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2角的度量说课稿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13079345 上传时间:2021-1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2角的度量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2角的度量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2角的度量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2角的度量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2角的度量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2角的度量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2角的度量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角的度量说课稿今日我说课的课题是:角的度量,选自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学校数学四年级上册其次单元角的度量其次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阐述;一、把握课标说教材(一)、教材位置角的度量是九年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学校数学四年级上册其次单元第 3738 页的内容,教材是在同学初步熟悉角会判定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教材的编排注意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引导同学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学要求,使同学明白和把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忙同学建立空间观念;逐步扩大了同学的学问面,加深对四周事物的熟悉,为进一步学习几何学问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综合考虑教材内

2、容,从同学的实际动身,依照“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制立如下学习目标;学问与才能目标:使同学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培育同学的自学才能、观看才能、实践才能及合作精神;过程与方法目标:对1 度角的熟悉以及比较角大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同学通过学习与操作布满成就感,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使同学想学、会学、乐学;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为:教学重点:熟悉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二、说教法“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现代教学论主见,同学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

3、的过程;在懂得的基础上本课时我力图在结构上有所突破,转变了惯有的老师问,同学答,老师讲,同学听,同学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从而实行了“以情动人、以境吸人、合作探究、自主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其各个环节也利用了直观教具创设“情境”,加强“合作”,让同学在愉悦与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更深层地领会角度量方法及比较角大小的概念;三、说学法我把课堂教学和同学的参加状态、合作状态、思维状态、心情状态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在通过创设情境的趣味性,既让同学感到奇怪,又倍感亲切;在 熟悉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时,采纳同学独立摸索,同桌合作后进行全班沟通,集体合作的方式;在探究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时,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动手、 动

4、脑、动口,主动猎取学问,从而培育了同学的团队精神,自主学习的才能, 动手操作的技能和创新意识;四、说教学程序(一)质疑促趣,引入新课师提出: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的呢?引导同学回答: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 1 和角 2 谁大?谁小?要比较它们的大小,必需知道它们的大小, 老师依据同学的思维动机推动新的学习内容角的度量;(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用小角量角: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黑板上有两个角,角1和 角 2,猜一猜: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呢?引发同学摸索;老师接着提出: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比一比、检验一下呢?老师接着出示一些大小一样的小角:让同学一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用小角量角的

5、验证,并进行活动反馈,让同学实践体验用小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方法;在沟通反馈时,老师意识的提出,用这样方法小角一个一个是零散的,量起来是比较麻烦的;我们能不能创造一种方法,比用小角的方法更加精确,又不那么麻烦,更加便利?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由老师供应材料,同学利用材料,明白比较角的大小除了度量以外的其他方法;使得同学初步感受到了角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 但是比较又是有肯定的规律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同时通过比较,让学 生感受用统一的度量单位(小角)来进行比较的优点与重要性;通过比较,感 受小角这个单位是不够精确的,在数学中仍需要引入更加精确又便利的方法, 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2、导出量角

6、工具:在上个环节的基础上, 我用课件演示 18 个小角拼成的半圆拼成半圆的过程;并引导提问 : 大家认真看这是一个半圆形是由多少个小角组成的?同时让同学明确中心的一个点就是这18 个小角共同的顶点;让同学运用这个工具量角,同学自然发觉用这个工具量角会显现有的角多出一点,有的角会少出一点,也就 自然而然的体验出只有把小角分细一点、小一点,量角才更精确;本环节通过同学“胜利”的探究与比较,让同学感受到用半圆工具“量”的方法的确很便利,也比较精确;通过“失败”的探究再比较,同学再次感受到“分”得仍不够细,仍要再细致一些;层层抽丝剥茧,越来越接近精确的量角工具;使得量角工具的显现是呼之欲出、水到渠成;

7、比较的方式方法越来越精确,同时也更加符合人们探究学问的过程;3、熟悉量角器;我告知同学:为了精确的分出角的大小,我们就把半圆工具里的小角,平 均分成 10 份,一个小角被分成了10 个小小角(课件演示)这样,整个半圆就被平均分成了 180 个小小角;一个小小角就是1 度,这个一度就是我们计量角的单位,用小圆圈表示;我和同学共同写一个一度;然后问同学:一共有多少个一度?我适时提出180 个一度写的密密麻麻的也不好看,为了把它我们可以简化一下;(出示完整的量角器和量角器教具);结合量角器教具熟悉量角器的结构(中心点,内外圈刻度,0 度刻度线, 90 度刻度线);在“熟悉量角器用量角器量角”这样并行

8、不悖的过程中,同学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然而又在不断地生成疑问;整个认知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复杂到明朗”,符合儿童的认知渐进过程;问题的不断提出,又不断地冲击着儿童的思维,使得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学完”了量角器;通过手势等身体言语,精确刻画了“从哪里开头量”的问题,不知不觉间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上的重点与难点;接下来我结合课件展现让同学熟悉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让同学找出量角器上对应的角,4、用量角器量角;为了让同学能精确的量角,我有意识把量角的过程分为5 个层次来进行:1、读角的度数练习(课件出示20 度、40 度、100 度、135 度)老师示范在量角器上找出20 度角(课件演

9、示),强调如以内圈刻度线为起始边,就读内圈刻度;同学找出40 度、100 度、135 度角;这一环节主要让同学明确假如角的一条边与外圈的刻度线重合了,就要读外圈刻度;假如角的一条边与内圈刻度线重合,就要角的内圈刻度;2、利用课件出示一个摆放错误的量角器让同学认读,使同学明确量角的要点,老师结合同学发言板书(板贴:点重合)角的定点要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刻度线也要重合;(板贴:边重合)结合课件修正错误的角的摆放;3、老师用教具示范量角:量上面给出35 度的角,边量边说怎样量的,然后老师示范写一个角的度数;4、同学独立量角完成教材练习;由同学独立量角,再集体校对;5、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10、:用量角器“量”判定2 个角大小是否相同;在同学完成练习后再说一说,通过量这两个角你有什么发觉?使同学体验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岔开的大小有关系;这样设计练习,注意“由扶到放”,由“看图读数看图纠错总结方法拓展学问点”,层层递进,看为练习,实为新知与练习的完善结合,表达了“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边练边学”的特点;全部学问点,都是基于同学的探究活动与发觉自然生成的,同学“吃”得毫不费劲又津津有味;(三)、强化懂得,总结延长为了强化同学对所学学问的感受,我第一让同学自己说说,通过今日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同时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用量角器量三角板的各个角的 度数,再加起来,看看和是多少,有什么发觉?这样一来,同学自己的小结后, 对所学过的学问进行整理,可以培育同学自己归纳总结,既能明白同学的把握 情形,又能培育同学的概括才能;五、板书设计10:1 度方法: 1. 顶点重合2. 一条边与内圈(外圈) 0 刻度线重合3. 看另一边对准内圈(外圈)哪条刻度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