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硕士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_1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84038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硕士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_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业硕士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_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业硕士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_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业硕士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_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业硕士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_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业硕士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硕士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_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业硕士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 摘要:对2016年全国12个省份17所高校的专业硕士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近八成的毕业生落实了就业,七成左右的毕业生对就业结果表示满意;男性,读研目的性和导向性明确,商务类、工程类和公共服务类专业的毕业生,成功就业的概率更高;在高校或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国有企业等单位工作,从事管理与服务岗,学用相关度和期望吻合度高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高;高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质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实践导师参与指导的程度等会对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关键词:专业硕士,求职结果,就业满意度基金项目:国务院学位办

2、委托项目“研究生培养质量反馈与跟踪调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及质量保障运行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6YJC880033)一、引言专业硕士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990年设置第一个专业硕士学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开始,截止到2015年,我国已有专业硕士学位40种,涉及经济、管理、工程、法律、农学、医学等多个学科和方向。从培养规模来看,2015年的专业硕士招生规模为381329人,比2010年的226809人增加了154520人,增长率为68.13%,已占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55.24%。1面对如此庞大的培养规模,专业硕士

3、的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一直受到各方的关注,对专业硕士就业状况的调查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目前,国内学者对专业硕士的就业问题进行过一些调查。如于苗苗等人的研究表明工商管理、建筑学、法律、教育等专业硕士的就业率较高,有八成左右的毕业生可以实现直接就业,但仅六成左右的毕业生对就业结果较为满意。就职单位以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为主。2张文玺等人的研究认为专业硕士对所受教育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满意度不高,学校的培养教学对就业竞争力有重要影响作用。3而古继宝的研究表明学位论文训练对专业硕士就业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4刘进等人指出地缘、年龄、业缘、教育体制和智育水平会显著影响硕士生的就业结果。5但总体而

4、言,对专业硕士就业状况和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调研较少,缺少大规模样本数据的支持,对目前我国专业硕士的整体就业状况还缺乏精准的把握。因此,本文在全国范围内对2016年毕业的专业硕士进行了抽样调查,重点关注专业硕士的就业现状以及影响专业硕士求职结果和就业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以期发现专业硕士就业当中存在的问题与特点,为提高专业硕士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提供参考。二、样本与变量(一)样本说明本次调查时间节点为毕业生离校之前,即在6月份开展问卷发放工作。在调查样本选取上,本研究以院校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并兼顾院校层次、院校所在地区、院校专业特色及院校在研究生培养规模上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最终抽样院校为12个省份

5、的17所高校,东部地区包括广东、南京、上海、北京、辽宁和浙江的7所,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湖南和安徽的6所,西部地区包括陕西、重庆和甘肃的4所。其中原“985”高校8所,原“211”高校5所,一般院校4所。目前,专业学位尚未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对专业学位的分类既要反映其学科背景特征,还要联系对应的行业与职业特征。6为此,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本研究将40种硕士专业学位按照学科背景和职业特性划分为六种专业学位类型。这六种专业学位类型分别为:1.商务类。包括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工商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审计硕士专业学位。2.公共服务类。包括城市规划、社会工作、

6、公共管理和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3.工程类。包括工程、建筑学、农业、风景园林和林业硕士专业学位。4.法律类。包括警务、军事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5.教育文化类。包括教育、体育、应用心理、汉语言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和博物馆、艺术硕士专业学位。6.医学类。包括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中医和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因本次调查不涉及军事类院校,未包含警务与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故本次调查所涉及的硕士专业学位有38种。调查共计回收有效问卷9230份。在有效样本中,男、女毕业生比例分别为53.4%和46.6%;重点高校和非重点高校(为便于分析,将原“985”和“211”工程

7、高校划分为“重点高校”,非“985”和“211”高校划分为“非重点高校”)毕业生比例分别为86.8%和13.2%;东部地区毕业生占30.5%,中部地区毕业生占45.1%,西部地区毕业生占24.0%;商务类、公共服务类、工程类、法律类、教育文化类和医学类的毕业生占比分别为22.4%、8.5%、45.3%、7.1%、12.0%和4.6%;全日制专业硕士和非全日制专业硕士比例分别为82.1%和17.9%。(二)变量说明在本研究中,因变量为求职结果和就业满意度。求职结果指毕业生是否成功找到了工作。就业满意度指毕业生对就业结果的满意程度,专业硕士的就业满意度是对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检

8、测指标,本研究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就业满意度进行测量,分为“非常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五个等级,对应分值为15分。本研究将影响专业硕士就业状况的因素分为五类(见表1),分别为个体特征、教育特征、就业指导、实践条件和工作特征。个体特征主要包括毕业生的性别、民族和求学动机变量;教育特征主要指毕业生就读院校和专业背景,包括学校层次、学校所在地、学位类别、就读年限、入学方式等变量;就业指导主要考察学校对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的质量,由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结果进行测定;实践条件指学校为专业硕士提供的实践教学的平台和条件,分别为“实践环节的学

9、分比例”、“实践基地的条件和资源”、“实践过程的管理和服务”、“实践导师的专业水平”、“实践导师参与指导的程度”,也由毕业生的评价结果进行测定。工作特征因素既是就业状况调查因素,也是就业相关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毕业生工作地点、工作单位性质、工作岗位性质、硕士所学专业与从事工作的相关度状况(学用相关度),以及毕业生实际找到的工作与期望中想要从事的工作的吻合度状况(期望吻合度)等。表1 解释变量说明因素具体变量变量和对照组说明个体特征性别男和女(对照组)民族汉族和少数民族(对照组)求学动机为更好的职业发展做准备、对专业(职业)领域的兴趣、受家人和朋友的影响(对照组)教育特征学校层次非重点高校和

10、重点高校(对照组)学校所在地西部、中部、东部(对照组)学位类别医学类、公共服务类、工程类、法律类、教育文化类、商务类(对照组)就读年限2年、3年(对照组)入学方式考研、保研(对照组)本科毕业学校层次非重点高校、重点高校(对照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质量等级变量实践条件实践环节的学分比例等级变量实践基地的条件和资源实践过程的管理和服务实践导师的专业水平实践导师参与指导程度工作特征工作地点东部、中部、西部、北上广(对照组)工作单位性质高校或科研机构、政府机关、中小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其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对照组)工作岗位性质教学与科研、技术与研发、管理与服务(对照组)学用相关度基

11、本不相关、比较相关、密切相关(对照组)期望吻合度不吻合、吻合(对照组)三、专业硕士的整体就业状况本研究分别对全日制专业硕士和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的调查主要包括毕业去向、就业满意度、工作地点、工作单位性质、工作岗位性质、学用相关度和期望吻合度,对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的调查仅涉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学用相关度(见表2)。表2 专业硕士整体就业状况变量数量(人)有效百分比(%)全日制专业硕士毕业去向(N=7250)就业566278.1继续求学(国内)3044.2出国440.6待业6118.4其他6298.7就业满意度(N=5602)非常满意108019.3比较满意30485

12、4.4一般130523.3比较不满意1372.4非常不满意320.6工作地点(N=5905)北上广198233.6东部145124.4中部158927.0西部88315.0工作单位性质(N=5601)高校或科研机构3456.2政府机关4447.9中小学校1272.3医疗卫生机构2172.3其他事业单位3846.9国有企业198535.4三资企业4968.9私营企业143025.5其他1733.1工作岗位性质(N=5602)教学与科研4658.3技术与研发339360.6管理与服务131423.4其他4307.7学用相关度(N=5550)密切相关228041.1比较相关263934.7基本不相关

13、63111.4期望吻合度(N=5602)吻合295652.8不吻合264647.2非全日制专业硕士下一步就业打算(N=1655)留在本单位继续工作121173.2换到同行业的其他单位工作27616.7换到另一个行业工作16810.2学用相关度(N=1612)密切相关80750.1比较相关69743.2基本不相关1086.7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就业率为78.1%,若将“就业、继续求学、出国”三类归为已落实毕业去向,则毕业生的“落实率”为82.9%。毕业生对就业结果的满意度较高,“非常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所占比例分别为0.6%、2.4%、23.3%、54.4%

14、、19.3%,若将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视为对就业结果表示满意,则当前有73.3%的毕业生对就业结果的满意程度较高。北上广及东部地区吸纳了近六成毕业生就业,而中部和西部地区毕业生就业比例不足四成。企业是吸纳专业硕士就业的主要单位,比例高达69.8%,其中到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最多,分别为35.4%和25.5%。技术与研发类岗位是专业硕士就业的主要选择,有60.6%的毕业生从事相关工作。大部分全日制专业硕士都能做到学有所用,75.8%的专业硕士所从事的工作与硕士专业相关。52.8%的全日制专业硕士找到了理想中的工作,有近五成的专业硕士实际从事工作与期望从事工作不相符合。对非全日

15、制专业硕士而言,73.2%的毕业生仍将回到原单位继续工作,换单位和换行业的比例都不高。非全日制专业硕士接下来所要从事的工作与硕士专业的相关程度很高,仅有6.7%的毕业生学用不相关。四、专业硕士就业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由于70%以上的非全日制专业硕士毕业后将回原单位继续工作,因此,本研究以全日制专业硕士为研究对象对就业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一)专业硕士求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将已落实就业的毕业生群体和待业的毕业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从个体特征、教育特征、就业指导和实践条件四个方面探讨毕业生求职结果的影响因素。因变量求职结果为二分类变量,因此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显著性水平达到0.01,模型总正确率为90.4%,表明回归模型结果可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见表3),毕业生能否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