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情节及错简初探

上传人:1810****630 文档编号:210608464 上传时间:2021-11-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雀东南飞》情节及错简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孔雀东南飞》情节及错简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孔雀东南飞》情节及错简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孔雀东南飞》情节及错简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孔雀东南飞》情节及错简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雀东南飞》情节及错简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雀东南飞》情节及错简初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孔雀东南飞情节及错简初探 本文选入朱东润编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内,也是中学语文课本中传统篇目,亦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各种选本自玉台新咏起,千百年来,对其中两处大的错简,注家都未说清楚;近代选用此篇者,并标点亦有失误,致使情节不能使人信服,因为是始终站在焦仲卿夫妇立场,不可能歪曲女主人公的完美形象。本文就此两点,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说明这种说唱文学是属于数落山坡羊曲调的,它的特点是:唱唱说说或唱唱评评。而原文第一段,不仅没整理错简,而且把唱诗人的评论及由焦妻转述焦母的话一律标点成焦妻的话。原标点是这样的: 十三学织素三日断五匹,大人故

2、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趋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如果按这种标点,那么这次离异是女方先提出的,而且怨气相当大。这与下一段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女行无偏邪,何意致不厚及焦母的槌床便大怒的情节,根本说不通。因为: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和原诗最后两句,都是或说唱人的话,必须放在引号之外。 而妾不堪趋使以下,本是夫妇见面,向丈夫转述婆婆的打算,其中便可白公姥是主谓颠倒句,下面三句是焦母的话,总起这四句是错简,为使与原诗第二段情节吻合,必须如下标点及整理: 由十三学织素大人故嫌迟用引号括起来。 由妾不堪趋使及时相遣归作如下整理及标点: 便可白公姥:妾不堪趋使及时相遣归。

3、 其次: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中华书局版,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第页,曾引余冠英、闻人倓、李因笃、陈祚明四位的解释,试图从语句结构入手,今引用如下: 媒人去数日,引余说:这句是说媒人回复县令后离去。县令和刘家说婚的事到此结束。至于去数日则解为媒人去后又过了几天,是下句全句的附加成分。 下句的寻遣丞请还的遣字主语是县令,县丞是县令派遣县丞(县令以下较高的官吏),请指请示太守,闻人倓说:县令因事而遣丞请于太守也。此连上文言县令在媒人离去的几天后随即

4、派县丞请示太守。还,县丞请示太守之后,又回到县中。请和还的主语都是丞。并加案语:丞请还又是一个连动结构。云云。 谨按:仅上面所引的两句的解释,就有不少值得商榷的问题: 第一、县丞这个官职,并不仅限于县级官署设置,府县都有,上面专家解释显然只认为县级官署才设置此官。 第二、即便解为县令有事派县丞去请示太守。什么事呢?没说,也不可能说出。其实不外两类事:一类是与说婚没有关系的事,即行政上的事。一般都知道,与本题无关系的事写入文章是不符合写作的起码要求的;一类是与说婚有关系的事,那么就更费解了。县令要给儿子说亲,谁也知道用不着请示太守,况且余已说:县令和刘家说亲的事,到此已结束。而且下文也的确是太守

5、遣丞说亲呀!那么,为什么穿凿县令因事而遣丞请太守也的情节呢?我个人认为还在请、还这两个字上。在古典诗文中诸如请、谢诸字,很多地方是不能用该字的涵义解释的。在一般情况下,除表示是恭敬语气外,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请问,请想等等,实际就是问和想;而还,在古典诗文中不乏作来解的例子,此句就是一例。寻遣丞请还,实际是太守马上打发县丞来做媒来了,这样理解在情节上非常清楚;在作用上,这样安排是为了强调兰芝姑娘的美貌与温顺的性格,轰动左近,俗话有好女撂不下摊儿,正是这个意思。所以遣的主语是太守而非县令。这段的语言环境,都是站在刘家角度说的。即县令的媒人走了,太守的媒人又来了。至于递系结构、连动结构云云,于此是

6、次要问题。主要问题是错简。不把情节弄清,内容必矛盾,这种节外生枝的解释,实际是强作解人。 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两句,该资料的解释和上面同一病状,大部分读者都知道焦仲卿妻名刘兰芝,而家字古训作姑或闺,兰家女犹今之兰姑娘,这是对刘的爱称,今俗也是称名不称姓的。于此,可见弄清眼面前常用字的训诂对治古典诗文还是必要的。而该参考资料仍愿从语言结构入手,说:上句说的主语是县丞,闻人倓说:言继承先人户籍,世有宦学涖官之人也,接着引余冠英说:以上二句是县丞向县令建议另向兰家求婚,说兰家是官宦人家和刘氏不同。意谓兰家女儿门第出身好,可以配县令的儿子。并加按语说:余说是。旧说以兰为刘字之误,但改字之后,上下文仍

7、难贯穿,不及余说明顺可读,云云。诸想:乐府民歌中无名氏的们,绝对不会有封建士大夫的门第观念,这由陌上桑罗敷夸夫一段在文章中的用意完全可以肯定。那么,又为什么出现兰家的说法呢?除上面说的在训诂上出现了忽略之外,更大的原因是把语言环境搞错了,其实,这是太守派遣来的大媒县丞到刘家说的话:自己介绍干什么来了,是听说有位兰姑娘被遣宁家,我来保个大媒。并不是对县令说的。承籍有宦官一句是错简应放在直说太守家句后。说的是太守的家世。此不一定是事实,但采用了媒人嘴而已。 接着,把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强作一组,仍是从主语等等上强作解人,说:第一句云的主语是县丞,这些话是对县令说。第五郎是

8、太守的第五个儿子;第三句遣的主语是太守;第四句:主簿是太守府中主簿、通语言传达太守的意见。余冠英说:以上四句是县丞告县令已受太守委托,为他第五位少爷向刘家求婚,这委托是府主簿传达的。下四句便是县丞到刘家说媒的话。接着又补充说:此四句大意是说,县丞又向县令道:太守的五公子一向娇贵安逸,还没有结婚;太守派我当媒人去刘家说亲,这是太守让他手下的主簿向我传达的云云。这真是俗话说的你不说我还明白,你一说我倒糊涂了。试想,县丞既然向县令说兰家比刘家强多了,好像他要给县令去兰家说亲去,然而没去,反而搬出太守这位上级委派自己去说刘家姑娘。这究竟是存心给高官拍马屁,还是存心和县令开玩笑?不是说过县令与刘家婚事到

9、此已经结束了吗?不但这里凭空添出兰家毫无着落,而又把县令拉过来受奚落,民歌们不但无此庸俗见解,而且也没这种闲心肠。 该资料对末四句还算未弄错情节,但却又引李因笃说:直说明是以威临之。我感觉不到两次提婚中有丝毫以威临之的气味! 下面,我把这段错简作如下整理: (县令的)媒人去数目,(太守)寻遣丞请还。 (太守听)主簿通语言,(因而)遣丞为媒人。 说有兰家,(家训姑或闺)女(类似美妙世无双意) 直说太守家,承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类似精妙世无双意) 有此令郎君,娇逸未有婚。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我认为,研究古典诗歌,重理也要重情。首先要理清原作情节,使青年省时获知。管窥蠡测,权当抛砖。 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