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清史研究概述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81550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2年清史研究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2年清史研究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2年清史研究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2年清史研究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2年清史研究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2年清史研究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2年清史研究概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2年清史研究概述 由于相关领域学者的共同努力,2002年 中国 大陆的清史 研究 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某些重要 问题 的讨论取得了较大进展,一批较有分量的专著和论文相继问世,研究者的学术视野进一步拓展、问题意识进一步加强,清史研究整体上是在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姿态向未来兼容并包、多元繁荣的局面迈进。一2002年有两个问题的讨论成为清史领域的热点。首先是新修大型清史的问题。学术界关于重修清史的讨论已经持续了数年。2002年,新修大型清史项目获准启动。不言而喻,在未来十年中,大型清史的纂修将对清史研究产生重要 影响 。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这一工作不止是清史研究领域的事情,也是今后十年其他相关史

2、学领域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界的一件大事。戴逸清史稿的纂修及其缺陷(清史研究第1期)、陈其泰纂修大型清史宜采用新体(清史研究第1期)、中国第一 历史 档案馆清代档案与清史修撰(清史研究第3期)、秦国经、高换婷清朝修史与清史稿编纂研究(清史研究第3期)等文章就一些具体问题发表了看法。另一个引起关注的重要问题是“晚清史的回归”。晚清七十年(从鸦片战争至清帝逊位)被从清史整体中割裂出来始于民国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后,晚清史更被纳入近代史范畴。不可否认,20世纪50-80年代,近代史范畴内的晚清史取得了很多基础性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至今还被研究者所广泛征引。但是,受到特定 时代 气氛的左右,晚清史研究中

3、被附加了许多先入之见,很大程度上成为“革命史”、“ 政治 史”的注释和附庸,其研究的结论往往即是主流意识形态的 理论 前提(当然,这不只是晚清史一个领域出现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晚清史“与属于中国古代史范畴的清代前中期史的内在联系已开始愈益现露”,而近几年来的研究实况(比如清史论丛和清史研究的论文早已涵盖了晚清七十年)也表明,晚清史研究回归到清史研究的整体中去,或者在清代史的整体框架内反思晚清七十年的历史,已经成为海内外许多研究者的共识。本年姜涛的文章晚清史研究向何处去(清史研究第2期)对这一问题有较为公允的评论。二2002年召开的两次学术会议也应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即7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

4、八旗学术研讨会”和8月在大连召开的“第十届清史国际研讨会暨第七届清宫史研讨会”。一些有质量的清史论文在这两次会议中宣读。在 文献 整理方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整理清宫粤港澳商贸档案全集(中国书店影印,7月)、朱彭寿编纂稿本清代人物史料三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4月)、陈祖武点校杨园先生全集(中华书局,7月)、王树民、韩明群、韩白强编校戴名世遗文集(中华书局,3月)、安京海录校释(商务印书馆8月)等应引起大家的关注。两部译著的出版也为清史研究增色:即伯德莱(Michel Beurdeley)著、耿昇译清宫洋画家(PEintres Jsuites en Chine au XVIIIe Sicle

5、, Paris: Anthse, 1997)(山东画报出版社,1月)和何伟亚(James L. Hevia)著、邓常春译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Cherishing men from afar,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5 )( 社会 科学 文献出版社,10月)。前者对于清代中西关系史和美术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后者在以往的马戛尔尼研究基础上,做了更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从礼仪层面剖析了马戛尔尼使团所体现的中英冲突的本质,认为这是两个扩张性帝国的会面,而不是两种文化的冲突。几篇有质量的评论文章的发表也应引起注意,即曹树基、陈意新马尔萨斯理论和清代以来的中国人

6、口评美国学者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历史研究第1期)、王丰、李中清摘掉人口决定论的光环兼论历史人口研究的思路与 方法 (历史研究第1期)、何龄修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中国史研究第4期)以及辛德勇清人别集总目书后(中国史研究第4期)。如果充斥史学界的是没有批评的评论,这并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上述作者的文章带来了一种值得欢迎的批评气息。三2002年清史研究专著的出版数量较多( 目前 仅笔者所见即有25部),已经构成了本年这一领域的一个显著特点。而清史研究论文的发表仍然是以讨论社会史问题的为多。据笔者的初步统计,研究社会史问题的论文数量约占清史论文总数的百分之四十,遥遥领先于其他领域。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近

7、年来清史研究的趋势。社会史之外,依据笔者掌握的材料(还不能说十分全面),清史学者对各领域的关注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学术文化史、政治史、中外关系史、边疆史。下面试分述之。社会史。李尚英清代政治与民间宗教(中国工人出版社,6月)、宋军清代弘阳教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月)、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三联出版社,4月)三部专著研究的是社会史问题。清代政治与民间宗教收录了作者20年间发表的论文22篇,其中主要是论及清代民间教派的文章。清代弘阳教研究的作者网罗了大量相关档案、宝卷,并利用日文文献,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对于弘阳教的考证颇多重要发现,如对弘阳教的教主、弘阳教的创立过程

8、及其经卷 内容 等做了信而有征的论述。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一书大量运用西方 现代 社会学和史学理论,从问题意识到方法论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作者的研究以明清庙会为切入点,着力探讨了中国民间社会的信仰问题,许多论述给人以启发。但由于本书的某些表述方式相当西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其作为中国史研究结论的力量。李伯重明清江南工农业生产 发展 的外部市场环境(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4辑)通过 分析 江南与外部市场的关系,认为明清江南与其外部 经济 联系的加强,对江南经济发展具有巨大影响。而在19世纪之前,这种影响的积极因素较多,19世纪之后,其消极影响则日益上升。 工业 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

9、至清中叶的苏州(中、下)(清史研究第1、2期)分析了苏州从明中叶至清中叶发生的城市变化,认为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来自城市工业的发展,而经过三个世纪的工业发展,到了清中期,城市工业在苏州地区经济中已经居于主导地位,苏州城已成为一个工业城市。本文的结论也印证了宫崎市定和傅衣凌二位学者的研究结论。高王凌地租征收率的再探讨(清史研究第2期)对土地制度史中“地租率”这一问题加以探讨,认为研究地租率应从实收率入手,其初步结论为:实际地租率只有单位面积产量的百分之三十,远不是以往所说的百分之五十。许檀清代前期的山海关与东北的沿海贸易(清史论丛)一文主要利用山海关税收档案,在日本学者加藤繁的研究基础上,对清前期

10、山海关与东北的沿海贸易做了进一步考察,认为山海关是清前期随着东北沿海贸易的发展而产生的沿海税关,而锦州和牛庄则是其所辖的当时最为繁盛的两大港口。刘小萌清代北京旗人与香会根据碑刻史料的考察(燕京学报第12期)一文通过对较少有人涉及的清代北京旗人香会(包括都城隍庙、白云观、东岳庙、药王庙香会、大觉寺献灯会、关帝庙掸尘会、戒台寺广善米会)的研究,探索了香会组织、会首、会费的范围及构成问题,描述了普通旗人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对于理解清代民间满汉关系也很有启发性。郭松义从赘婿地位看入赘婚的家庭关系以清代为例(清史研究第4期)对清代由入赘婚引出的家庭关系加以考察,认为由于入赘婚破坏了原有的承嗣和财产继承,

11、这在以男性为主的社会中是一种悖论,因而遭到人们的贱视。郝秉键清代精神病人管制措施考述(清史研究第2期)通过分析清代有关精神病人“犯罪”的律法,认为清政府对精神病人管制的政策,经历了一个由宽到严再到宽的过程,而清廷把精神病人纳入其专制炼狱之中(世界其他国家所无),亦可见清代专制政治之严酷。王成兰从“陈四案”管窥康熙五十年前后的社会控制(清史研究第2期)以“陈四案”为切入点,分析了康熙五十年前后的社会环境,认为这一案件的处理,体现了满族统治者对汉人的“过敏性猜疑”,基于这种猜疑,统治者不惜采用屠戮手段进行震慑,企图以此来维护“盛世”的繁荣。刘平清代教门的神秘语言文化研究(清史论丛)解析了符咒、谶语

12、、乩语的文化含义,认为清代教门之语言文化功能主要体现为:1、引人入会、扩张势力;2、坚定教众信仰,发动叛乱。常建华乾隆前期治理僧道问题初探(清史论丛)认为乾隆继位伊始,便采取措施治理僧道,其为政“宽严相济”,承袭了其祖康熙的态度。张晋藩清朝法制史概论(清史研究第3期)对清朝法制的学术价值、现实意义及其发展阶段与特点做了详尽阐述,论述了清朝法制从兴起、成熟到衰亡的过程。张世明时间与空间:清代中国与西方在税法上的文化选择(清史研究第3期)运用比较文化的方法,论述了清代中西方税法的异同、税法制度变迁的动力和原因、学术界对清代税法的认知误区等问题。另外,应该引起注意的论著还有:蒋兆成明清杭嘉湖社会经济

13、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月)、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月)、冯贤亮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上海人民出版社,8月)、康沛竹灾荒与晚清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9月)、范金民清代江南棉布字号探析(历史研究第1期)、邱澎生由放料到工厂:清代前期苏州棉布字号的经济与 法律 分析(历史研究第1期)、董建中耗羡归公政策究竟是如何出台的(清史研究第2期)、李琳琦徽商与清代汉口紫阳书院明清商人书院的个案研究(清史研究第2期)、毕苑晋中商人的角色特征与阶层流动分析(清史研究第2期)、郑振满清代福建地方财政与政府职能的演变福建省例研究(清史研究第2期)、李俊甲清代中期四川白银流通的扩大

14、及其影响(明清论丛第3期)、倪玉平道光六年漕粮海运的几个问题(清史研究第3期)、祁美琴晚清常关考述(清史研究第4期)、朴基水清代珠江三角洲的商品生产和墟市之发展(清史论丛)、刘平民间文化、江湖义气与会党的关系(清史研究第1期)、汪毅夫试论明清时期的闽台乡约(中国史研究第1期)、邵鸿清代后期江西宾兴活动中的官、绅、商清江县的个案(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4辑)、张研对清代徽州分家文书书写程式的考察与分析(清史研究第4期)、张小也“吃醋始知酸,有妾始知难”清代一夫多妻家庭的矛盾与诉讼(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4辑)、吴建华清代江南非政府性人口社会管理(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4辑)、李俊甲清代中后期四川的社会秩序与

15、各个阶层的动向以绅士、胥吏、无赖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中心(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4辑)、孔祥涛论罗教、大乘教的道统和辈份制青帮辈字由来考(清史研究第3期)、张小也从分家继产之讼看清代的法律与社会道光、光绪年间陕西相关案例分析(清史研究第3期)等。学术、文化史。在本年出版的专著中,王俊义清代学术探研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月)、汪学群王夫之易学以清初学术为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月)、林存阳清初三礼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2月)三种都在探讨清代学术史问题。清代学术探研录一书是作者“主要研究成果的选录和汇编”,研究跨度较大,从清初至晚清的主要学术史问题均有涉及。王夫之易学和清初三礼学则是对各自问题进行的微观研究,而二书又不约而同地强调“学术史与社会史结合”的方法,因此都能够做到“小处下手,大处着眼”。王夫之易学是迄今为止对其论题进行的最为深入的研究,而清初三礼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明清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