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树导学案

上传人:1810****630 文档编号:211147356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那树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那树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那树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那树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那树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那树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那树导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那树导学案 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的名作。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语文网整理了那树导学案,下面,跟语文一起来学习那树导学案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那树导学案由我整理,仅供参考: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这篇散文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描写了早期的大树、近期的大树和现时的大树。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以第三人称客观地叙述大树的故事,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表情达意尽量

2、节制而含蓄,使文章意味深长,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的思想感情来。 (二)学法引导 本文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需要反复阅读和认真揣摩、品味。既要把它当做语文材料来看待,学习它的遣词造句、精妙构思,又要把它当作认识自然、透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教科书来看待,培养自己正确的思想、健康的情感和审美观念。 由于本文思想深刻,感情含蓄,所以朗读时感情不宜过于强烈、奔放,而要深沉,有力度,有余味,因此要注意把握情感分寸。 (三)审美鉴赏 含蓄隽永的语言美。 本文对树怀有深深的敬意、赞颂,对人类文明的发展给大树带来令人痛心的命运怀有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但文章没有采取直白的议论和直接抒情的笔法,而是代以

3、客观的叙述和生动的描写,既真挚感人,又意味深长。比如,写电锯锯树时: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本来很平常的一件事,却描写得令人惨不忍睹。把锯树说成屠杀,把锯树人说成刽子手,把清理废墟说成葬礼,从字里行间流露了的爱憎褒贬,含蓄地揭示了锯倒一棵亲近人类、善待人类的大树,有违仁义之心地思想。而借清道妇之口讲述蚂蚁国大搬家,使场面更是充满悲壮的气氛,其实动物王国的恻隐之心正是的恻隐之心地体现。 (四)重点难点突破 1、 从描写工人伐树的句子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思想感情? 析设计此题,意在训练对关键语句的揣摩能力,培养语感。 参考答案含蓄地表达愤恨、悲哀之情。 2、 怎样理解文中所

4、写的蚂蚁国的故事? 析设计此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加深认识,体会选材、谋篇的匠心。 参考答案在这篇文章中对那树饱含着崇敬之情。在写到那树惨遭砍伐的悲剧场面时,引用当地人的传说,细致地描写蚂蚁国里的事情,推想其用意似在于:一是动植物有预知的能力,比人类还更有灵感;二是创造一种悲壮气氛,表明动植物世界有友爱,而人类有时极其缺乏友爱,形成鲜明对比。怀着敬意来写这件事,字里行间带着深情,如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让人看到老树的悲哀和富有同情心;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把蚂蚁国民认作一个民族,就像人类一样的民族,显然是怀

5、着敬意的。 3、对文中那树有怎样的价值和品格,和交通专家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你是怎么看的?请就此展开讨论。 析本题要求通过认真阅读和思考,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抓住课文的主旨。并大胆地表达个人的看法。 参考答案那树经久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最重要的,它绿化大地,荫庇百鸟,护佑人类,只愿给予,从不索取,无私地奉献,表现了高尚的品格;它还有预知自己命运的功能,在自己面临杀戮时,也要保护自己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迁徙,表现一种爱心,一种高尚的品格,对人类有着巨大的价值。 对那树怀有深情,认定大树的价值和品格,交通

6、专家却认为它有害无益。个人看法(略) 4、 在人类文明迅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析此题旨在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学会迁移,学会分析和思考。 参考答案略 二、自学阶梯评估 达标训练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屹( )立不动 倒坍( ) 引颈受戮( ) 豁然开旷( ) 虬( )须 周道如砥( ) 2 语句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中咬骨粉和呻吟这几个词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倾向? 3、 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假如没有了绿,小鸟就没有了家园,我们目之所及全是灰白色,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4、文章第一部分

7、,从哪三个方面描写早期的那树的?表达了对那树怎样 的感情?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 计程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

8、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树旁的公共汽车站搬了,树下的水果摊搬了,不远处的幼稚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子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大地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廿万个脚印,任凭在那枝丫间跳跃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礼,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

9、。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60英里的速度,对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再多言。- 1.第段中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一排一排挨过来,这样写,意在表达什么? 答:_ 2.第段中说树是世袭的土著,是大地的效死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答

10、:_ 3.从全文看,上帝对那树施洗礼时所说的话,有的实现了,有的没实现。(1)没实现的是什么?(2)没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开头两段写那树虽老但生命力依然旺盛,这些内容为后文写它被锯倒并被肢解分裂作了铺垫,从而引发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B.第段电锯从树的躁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运用拟人的手法,描述了大树的惨遭砍伐,表现了人的愚昧和冷酷。 C.本文描述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奉献,最后毫无怨言地引颈受戮的过程,歌颂了它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一切都要为了发展的主旨。 D.通篇不发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是本文一大特点。那

11、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5. 老树是通灵的,他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他们远征而来。假如你是蚂蚁家族的一员,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怎样?想象一下蚂蚁和大树互相倾诉了些什么?(不超过100字) 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杜 鹃 郭沫若 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

12、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 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且比母莺还大。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

13、。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人的智慧和莺也相差不远,全凭主观意象而不顾实际,这样的例证多的是。 因此,过去和现在都有无数的人面杜鹃被人哺育着。将来会怎样呢?莺虽然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人是应该解答而且能够解答的。 1936年春 1. 文章前四段主要概述了 2. 简述杜鹃鸟的外貌和生活习性。 3. 用文中一个成语概括杜鹃鸟的丑恶品质: 。 4. 对文中现在的人面杜鹃所指,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当时侵入中国的日本侵略者。 B.当时社会上穷凶极恶的杀人犯。 C.当时的国民党反动当局。 D.当时鼓吹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反动文人。 5. 你认为写作目的是什么? 以上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那树导学案的全部内容,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设置。最后,祝大家学习愉快! 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