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土地的誓言》-2课时(共7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212379798 上传时间:2021-11-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土地的誓言》-2课时(共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下-《土地的誓言》-2课时(共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下-《土地的誓言》-2课时(共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下-《土地的誓言》-2课时(共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下-《土地的誓言》-2课时(共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下-《土地的誓言》-2课时(共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土地的誓言》-2课时(共7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课题:土地的誓言【课标与教材分析】:1、课标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回顾历史、感受文本、促发情感来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相互合作,相互探究,相互感染,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文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2、土地的誓言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写于1941年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强烈思念之情。调子是悲怆的

2、。【学情分析】:学生已知的:学生有着朴素的、善良的情感,也有丰富敏感的心灵。也有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学生未知的: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教学中应努力唤起其内心的情感,进入情境学习。 对小说这种题材的了解有限。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文章体会文章含义。对学困生的关注:学困生的情感调动是学习本文的前提,有感情的朗读,细心的品读是关键。【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品味语言,学习作者运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语言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加深对家国的热爱之情。【教学

3、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将谈话法、导读法、点拨法、交流质疑法、朗读解惑法等有效结合起来,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教法。【教学媒体】: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要点】本文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够感受到文中丰沛的感情却难以确切地把握理解文意。如果在教学之初由学生朗读课文,可能不易掌握好分寸。其实,教师的表情朗读也是一种处理教材的方式。经过朗读处理之后,课文中飘忽的情感会变得直观可感,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理解。【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课一、 疏通字词默契(q) 泛滥(ln) 怪诞(dn) 亘(gn)古 谰(ln)语

4、 蕻(hng) 镐(go)头田垄(lng) 污秽(hu) 嗥(ho)鸣 蚱蜢(mng) 斑斓(ln) 炽(ch)痛二、介绍背景1“九一八”事变。2东北三省。3写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这场“九一八”事变,由于当时的蒋介石奉行对日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军未遇一枪抵抗就占领了东三省。无数百姓为免遭日军的蹂躏而逃离家园,东北辽阔美丽的江山沃土尽陷日军铁蹄之下。就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依然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遥望着生他养他的故乡,怀着难以遏制的情感,立下了他的对土地的誓言,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文土地的誓言。三、预习作业仿照课文第一节中“当的时候,我想起,我看见,我

5、听见”写一段话。要求:运用排比,描述多种具有家乡特征的意象,运用恰当的形象的富有感情的词语修饰它们,抒发对家乡深情的爱。第二课时 一、导入(在上课前放歌曲松花江上)“九一八”事件后,富饶的关东平原遭到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四处流浪。他们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故乡,才能与家人欢聚一堂。“九一八”事变十年之后,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番壮怀激越的“土地的誓言”。创新支点:引导学生联系歌曲松花江上理解呼告的手法,品味它表达的直接而急切的情感。歌曲更能高效快捷地打动学生,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比老师的讲解好得多。歌中“爹娘啊

6、,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这既是骨肉的离散的悲歌,又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警示。歌曲的播放,不但起到情感储备的作用,作为学习资源,我们要充分挖掘它潜在的价值。善于捕捉这些关键的语句,借助歌曲在表达情感的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检查作业目的:让学生通过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自己家乡的美丽和丰饶,进而感受课文作者对广大的关东原野炽痛的热爱和强烈的思念;并为下面品味形容词和短语的修饰作用作铺垫。方法:请学生读自己的仿写,再请学生评。(过渡到下一环节:下面我们来看端木蕻良笔下的家乡是怎样的。)三、自由朗读目的: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感受课文,形成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方

7、法:学生自由朗读,老师巡回指点。有意识地问学生作者笔下的家乡是怎样的。四、且说且读第一次说话。句式:作者描写了家乡的目的: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熟悉那一片作者深爱的黑土地,以期唤起学生和作者一样的对热土的热爱之情。第二次说话。句式:作者是这样写他家乡的:目的: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作者写作的技巧,从技巧的揣摩中感受作者的感情。方法:老师要适时地点拨或提示。如启发学生从修辞的角度品味,还可以老师自己来一段相对干巴的文字,让学生与原文进行对比。在学生的发言中,老师要适时地牵引、提炼、概括,让学生的发言有发现,有质量。学生可以说:作者是这样写他家乡的:他运用排比,罗列了他熟悉的家乡的景物。作者是这样写他家

8、乡的:他运用了一些很好的形容词。如写白桦林的“参天碧绿”、“标直漂亮”,写高粱用“红布似的”,写豆粒用“金黄的”,写土地用“黑色的”,写天空用“清亮透明”等等。作者是这样写他家乡的:他很自然地运用了人称的变换。如有这样一段:“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解放!你必须站立!”有“她”和“你”这两个人称的变换。五、选点朗读方法:由学生的发言过渡到对那些美句的朗读。读的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在学生朗读时,要有技法传授,要有多种形式,要有学生评点,可让学生赛读。目的: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深化文章的情感。六、再次说话句式:我知道了:或我感受到:目的:让学生

9、说发现的话,说感受的话,表达阅读感受,强化阅读体验,进行情感教育。学生可以说:我知道了:作者通过描绘家乡的景物,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我知道了:作者通过描绘家乡的景物,表达了要收复江山的愿望。我知道了:作者通过描绘家乡的景物,表达了对家乡被侵略的愤怒。我知道了:作者写的是一篇关于土地的誓言。我知道了:作者的誓言是:一定要解放家乡,让家乡站立!我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沉的爱。我感受到:作者运用的一些表达技巧,是为了来表达自己浓烈的情感。我感受到:文章的一些写作技巧,其实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我感受到: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在写作时要推敲词句。我感受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一句中“埋葬”一词好美。

10、七、课堂小结(可由学生的说话,自然地过渡到对课堂的小结。)是的,这篇文章是作者关于土地的一番誓言,表达了一个爱国作家对故土的深情,也表达了一个爱国作家对家国的责任,也表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更加热爱我们脚下这片富饶的土地,也成为一个会表达情感的人。八、 作业布置 A学检基础部分。B透过重重的历史帷幕,先烈们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我们,目光中充满了忧伤、关切和期望。那我们该对先烈们说些什么呢?写一写你心中的感受。【板书设计】:土地的誓言语言:形容词动词排比人称变换情感:热爱眷念愤怒愿望【资料宝藏】1.拓展阅读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

11、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背景介绍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武装进攻,接着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武装侵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1931年月18日晚,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当时,蒋介石正集中力量进行反

12、人民的内战,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本侵略者妥协退让。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命令,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当晚,日军攻占北大营,日占领了整个沈阳城。 接着,日军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东北军基本上不战自溃。1932年月日,日军占领锦州;月日,占领了北满最大城市哈尔滨。至此东北三省全部沦陷。1932年月,在日本帝国主义卵翼下,在长春建立起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从此,日本帝国主义把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全面加强政治压迫、经济掠夺、文化奴役,使我国东北3000多万同胞,惨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

13、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

14、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1936年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 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战。 3.东北三省东北,位于我国山海关以东以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亿1千万,约占全国人口的8%。 东北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特产资源极其丰富,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誉满中外,人参、鹿茸等珍贵药材的产量及质量居全国之首,

15、灵芝、不老草名扬天下,松茸、猴头蘑、熊胆粉等深受国内外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东北是片富饶的土地,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域资源以及浩瀚的“祖国林海”、我国最大的林区和木材工业还有种类繁多的珍稀野生动物。 东北平原在大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和内蒙古的一部分。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由三部分组成。北部叫松嫩平原,南部是辽河平原,东北部是三江平原。南北的两块平原又合称松辽平原,是东北平原的主体。由于它们是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所以地面平坦,海拔多在200米以下,站在平原上遥望,平畴沃野,麦浪如波,好一派辽阔大平原的景象。东北是我国一个重工业的生产基地,其中以设备和原料生产尤为重要。主要的工业有钢铁业、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飞机制造业、军用设备制造业等。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