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指瑕-2页

上传人:sq****j 文档编号:211680957 上传时间:2021-11-1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指瑕-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指瑕-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指瑕-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指瑕-2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指瑕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 年初审通过、人教社2006 年 11 月第 2 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有如下内容愚以为值得商榷:诗歌之部第一单元“推荐作品”中,选自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版)的越中览古 ,第二句是: “义士还家尽锦衣” ,而我们通常见到的版本,该句多是“战士还家尽锦衣”。诗歌之部第三单元“赏析示例”中,同样选自上述版本的李白的将进酒第18 句是:“但愿长醉不用醒” ,而我们通常见到的版本,该句多是“但愿长醉不复醒”。散文之部第四单元“自主赏析”中,选自樊川文集(上

2、海古籍出版社1978 年版)的阿房宫赋第二段,有一句是“有不见者,三十六年”,而我们通常见到的版本,该句多是“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诗歌之部第三单元“自主赏析”中,所选李贺李凭箜篌引,课下注释对李贺其人的注释文字是这样的:“李贺( 791817) ,字长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是没落的宗室后裔。终身抑郁不得志, 27 岁就去世了。”古诗文存世时间较长, 在流传的过程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版本,这很正常。我这里想说的是, 在教材编者将这些有着不同版本的古代诗歌散文内容编入教材,供高中生使用时,能否考虑得更周全一些,从而将负面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笔者孤陋寡闻, 手头也没有

3、更多的藏书资料供我查阅考证。但我冒昧的认为,教材编者在采用上述版本编写教材时,忽略了以下问题: 1、 “义士”和“战士”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商务印书馆2005 年第 5 版现代汉语词典第1612 页和第 1714 页对“义士”和“战士”的解释是: 义士 :勇于维护正义的人;侠义的人。 战士 : 军队最基层的成员;泛指从事某种正义事业或参加某种正义斗争的人。勾践被夫差打败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举国上下,发愤图强,同仇敌忾,最终报仇雪耻,锦衣还家。从战前动员来看,尽管“三千越甲”是为“

4、义”所激,士气高昂,但由“将帅二三子夫妇已蕃”可知,他们本是越国的臣民,国家有难,慷慨以赴,本属分内之事,情理之中,何“义”之有?称凯旋而归的将士为“义士”而非“战士”,不亦惑乎?因此,愚以为还是采用“战士”的版本为好,以免产生歧义,导致误解! 2、将进酒 中 “但愿长醉不用醒” 一句,我们通常见到的版本多是“但愿长醉不复醒” ,也有“但愿长醉不愿醒”的说法。那么,哪种说法最切近文意呢?愚以为当是“不复醒”。因为“不用醒”是“不需要醒”, “不愿醒”是“不愿意醒”, “不复醒”是“不再醒来”。李白厌恶黑暗官场,放浪形骸,寄情山水,“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他当然希望一醉方休!而“不用

5、醒”文意则显突兀:一则“需不需要醒”似乎受客观条件制约,而此句则完全是直抒胸臆,只有“愿不愿、想不想”的问题,与客观需求无关;二则“长醉”状态下应是无意识的,至少意识比较弱,不管客观上需不需要,主观上实际是“醒”不了的。而“不愿醒”中的“不愿”与“但愿”对举,这样似有割裂文意之嫌:只愿意长醉下去,不愿意保持清醒。换句话说,就是只愿意长时间保持醉酒状态,不愿意头脑清醒的混迹官场。看似说得过去, 其实在原句中,“但愿” 两字统领后边所有文字“长醉不复醒” ,其中“不复醒”是对“长醉”状态的进一步阐释!3、 阿房宫赋第二段中,到底是“有不见者,三十六年”好呢,还是“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好?要搞清楚

6、这个问题,先得从“得”字的意思说开去。随便翻开一部古代汉语词典 去查, “得” 字有一个最基本的义项,就是“能,可能”,例子不用多举。 在该句中,联系上下文的语境,从“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 缦立远视, 而望幸焉” 可知, 天天涂脂抹粉、梳妆打扮之后翘首以待的宫女们盼望始皇帝驾幸自己处,那就像大旱之望云霓,赤土之盼甘霖,是殷切盼望见到而不能见啊!不仅文意豁然,而且主动被动昭然!可“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能表达出这番意思么?相反,它只有两种解释:皇帝不想不愿见宫女,宫女不想不愿见皇帝。而这两种解释既不合文意,又不合情理!所以,愚以为还是“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好!4、至于李贺的注释性文字,认为李

7、贺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这简直是一个常识性的低级错误!因为, “陇西” 只是李贺的祖籍。既然如此, 为什么要说李贺是陇西人呢?李贺( 790816) ,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他是唐宗室后裔,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又因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称之为李昌谷。他 18岁到东都洛阳,以 雁门太守行 拜见韩愈,备受赞赏,遂声名远扬。21 岁参加河南府试,被荐举进士,但遭小人的嫉妒和攻击,说李贺父名晋肃的“晋”与进士之“进”同音,犯家讳,依据礼法惯例,应避讳不得参试。李贺被迫放弃了考进士的

8、权利,断绝了仕途之路,以后他一直陷于抑郁痛苦之中。后经人推荐,到长安任从九品的太常寺奉礼郎,地位卑微。李贺不堪屈辱,任期未满就告病辞官。年仅27 岁,就病卒家中。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有高轩过、 雁门太守行 、 罗浮山人与葛篇等。其作品集为李长吉歌诗。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具一格,被称为“长吉体” 。更重要的是, 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尚存李贺故里的一些佐证:昌谷今名无存, 居考证应为今宜阳县三乡乡。李贺故里当在连昌河东的西柏坡村。这一带村落相连,绿竹成园,有的竹园超过百亩大,与李贺诗歌所写相似。1992 年 10 月,西柏坡学校落成了高3.29 米的李贺雕像。连昌河西岸有唐塔一座,砖结构九级密檐式,高十余丈,下部砖刻浮雕完好,为五花寺(即连昌宫)遗址,旁有汉山云刹光武庙。当年的名人权贵和文人学士武则天、唐玄宗、韩愈、白居易、元稹、杜牧等均在这一带留有诗文。综上所述,愚以为,以上注释应该实事求是改正为:李贺( 791817) ,字长吉,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世称“李昌谷” 。是没落的宗室后裔。终身抑郁不得志,27 岁就去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