地属于参宿的分野,秦地属于井宿的分野。在高险的山路上,从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进。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为此而长叹。这个 坐 字,不是坐立的坐,应该讲作 因此 。 以上是第二段的前半,四韵八句,一气贯注,渲染了蜀道之难。下面忽然接一句 问君西游何当还 ,这就透露了赠行的主题。作者不象作一般送行诗那样,讲些临别的话,而在描写蜀道艰难中间,插入一句 你什么时侯才能回来呀 ? 由此反映了来去都不容易。这一句本身也成为蜀道难

13、的描写部分了。 畏途巉岩 以下四韵七句,仍然紧接着上文四韵写下去,不过改变了描写的对象。现在不写山高路险,而写山中的禽鸟了。诗人说:这许多不可攀登的峥嵘的山岩,真是旅人怕走的道路(畏途)。在这一路上,你能见到的只是古树上悲鸣的鸟,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飞绕。还有蜀地著名的子规鸟,常在月下悲鸣。据说古代有一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他因亡国而死,死后化为子规鸟,每天夜里在山中悲鸣,好象哭泣一样。这一句诗的读法,一向有不同的意见。近年来出版的选注本,都断句为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成为七字一句,三字一句。我以为这样读法是错的,应该是两个五字句。古书没有标点,也不断句,很难知道古人把这句诗如何读

14、法。但吴昌祺的删订唐诗解、钱良择的唐音审体,都是清初刻本,都是圈断了句子的。他们把这一句定为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我以为这样断句较为适当。它是两个五言句,不是七、三句法。理由是: 愁空山 三字不成句。歌行中的三字句,常常是两句连用,很少单独用的。这在李白诗中可以找到不少例证。只因为 子规啼月 、 蟪蛄啼月 在唐诗中往往可见,所以许多人不敢把 夜月 二字和 啼 字分开,于是读成了上七下三的句法。至于 夜月愁空山 这一句的意思是:在空山之中,明月之下,使行人为之忧愁。李白有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绝句也用同样的意境: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过夜郎西。

15、以这首诗的第一句和第三句为证据,可知李白写的是两个五言句,而不是上七下三的句法。作而庵说唐诗的徐增把此句十字连为一句读,而解释道: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并无有人迹。空山古木间,日之所见者,但是悲鸟雌雄威群而飞;夜之所闻,但是子规月下啼血最苦。 历来讲唐诗者,这段讲解最为突出。他躲躲闪闪地讲了一通,我们竟看不出他怎样分析这个十字句法。 以下还有一韵二句,是第二段的结束语。先重复一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接着说:使人听了这些情况,会惊骇得变了脸色。 凋朱颜 在这里只能讲作因惊骇而 色变 的意思,虽然在别处应当讲作 衰老 。 第二段以下,韵法与章法似乎有点参差。现在我依韵法来写,分为三段。但如果

16、从思想内容的结构来看,实在只能说是两段。从 连峰去天不盈尺 到 胡为乎来哉 是一段,即全诗的第三段。从 剑阁峥嵘而崔嵬 到末句是又一段,即全诗的第四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写蜀道山水之险,但作者分用两个韵。 尺 、 壁 一韵,只有二句,接下去立刻就换韵,使读者到此,有气氛短促之感。在长篇歌行中忽然插入这样的短韵句法,一般都认为是缺点。尽管李白才气大,自由用韵,不受拘束,但这两句韵既急促,思想又不成段落,在讲究诗法的人看来,终不是可取的。 这一段前二句形容高山绝壁上有倒挂的枯松,下二句形容山泉奔瀑,冲击崖石的猛势,如万壑雷声。最后结束一句 其险也如此 。这个 如此 ,并不单指上面二句,而是总结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以下的一切描写。在山水形势方面的蜀道之险,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