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方法之探究教学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1135489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方法之探究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教学方法之探究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教学方法之探究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教学方法之探究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方法之探究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方法之探究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学方法之探究教学探究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不仅有特定的形式,而且蕴涵着 代表其特质的教学精神。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探究教学往往存在着许多问题,深 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必将有助于探究教学 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使课堂教学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一、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1、有探究教学的程序,却没能体现其精神实质探究教学有着不同于其他教学方式的实施程序。一些教师在采用探究教学时,整 个程序虽然没有缺少一个环节,但教师为了让学生尽快学到知识,每个环节仅仅 匆匆带过。教师心目中所关注的仍然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 点。知识口标虽是探究教学所要达到的

2、重要目标,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在探 究活动中是否获得了深刻的情感体念、态度生成乃至整个生命的成长与发展。如 果教师形式上采用探究教学,而关注的仍是知识的掌握,而非学生完整的生命成 长,那么探究教学就失去了其重要的精神内涵。2、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却没给学生口主学习的空间在采用探究教学的课堂上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给了学生探究的时间,让 学生经历整个探究的环节,但整个过程,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意图,遵循教师制 定的方案,探究教师提岀的问题,得出教师想要的结论。教师每一歩都牢牢掌握 着教学的支配权,学生白主的空间非常狭小,几乎没有口己做决策的机会和权利。 在这样的探究教学中,学生冇探究的时间却无

3、自主的空间。而唤发学生自主学习 是探究教学的基本精神所在。探究教学不是让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结论,而是让 学生自己去探索,其出发点就在于唤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自主性发展提 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中自己去质疑、判断、分析、比较和概括,在遇到 困难与挫折时口主选择、口我担当。3、主张学生自己探究,却不能善等学生的差并探究教学是让每个学生自己去经历、体验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 会有与众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一方面,他们的探究过程与教师设想的会有弟距, 毕竟学生与教师在观察现彖、思考问题、分析决策等方而存在差异;另一方而, 由于不同学生在学习需要、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优势方面各不一

4、样,因而 每个学生的具体探究过程以及从中获得的体验也就各不相同。然而,教学中一些 教师往往忽视这些差异,要求所冇的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在同样的时间内采用 同样的方法、以同样的速度找到同样的答案,达到同样的水平。当学生得出与教 师意见不一致的答案时,教师总是急于否定强求一律;当学生用各自的方式与路 径进行探究时,教师不能信赖、接纳、期待毎一个学生,而只是把赏识的目光投 向其心目中的“优等生”。4、主张学生自己探究,却不能宽容学生的失误一些教师在采用探究教学吋,虽然给了学生尝试探究的机会,但对学生的失误却 缺少宽容。因为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寻找知识、诘 问知识、评判知识,在

5、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疑问、困难和障碍,会遇到挫 折和失败,茯至会出现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找不到确切答案的现象。然而也正 是这个过程给了学生从错误、挫折和弯路中学习的机会。教师的宽容能让学生在 探究活动中有-种心理安全感,愿意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而不用担心被挖 苦、嘲笑;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即使在探究中遭遇失败也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一 定会成功。宽容能增添学生的门我效能感,使他们感到白己有价值、被尊重,从 而愿意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即使任务艰巨也不畏惧、退缩。若是教 师缺少宽容,不仅会使学生失去了从错误中学习知识的机会,而且会使学生丧失 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积极探索的欲望。二、 实施探究

6、教学的策略引领课堂中探究教学的基本程序可以概描为:“问题一探究一反思”。它们有和对的灵 活性,既可以贯穿于整节课中,也可以体现在某个教学环节内,多次循环使用。 在此程序中,教的活动包括组织学习活动,促进思维开展,唤醒学生潜能等;学 的活动包括观察、操作、猜想、联想、推理、交流等。如何使以上教学活动能得 到有效实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增强探究动力有问题才会激起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任何问题的出现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所谓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Z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或“冲突”, 将他们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之形成问题意识,激发认识冲突。小 学数学大多可以

7、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教师可以通过对学习内容采取背 景化和丰富化的处理,为数学知识找到紧密联系的“原型”,引导学生调动已冇的 经验來理解数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创设问题情境要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 态投入学习活动,提出的问题应紧紧围绕教学口标,且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 要努力选择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具有引发思考悬念的内容, 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但要避免夹杂无关的内容和“无病呻吟”的思想教育。2、提供活动时空,优化探究环节为学生提供口主探究的活动时空是课堂探究教

8、学的中心环节。学生是否积极地参 与探究活动,以及探究活动本身质量高低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探究学习的优劣。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从以下儿方面入手:(1)捉供探究材料。小学生具冇强烈的好奇心,总想通过动手触摸等手段来达 到探索周围环境的目的,并在探索的同时产生一种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及与同伴 分享发现所带来喜悦的强烈愿望。事实上,必要的材料是激发、引起探究经历的 一种有效载体。为此,教师要注重选择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具有多方面联系的材 料,以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探究,使学生从一些较为复杂的材料或信息中, 亲历探究过程并发现规律。(2)确定探究形式。数学课堂探究性活动的形式一般有:A、学生独立探究。

9、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念,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进行探究和发现, 对探究的问题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独立探究的0的不仅仅是获得数学知 识,而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门主意识,培养学生 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B、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个体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对 某些问题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再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这样,一方面可以 让学生在小组或班集体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探究过程,满足自我表现的 欲累,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师生的 情感在交流中升华,思维在交流中互融,成果在交流中分享。(3)选择探究方法。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

10、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 A、操作引探。通过创设富有挑战性的、能激起学牛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引导学 生主动地参与动手、动口、动脑的操作活动,从而建立概念、发现规律、启迪思 维、感悟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程序为:问题一操作 发现一结论。B、猜想验证。让学生根据已冇的知识经验和材料,对数学问题 进行大胆猜想,寻找方法,合理论证;亲历论证过程,体验“冒险、创造、发现” 的喜悦,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活动程序为:问题一猜想(假设)一论证一 结论一评估与交流。C、观察归纳。让学生从已冇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整理、 分类、观察和门组算式等,从大量的具体事例中归纳和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

11、。通 过这样的探索与发现、观察与分析、归纳与验证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使学生掌握 探寻客观世界某些规律的思想方法。活动的程序为:举例一观察一归纳一验证。 D、类比联想。让学生通过类比及联想的思维方法,沟通新I口知识的联系,发现 数学原理和方法,进而推演岀结论。这样,冇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知识 迁移能力。活动的程序为:提供I【知一联想迁移一验证结论。3、经常评价反思,感受探究活力学习数学也是一种体验活动。为此,提供足够的时空让学生去反思和体验探究发 现的过程是十分必要的。(1)小组评价。在交流过程中,可以经常问学生:“你对其他同学的探究成果 如何评价? ”等,以此引导学生开展积极评价。这样,一

12、方面可丰富学生的活动 经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促进学生在认同、批判不同观点的过程中 学会欣赏、接纳他人,学会评价,形成健全的人格。(2)自我反思。即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审视和反省:我是怎样进行探究 的?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述有哪些疑惑?这种审视和反省,是学生对认知活动的 自我意识和自我反馈,进而根据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学生对自 己的学习过程加以反思,一方面有利于自己深刻认识所经历的各个过程和步骤, 形成认知结构,总结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自我调控的意识 和能力,增强主体意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总Z,探究教学其终极冃标是:促进学生能够口主学习、独立思考、学会求知; 分析问题、动手实践、解决问题;敢于发问、敢于探究、学会发展;参与竞争、 努力超越、学会生存。成功源于梦想,成功源于选择。选择不对,努力白费。时机+平台+系统+努力=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