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培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的先行探索-以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例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41050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远程教育培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的先行探索-以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远程教育培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的先行探索-以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远程教育培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的先行探索-以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远程教育培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的先行探索-以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远程教育培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的先行探索-以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远程教育培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的先行探索-以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程教育培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的先行探索-以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远程教育培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的先行探索以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例 (三)优化了农村基层组织干部队伍,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村一”项目在落实过程中,成为各地政府实施农村党建的“强核心工程”,和开放大学系统密切合作积极培养农村基层组织干部。一是在生源选拔上注意招收农村基层干部和后备干部。二是创造条件,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基层组织任职。“双管齐下”在壮大和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方面成效显明。统计数据显示,在“一村一”学生职业构成中村两委干部及后备干部占比呈前高后低走势,但一直稳居比率最高的位置。其中,2010年占比50%,2016年占比41.7%。湖南省2016年底的调研数据显示,湖南省已毕业

2、的农民大学生中有68.2%的学生进入村支“两委”班子,实现了对全省所有行政村村干部培养的全覆盖。通过实施“一村一”全国农村基层干部素养得到了提升,干部队伍得到了优化,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治理水平、推进农村治理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四)带动农民创业致富,引领农村农业发展转型各地在实施“一村一”项目的过程中,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通过搭建“远程教育+创业实践基地+创业扶持”平台激励、支持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使农民大学生成为大学生群体中创业率最高的群体。浙江2016年底的调查数据显示,在51,085名农民大学生中参与创业的人数占到65%;湖南毕业生中约有60%成为当地的创业致富

3、带头人;江西省农工部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在首批“一村一”5,163名毕业生中,有42.5%的学生实现创业致富,其中839人自主创业,423人把产业做大做强,310人成立了农民合作社,620人成为致富带头人(王健,2018)。农民大学生创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利用生物技术对传统种养殖业进行改造和创新,打造具有品牌效应、富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二是打造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三是依托当地特色产业或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或生态观光旅游业;四是围绕农民生产生活之需,发展商贸业、加工业、服务业等。这些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现状,带动了农业经营的多元化、规模化,有力推

4、动了农业发展的产业化、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现代转型。农民大学生创业通常以“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基地”等方式组织经营,改变了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方式,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经营的组织化,一个项目发展往往能带动数十户农民就业,形成“兴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共富发展格局。(五)带动农村社会服务和文化建设,塑造乡风文明新面貌“一村一”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社会服务。多地政府部门将“一村一”项目与“农村基层党建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精准扶贫”“民生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利用开放大学覆盖全国城乡的网络体系和科技、人才、智力和信息优势

5、,扩大教育培训的范围和受益面,推进优质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有关农产品供销、就业、职业培训和文化休闲等方面的信息和咨询服务,鼓励和引导农民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农村社会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传承乡土文化等活动中,助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与乡风文明建设,对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塑造文明乡风、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六)发挥良好的品牌效应,提升开放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开放大学发挥系统办学和远程教育优势,扎实推进“一村一”,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大学生分布在祖国辽阔的疆土上,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并取得优秀成绩。依托“一村一”开展的农村社会服务,对促进优质资源进农村、扩大农村教育公

6、共服务、缩小城乡教育服务差距等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的突出贡献,“一村一”在许多省、市、县被列入“民生工程”,获得了各级地方政府的各种嘉奖和社会的普遍赞誉,也受到全国数十家媒体,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等的广泛关注、深入报道和高度赞誉,为开放大学赢得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社会知名度、信任度,对加强开放大学的系统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四、相关建议国家开放大学探索构建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先行先试“一村一”14年,探索了一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创业实践锻炼等,实现多种方式并举的乡村本土人才开发新模式、新机制,在世界远

7、程教育史上开创了大规模就地培养乡村本土人才的“中国模式”。14年来,“一村一”培养的数十万农民大学生逐渐成长为引领新农村建设各项创新事业的先锋和模范,书写着农民大学生求学、创业、致富、基层党建、扶贫等方面的“中国故事”。“一村一”的实践和成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上,发出了强劲的“中国声音”,鲜活地表现了中国政府在新时代更加重视“三农”和乡村建设的“中国形象”,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培养乡村本土人才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当前,我国正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借鉴“一村一”的先行经验,构建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现代远程教育机制,大规模培养乡村本土人才,对提升农业农村农民的自我发

8、展能力、培育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振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在总结“一村一”实施十四年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大对开放大学的办学支持,推动项目转型升级鉴于开放大学具有的系统优势以及在实施“一村一”过程中所积累的培养农民大学生的先行经验,应加大对开放大学的办学支持,将农民大学生培养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机融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机衔接,扩大对农村高等教育的供给和服务,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进行系统升级,满足更多农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为乡村振兴打造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二)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夯实项目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一村一”实施的14年,是不

9、断探索的14年。来自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文件主要有三个:2004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转发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面向农村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2005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通知,以及2007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三份文件是指导性文件,深入考察其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发现其对地方政府如何配合高校落实“一村一”的规范性和约束力不够。也正因此,各地对配合开放大学落实“一村一”的支持度参差不一,项目在各地发展不均衡,一些地方不同时间段发展的波动性等与当地政策、资金等

10、方面的支持呈现出很大的相关性。因此,要进行项目的系统升级改造,需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的强有力支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制定专项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共同推动计划的落实。(三)强化、优化资金投入,着力解决发展不均衡问题“一村一”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区域差距。首先是省际不均衡。从招生来看,招生前10位的省份累计招收40.02万人,占招生总量的近70%,集中于中、东部及西南部分地区,而东北、西部及华南部分地区招生较少。其次表现为同一省域内各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以江苏为例,苏南地区招生占83%,而苏中、苏北地区招生量仅为14%、3%。这种发展的不均衡很大程度上受“一村一”资金投

11、入机制的制约:一是投资渠道比较单一,政府是主要来源,来自企业、社会的投入极为有限;二是缺乏中央财政对贫困、边远、民族地区的支持;三是低重心,根据调查,37个分部中仅有7个省级财政列支了“一村一”发展资金,其他地区的投入主要来自地市、县或乡财政。在“以县为主”财政管理体制下,地方经济发展实力往往决定对各类教育投资的力度,“一村一”发展的地域差距也主要取决于地域财政投入力度的差距。鉴于此,要克服项目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就需要强化、优化资金投入。首先是要改变“一村一”实施过程中以区(县、市)财政投入为主的低重心财政投入方式,推动在中央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项经费,尤其要加大对贫困、边远、民族地区的支持。其

12、次是建立各级政府投入分担机制,根据地区发达程度明确各级各类主体财政投入的责任,规范经费来源以及拨款的方式、标准等。最后,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励社会捐赠、企业投入,扩大公众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改变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的问题。(四)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人才培养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贡献度新时期,项目发展需要适应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业、新农村和新农民的需要,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一是对接地方资源特色,适应农业现代转型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动态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并顺应农民大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求,提升办学层次;二是以产业技术和职业技能要求为导向,推进课程改革和课程内涵建设,加强教

13、学团队建设;三是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汇聚多方力量补齐基层教学点师资不足的短板;四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平台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实现对学生一站式、移动式学习和多元化学习支持服务的强大支撑;五是转变以学历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技能培训、终身学习服务结合,强化学生实践应用与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提升人才培养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贡献度。(五)扩大社会参与,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克服前期实施过程中社会参与有限的不足,协调多方力量,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要通过建立跨部门资源整合的协调机制,引导高校、政府、企业与其他社会力量

14、之间加强横向沟通、纵向联系,将项目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及农村各项技能教育、短中期培训项目进行整合,改变和克服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浪费和低效现象。要建立有效的引导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通过结对帮扶、捐资捐助和智力支持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农民大学生的培养中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社会内部的教育资源,在共建共管实训基地、辅助学习、技能培训等方面得到来自乡村社会内部的支持。五、结语“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陈昌智,2018)。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胡

15、永万,2017)“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何忠国,2018)。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吴忠权,2018)“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胡永万,2017)。农民是农业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农村发展战略的再提升(王学男,2018),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承继关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叶敬忠,2018)。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就地培养农民大学生的先行探索就是培

16、养造就乡村振兴本土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三农”工作和农民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且急需强化人才支撑的背景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民大学生的经验、成效,必将为新时期探索构建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的新方法、新机制,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带得动的“永久牌”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参考文献:蔡昉.2009.中国“三农”政策60年的经验与教训J.广东社会科学(6):148-157.陈昌智.2018.聚集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在2018年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上的讲话(摘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5-7.何忠国.2018.以乡村人才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N.光明日报,10-29(06).胡永万.2017.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J.农村工作通讯(24):27-30.姜长云.2018.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