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15183278 上传时间:2021-11-25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20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2年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2年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2年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2年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粤教版 )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 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 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六年级学生2 个班。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 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

2、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 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3、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23 页 - - - - - - - -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本册书 15 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3 个方面:1、简单机械:(1-5 课)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 使学生“走近科学 ,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2、自然资源:(6-10)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3、浩瀚的宇宙:(

4、11-15)课,以学生对遗传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遗传与进化的特点。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目的: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 、 “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重点: 杠杆的平衡、 宝贵的耕地、

5、 海洋宝库、 保护环境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23 页 - - - - - - - - -四个单元。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 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

6、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2、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 分。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 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第一单元简单的机械1 杠杆 (1)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23 页 - - - - - - - - -一、教材分析:杠杆在三年级的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杠杆天平有了步认识, 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所以,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

7、比较轻松。本课以学生熟悉的“用木棍撬石头”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在教学设计时,我把重点确定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直尺撬字典的探究实验, 层层推进,认识了解杠杆的具体作用,同时, 使学生逐步把握如何正确地去认识和分析杠杆,得到科学方法的感受与体验。二、学生分析:学生对研究活动兴趣浓厚。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教材中安排的直尺撬起字典的实验,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仿做是没有难度的。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有层次地,有重点地,有目的地去进行探究实验,得到结论,

8、 还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同时,对杠杆的认识延伸拓展到对运用杠杆原理认识变形的杠杆工具,存在着一定的思维跳跃,需要在教师的提示和发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来解决。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运用杠杆原理认识变形的杠杆工具。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1 、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作出猜想,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原理, 并能运用杠杆原理认识一些变形杠杆工具。 2 、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推理能力。重点: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杠杆的作用。难点: 运用杠杆原理认识变形的杠杆工具。四、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

9、教学法。首先通过撬石头激发学习兴趣,从中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制定方案实施探究 -得出结论。 1 教学思路是:在“实验探究”阶段,更多的是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一步一步通过实验认识杠杆的支点概念、三种类型和两个作用,为后来的自主研究打下基础;在“延伸拓展”阶段,通过教师的研究提示和小组的合作研究,达到对杠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考虑、 讨论和动手实验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有意识地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五、教学过程:教 与 学 过 程 设 计 备 注 教学准备 : 1 、实验记录表格 2 、小木棍、石头、字典、直尺、橡皮、杠杆尺及支

10、架、砝码、剪子、镊子、羊角锤、带有钉子的木板。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 、教师举起一根棍子,学生猜测棍子的用途。 2 、教师: “别小看一根棍子,它可具有神奇的力量。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看。” 3 、学生演示撬石头。其余学生说出看到的内容。 4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杠杆。一根棍子,当我们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杠杆,解开杠杆撬动石头的奥秘。二、学习新课 1 、认识杠杆上的三点分组实验1(用直尺撬重物)(1) 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撬石头装置。(2) 学生利用字典、 、橡皮、直尺等材料制作一个杠杆。 (3) 学生先用小拇指抬起重物,然后组装好撬棍用小拇

11、指撬起重物。(4) 教师提问:撬重物时,哪些地方在起作用?(学生可能回答用手压的地方,下面垫橡皮的地方,压着字典的地方在起作用。) (5)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解释并板书三点:力点、 支点、重点。在小组中每人指出杠杆上的三点。 2 、认识杠杆的作用(1) 讨论:通过以上的实验,你知道了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谈话质疑,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分组实验2( 用直尺撬重物 ) 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 再用小拇指用一名学生到黑板前用木棍撬石头。板书课题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兴趣浓厚, 气氛活跃学生实验过程积极动脑 3 力压杠杆有什么感觉?实验后讨论: 使

12、用杠杆一定能省力吗?什么情况下省力?分组实验3(杠杆尺定量实验)讲解:为了准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1)出示杠杆尺实验装置。 (杠杆尺左 2 格处挂 2 个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23 页 - - - - - - - - -钩码,教师手压杠杆尺的右端。) 提问:请同学指出这个杠杆上三点的位置?(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指名演示)(2)分组实验按教师演示的方法组装好杠杆后,学生在右侧15 格处用力,使杠杆平衡,感觉一下用力有什么不同?(1 格处费力, 2 格处不费力, 35 格处省力)( 3)谈话:为了更

13、准确地测出力的大小和杠杆省力的规律,我们在力点上悬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来测定力的大小。讲解:距离以厘米为单位计量,力的大小按钩码数量计量。实验次数物重(钩码数量)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拉力(钩码数量)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1 2 3 4 5 6 (4)讨论:6 次实验可分成哪三种类型?(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汇报) A. 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 B 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 C 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费力 C 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省力根据以上的分析,谁能找出使用杠杆工作的规律?小组讨论后,交流。 3 、认识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1)学生根据杠杆原理解释木棍

14、撬石头的奥秘。(2)一学生用羊角锤拔钉子,根据杠杆规律解释省力的原因。(3)分组观察剪子。 思考: 剪子是由几个杠杆组成?找出三点的位置,分析剪子工作时力的关系。(4)分组观察镊子。思考:镊子是由几个杠杆组成?找出三点的位置,分析镊子工作时力的关系。 (5)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工具是利用杠杆原理设计的?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三、总结拓展不只是我们生活中会用到杠杆,人体在许多活动中也会用到杠杆,课下同学们找一找人体中的杠杆。小组讨论使用杠杆工作的规律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规律,认识到身边处处有科学。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5 六、教学反思:杠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获得数据,并根

15、据数据的分析,来得出杠杆的作用。同时通过这一课的学习,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发展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了实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做的理念,我的教学过程大体分为四步,一是玩用木棍撬石头导入新课,接着自己动手玩用直尺撬起字典的游戏,“玩”激发了学生兴趣, 使学生在玩中自然地认识了杠杆的三点及两段距离,成功地为学生做实验做好铺垫。二是中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实验验证。 我注重开放性与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然后讨论“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设计实验。虽然学生的设计方案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通过大家的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最终总

16、结出科学的方法, 并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做,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只是个助手。三是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通过分析数据, 使学生学会处理数据的方法及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 分析表格上的数据让学生自己得出杠杆原理。四是巩固练习与课外延伸。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杠杆,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杠杆进行分类,然后应用于实践,想办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再一次对科学产生激情和盎然兴趣。我没把下课铃声当作本课教学的终点,而是设计了课后问题:“找一找人体中的杠杆”,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课后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杠杆的平衡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23 页 - - - - - - - - -知道什么是杠杆, 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 阻力、 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二、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创造想象力; 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