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面临的自我矛盾及应对策略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3933191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面临的自我矛盾及应对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学生面临的自我矛盾及应对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学生面临的自我矛盾及应对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学生面临的自我矛盾及应对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学生面临的自我矛盾及应对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面临的自我矛盾及应对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面临的自我矛盾及应对策略(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学生面临的自我矛盾及应对策略 刘万伦 黄梦莹摘要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处于迅速发展而又尚未定型的时期,存在着许多矛盾,而这些矛盾会导致中学生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因此需要教育者和研究者加以重视。文章从生理我、心理我与社会我的矛盾,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过去我与现在我的矛盾,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等方面,多角度地探讨了中学生所面临的自我矛盾和心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了有益指导。关键词中学生;自我矛盾;应对策略 G44 A 1671-2684(2019)32-0004-05一、引言自我意识是对自我及其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

2、的意识两部分1。自我矛盾是指不同方面的自我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矛盾和冲突。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而又尚未定型,存在许多矛盾,中学生面临的自我矛盾包括:生理我、心理我与社会我的矛盾,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过去我与现在我的矛盾,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这些矛盾会导致中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厌学、考试焦虑、说谎、斗殴、人际冲突、人际冷漠、固执、独断等,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网络成瘾等。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目前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法律和文件,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

3、类学校也纷纷颁布心理健康教育文件或制订相应的方案,来努力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另外,也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一线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积极地研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等等。关于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矛盾也有很多学者做了研究,如贾晓波2指出,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体特点是:(1)自我评价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提高,但精确性不高;(2)自我设计的自觉性与合理性有所提高,但同时仍有局限;(3)自信心水平普遍较高,但还有一些人自信不足;(4)有自我控制的愿望,但自制力水平不是很高;(5)自我监控意识有所增强,但是监控效果不很理想。这些特点体现了中

4、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存在的矛盾。而路平3则直接指出了中学生自我意识存在的偏差,包括:(1)自我认识失实,可能导致中学生凡事以我为中心,对自己的不足视而不见;(2)自我体验失衡,中学生可能因自我评价过低而导致放弃努力,“破罐子破摔”;(3)自我调节失控,中学生可能因自制力欠缺而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另外,陈伟红4的研究指出了农村中学生自我意识所存在的矛盾:(1)自我认识中的自轻与自大的矛盾;(2)自我体验中的自卑与自尊的矛盾;(3)自我调控中的自强与自弃的矛盾。以上研究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和矛盾,但是他们都仅仅是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心理自我的角度去揭示中学

5、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没有从多角度揭示中学生自我矛盾。也有学者从多角度探讨了大学生自我发展中所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但是他们的研究对象是大学生。目前,从多角度去探索中学生自我发展的矛盾和冲突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研究。本文将从生理我、心理我与社会我的矛盾,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过去我与现在我的矛盾,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等方面,去探讨中学生所面临的矛盾和冲突,并探讨这些矛盾冲突会导致中学生出现什么样的心理问题,以及教育者该如何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二、中学生面临的自我矛盾及应对策略(一)生理我、心理我与社会我的矛盾及应对策略“生理我”是指个体对自身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健

6、康等的觉知;“心理我”指个体对自身的心理特征,如性格、气质、兴趣、爱好、需要、价值观的觉知;“社会我”指个体对自身的关系特征,如个体角色、责任、义务、权利,及他人或社会对个体的期望、个体对他人或社会的期望等的觉知5。中学生的生理我、心理我与社会我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生理我发展相对迅速,而心理我和社会我发展相对缓慢。这是因为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大幅度改善,导致中学生的青春发育期普遍提前,大部分初一、初二的学生都已经进入青春期,身体和生理机能发生急速变化,这也促使他们较早地认識到自身的生理发展特征及变化。同时,目前中学普遍为中学生开设的青春期教育课程,也帮助他们全面和深入

7、地认识生理的自我。但是中学生心理我的发展相对滞后,中学生心理上仍然存在幼稚性,他们对自己的性格、爱好、价值观等还不够了解。有些中学生还存在自恋心理,认为自己是完美的,不能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性格缺陷。他们的爱好大多也是盲目跟风,或者为了能和同学有共同话题而装作喜爱,并不是发自内心真正的爱好。中学生的价值观还没有形成,他们可能会因为想吸引别人的关注而做一些违背主流价值观的事情,如穿奇装异服、故意摆阔气等。中学生社会我发展相对生理我和心理我来说更滞后。许多中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的人,并不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对社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漠不关心,对自己在学校作为学生、在家庭作为子女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也

8、不清楚。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整天混日子,不认真学习,常出入网吧打游戏,在家里也从不做家务,比较自私,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父母,还常和父母吵架,甚至动不动离家出走。可见,许多中学生存在生理我、心理我与社会我的矛盾,这会导致中学生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自卑或自恋、感情用事、人际冲突、叛逆、冷漠等。例如某中学生虽然只有16岁,但是身高已经达到了1米75,比很多老师都高。身体的快速发育使他产生了一种成人感,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很多事情都不再需要父母管束,可以自己做决定。然而,他真的自己做事情时,又总是冲动,考虑问题太片面,常常把事情办砸。慢慢地,他觉得自己这么大了还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真是没用,于

9、是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不愿与人交流,越来越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了,尤其是从不参加公益活动。于是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变得越来越孤独和自私。慢慢地,他在学习、生活和交往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通过这个案例可知,生理我的快速发展与心理我、社会我的不成熟,会导致中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并最终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生理我、心理我与社会我的矛盾,学校、家庭和学生自己要一起努力解决。首先,学校要利用班会课或校本课程为中学生开设心理发展方面的课程,帮助中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心理发展状况。学校也可以利用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等,对中学生渗透价值观教育和社会化方面的教育。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应该及时关注每个中学

10、生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发现有心理或行为问题时应该及时加以教育和引导,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可以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以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这一时期。其次,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情绪波动或行为异常,应该及时了解情况,问询缘由,并加以引导。在孩子因办不好事情而自卑时,给他们无条件的鼓励和支持;在孩子取得一点成功就沾沾自喜时,应及时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不足;在孩子出现人际关系问题时,要鼓励他们主动去关心他人,与人交流。要明白,父母的鼓励与支持能够大大促进中学生的心理成熟。同时,中学生自己也要全面地了解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既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11、,不要认为自己长高了、长壮了就是大人了;不要遇到一点挫折就否定自己,止步不前;也不要因为一点成就就沾沾自喜,目中无人。同时,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敢于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锻炼自己,才能变得越来越成熟。要明白真正的成熟是生理我、心理我与社会我的均衡发展。(二)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及应对策略从自我的主体性来看,自我可以分为主体的我(The I-self)和客体的我(The Me-self),I是行动者或认识者,Me是认识的对象;或者I是主动的观察者,Me是被观察的一方,是自我作为注意焦点的观察过程的产物6。对中学生而言,I是指中学生自己心目中的我,Me是别人眼中的自己。中学生主体

12、我与客体我的矛盾在于: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因此有成人感,希望被当成大人一样看待,希望像大人一样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客观的评价;而家长和老师却认为他们还是小孩子,对他们处处管束,经常唠叨,不放心他们自己独立办事,不给他们自己做决定的权利,由此会产生矛盾冲突。中学生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厌学、逃学、叛逆、网络成瘾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例如,一个中学生这样描述自己:“进入青春期以后,我好像从沉睡中突然苏醒过来一样,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独立于他人、与众不同的人,我拥有自己的尊严、权利和自由。我不能容忍我的父母仍然把我当作一个小孩子,在他们

13、的眼里,我仍然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仍然包办和干涉我的许多事情,其中包括交友。尤其不能容忍他们随意看我的日记,接听我的电话。可以说,进入青春期以来,我的烦恼增多了,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我真想离开家庭,挣脱父母的束缚,到一个自由自在的世界中去。”这个例子说明中学生的主体我已经觉醒,然而由于其父母仍然把他当孩子对待,导致中学生主体我与客体我出现了矛盾冲突,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因此,家长和教师要针对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采用合理的方式和措施帮助中学生面对,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首先,家长要给予中学生一定程度的自主和自由,不要事事都自己大包大揽。要营造一个

14、民主的家庭氛围,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家庭成员看待,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在替孩子做决定时,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即使孩子高估自己的能力而做错事情时,也要能够接纳和包容孩子的错误。其次,教师要理解中学生这一阶段有成人感是正常的,应该尊重他们,平等对待他们,放手让他们自己独立做一些事。同时,教师也应该从多角度了解每一位学生,而不要只是看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些学生可能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是他们体育能力较好,经常代表班级拿到体育比赛的奖项。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不要一味地以成绩的好坏评价一个学生,要多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最后,中学生自己要学会

15、客观评价自己,同时也要理性地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感觉父母或者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不够中肯或客观,应该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直接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只有家长和教师能够理解、尊重和平等地對待学生,而中学生自己也能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才能够减小主体我与客体我之间的差距,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三)过去我与现在我的矛盾及应对策略过去我是指个体对过去的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现在我是指个体对现在的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过去我与现在我的矛盾主要指过去我较为理想,而现在我比较糟糕。这种过去我与现在我的矛盾往往会导致中学生的学校适应不良,这主要存在于初一、高一的新生以及转学的学生当中。通常的情况是:有些学生过去在小

16、学阶段或初中阶段是班级里的尖子生,而考到重点初中或高中后,周围的同学也都是各个学校里的尖子生,自然而然地这些学生可能在新的班级中成了中等生,甚至中等偏下的学生。这些学生原本的优越感、得到老师重点关注的感觉一下子消失了,从优等生一下子变成受人忽视的中等生的落差,会让这些学生难以接受,从而产生心理冲突。例如,某同学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是班级的前5名,高中时她考上了本市重点高中的实验班。实验班一共40多人,每次考试她都排到20几名,考得不好的时候甚至排到30多名,老师很少关注到她。这样的巨大落差使她觉得自己很没用,于是变得自卑,越来越不爱说话。另外,有些学生跟随父母从农村转入城市里上学,由于城乡教育水平的差异,他们很难跟得上班级其他同学。他们在以前的农村学校里可能是整个学校的骄傲,而进入新的学校后,他们的成绩却一下子变成中等,再加上环境的不同,使他们很难适应新的中学生活。例如,某同学在农村中学时成绩是全校的第三名,转到城市中学后,成绩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