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劳动力转移促进作用国际对比研究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4858968 上传时间:2021-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劳动力转移促进作用国际对比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劳动力转移促进作用国际对比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劳动力转移促进作用国际对比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劳动力转移促进作用国际对比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劳动力转移促进作用国际对比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劳动力转移促进作用国际对比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劳动力转移促进作用国际对比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劳动力转移促进作用国际对比研究【摘要】本文采用跨国面板数据模型,利用14个 国家19922008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城镇化与经济增长 和劳动力转移的关系。通过模型可以发现,城镇化与经济增 长、劳动力转移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是我国城镇化与经济 增长和劳动力转移并不完全匹配,存在生产率提升不足、城 镇化发展低质量、劳动力未能有效转移等问题。为了更好地 促进经济增长和劳动力转移,应注重发展高质量的城镇化, 提升生产率,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开放户籍 限制,允许居民自由迁徙,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消除 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关键词】城镇化经济增长劳动力转移生产率面板数据

2、 一、引言“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 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李克强总理指出,城镇 化是内需最大的潜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2012年我国城镇 化率51.3%,正处于城镇化S”形发展曲线中速度较快且最 为关键的阶段,有必要研究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劳动力转移 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影 响并不确定。国内外很多学者都研究了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 关系,Berry (1965)研究了 95个国家的截面数据,指出城 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关性;城市学家VernonHenderon 也认为城镇化率与人均GDP之间有相关性,且相关系数为 0. 85

3、o周一星(1982)通过研究157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料, 发现137个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与人均GDP之间是一种十分 明显的对数曲线关系;刘耀斌(2006)利用协整关系检验和 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方法,实证检验了各 个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相关关系和 因果关系,发现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互为推进 的关系;沈坤荣、蒋锐(2007)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中国城镇 化以要素积累和结构变革,通过聚集经济和剩余劳动力转 移,间接地对经济增长产生正的影响;朱孔来、李静静(2012) 等人运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得 出我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

4、在长期稳定的均 衡关系,而且城镇化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巴曙松认为, 城镇化要想驱动经济增长,需要满足的第一个条件是生产率 的提升。而城镇化与劳动力转移方面,冯奎综述了城镇化快 速发展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 力转移问题研究”课题组从协调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角度 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课题组通过分析中国农村劳动力 转移数据及其对城镇化影响的基础上认为,中国的城镇化与 劳动力转移是不同质的。还有一些学者以一个省为例,从就 业角度进行了实证分析,例如李静、刘英基以山东省为例, 汪泓、崔开昌以安徽省为例,均说明经济增长对就业具有促 进作用,城镇化与就业具有相互促进作用。这些研

5、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理清了城镇化与经济增长、 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基本观点是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劳动力 转移都有相互促进关系。但是这些研究都只关注城镇化与经 济增长,或者城镇化与劳动力转移的关系,没有将三者一起 考虑;在研究方法方面,过多使用综述,大多数实证分析也 主要使用国内个别地区的数据,或者只从一个角度进行研 究,没有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比较对照。本文以14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为例(美国、英国、德 国、法国、意大利、波兰、俄罗斯、巴西、墨西哥、日本、 中国、马来西亚、爱尔兰和越南),综合分析城镇化对经济 增长、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分析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及可 借鉴的经验,借以对我国城镇化相关问题

6、提出相应的对策和 建议。二、数据模型及实证分析(一)变量与数据说明1.城镇化水平:URBANo本文使用世界银行世界发展 指标2013公布的各国城市化率数据,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 比重来计算。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我国特有的二元化”国情 下的城镇化,我国城镇化水平以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 表示,以避免在城乡二元化体制下对城镇化造成的高估。2经济增长:GDP0本文使用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 2013公布的人均GDP (现价美元)来表示,采用人均GDP 可以剔除人口规模对GDP的影响。3劳动力转移指标:FIE。由于比较难获取14个国家农 村劳动力转移的数据,本文使用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 2013中第一产业从

7、业人员占所有从业人员的比重作为劳动 力转移指标,第一产业包括农业、狩猎、林业和渔业等,其 占比越小,则相反层面就说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越 多。为了综合考虑各国的个体差异和时间趋势,本文使用面 板数据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以14个国家为横截面单 元,样本区间为19922008年。(二)数据检验1.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为了避免伪回归的问题,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单位根检 验。本文使用Eviews7. 0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时,检验结 果如表1所示。根据结果可知,面板数据中的InURBAN, InFIE, InGDPP都是二阶单整的,记为I (2),说明InURBAN, InFIE, InGDPP非平

8、稳,但是同阶单整,所以有必要接下来进行协整 检验。2.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从世界各国城镇化发展、经济增长和劳动力转移的规律 可以发现,城镇化的提高总是伴随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化的提高,也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 发展,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进而促进劳动力的转移。从现实 的经济意义上来看,不存在伪回归现象。对LnURBAN, LnFIE, LnGDPP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如下(选择序列有确 定趋势,协整方程只有截距的情况)。检验结果说明LnURBAN, LnFIE, LnGDPP的面板数据通 过了 5%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 系。(三) 实证

9、分析1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以经济增长LnGDP为因变量,以城市化水平LnURBAN作 为解释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检验。查F分布表,给定5% 的显著水平下,得到相应的临界值为Fa2 (26, 210)=1.548, Fal (13, 210)二1.770,由于 F21. 548, F11. 770,因此模 型采用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构建模型如下: lnGDPPit=ai+lnURBANitbli+uit,其中 1=1, 2,,14, 992, 1993,,2008;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的结果如表3所示。2.城镇化与劳动力转移以劳动力转移指标LnFIE为因变量,以城市化水平 LnURBAN作为解释变量,

10、进行协方差分析检验。在给定5%的 显著水平下,得到相应的临界值为Fa2 (26, 210) =1.548, Fal (13, 210) =1. 770,由于 F21. 548, F11. 770,因此模 型采用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构建模型如下:InFIEit二ai+lnURBANitbli+uit,其中 i=l, 2,,14, t=1992, 1993,,2008;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的结果如表4所示。3模型结果综合分析从表3,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模型可决系数、F统计 量都很理想,说明模型拟合程度很高。从统计学意义来讲, 这两个模型的效果不错。由于两个模型都是以对数进行回归 分析,所以回归系数分

11、别是经济增长或劳动转移指标对城镇 化水平的弹性。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模型中, 除日本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外,其他国家的回归系数均通过了 5%显著性检验。在模型分析结果中,除日本、波兰、俄国外, 其他国家的回归系数都是正值。日本之所以城镇化对经济增 长的作用不显著,主要是由于日本经济自己的特点:青木昌 彦认为“当日本总就业人口之中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降到 20%以下,它的经济增长率就会放缓”,而且19922008年 也是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阶段,所以日本城镇化对经济增长 的作用被弱化,并不明显。波兰和俄罗斯可能有过度城镇化 的问题,波兰和俄罗斯的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其中波兰失 业率

12、一度高达20%,俄罗斯失业率也一直徘徊在10%左右, 而且俄罗斯工业过多的依赖于能源和高能耗产业,城镇化水 平与产业发展并不合理。从表3也可以看出,不同的国家中 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不同。其中老牌资本主义发 达国家(例如英国、德国、美国)城镇化水平已经很高,经 济增长对城镇化的弹性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这主要取决于这 些国家的经济特点、产业结构。这也说明在城镇化发展后期, 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确定,因此发达国家城镇化对经 济增长的影响与我国不具可比性。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对经 济增长的影响较为一致,与巴西、墨西哥、越南等发展中国 家相比,我国弹性系数为4.51,排名靠后,说明我国城镇化

13、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完全释放,生产率提升不足, 存在低质量城镇化的倾向。从表4可以看出,在劳动力转移指标和城镇化水平的模 型中,14个国家的回归系数均通过了 5%显著性检验。由于 使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所有从业人员的比重作为劳动力 转移指标,所以指标为负数则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城镇 化的提高而转移。除俄罗斯、波兰的回归系数为正值外,其 他国家回归系数均为正值。俄罗斯、波兰依然因为各自的失 业率过高,导致城镇化的发展未能促进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从劳动力转移指标来看,俄罗斯、波兰也有过度城镇化的问 题。在模型分析结果中,发达国家城镇化对劳动力转移的促 进作用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这主要是由于

14、发达国家的农业 人口规模已经很少,且农业现代化程度、技术水平都很高, 便于实现劳动力的转移。但是在发展中国家里劳动力转移较 为缓慢,说明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转移依然有一定的障碍 和困难。其中我国劳动力转移的弹性系数为-0.711066,绝 对值比越南、马来西亚、巴西、墨西哥都低,说明我国城镇 化的发展并没有有效的促进劳动力的转移,存在明显的劳动 力转移障碍。三、结论本文使用包含14个国家的跨国数据面板的计量方法分 析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得出了以下结 论:通过面板数据协整分析,说明不同国家的城镇化率和经 济增长、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从长期来看,城镇 化、经济增长、劳动力

15、就业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通过分别建立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我们发现相对于其 他发展中国家,我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未完全 释放,生产率没有得到提升,且没有有效的促进劳动力转移, 尚未充分发挥城镇化的潜力。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是生 产率未能有效提升,城镇化质量不高,劳动力转移存在障碍。 例如农业技术创新、应用缓慢,制造业规模效应未能完全释 放,服务业层次结构较低;有的地方认为城镇化就是大举建 设新城、拉大城镇框架,不能持续发展;有的地方认为城镇 化率提高就是农民进城居住,赶农民上楼,未能放开户籍, 且对转移人口的公共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对非农产业培育 等重视都不够,因而未能促进劳动力的有

16、效转移。城镇化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劳动 力的有效转移。基于以上的结论,本文认为需要更加关注城 镇化的质量,着力提升生产率,消除劳动力转移的障碍:需 要结合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土地政策等,全面 提高城镇化的经济质量、社会质量、和空间质量。具体政策 包括:1.结合公共服务改革和财政制度改革举措,以人为本, 平等对待,以辖区人口为标准,提高转移人口的基本公共服 务水平;综合考虑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责任和支出能力,建立 农民工市民化的专项转移支付。2以分类指导,因城而异为原则,逐步进行户籍制度改 革,消除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限 制了人口的迁徙和流动;社会的转移支付、城乡的支出责任 都与户籍挂钩,使得财政资源配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综 合考虑城市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可以考虑完全放开小城市 户籍,积极放开中等城市户籍;在特大城市也要推进农民工 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