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研究生培养的个性化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39565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研究生培养的个性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谈研究生培养的个性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谈研究生培养的个性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谈研究生培养的个性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谈研究生培养的个性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研究生培养的个性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研究生培养的个性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谈研究生培养的个性化 摘要:研究生教育不应以培养共性化的人才为旨归,而应造就具有独特学术个性的研究品格和独创能力的人。培养独特的学术个性要基于研究生思维优势和学科基础,设计个性化的发展目标,构建核心课程与自主选修课程组成的多样化课程体系。教师理应是思想者,唤醒学生的自由精神是教育的使命,培育学生的“求真”精神是使学生从“困惑”、“窘境”走向“觉醒”、“敞亮”的必由之路。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核心课程,个性我国研究生的培养一直注重共性,强调培养计划、课程大纲和教学模式的同一性,忽视研究生教育的个性化,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研究生个性培养的必要性,采取行

2、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一、个性化发展目标的设计1.人的智力类型的多元化智力理论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存在差异,这种差异通过传统心理测验得以测量,但人的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测量的。斯滕伯格(Sternberg)认为,传统的智力测验不能测出人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他提出既注重基本的信息加工机制,也注重经验和背景的三元理论。加德纳(Gardner)则主张多重智力理论,认为存在七种相互独立的智力,每种智力作为单独的系统,在大脑中按各自的规则运行。1。每个人各种智力强弱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智力优势,比如,有些学生善于语言、数理逻辑思维,而有些学生则长于视觉、形象思维。正如认知心

3、理学家赫尔伯特A西蒙(HerbertASimon)所说,“人脑中进行加工和存储的信息具有抽象的性质,但其抽象的性质并不相同。有些采取表象形式,有一定抽象性也有一定形象性。例如能够看出圆面积与直径的关系。也有一些采取更加抽象的符号形式,只能用言语表述,不能形成表象,如概念和命题。”2学生学习中不同智力表现,受到了天资的影响,而更多的与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关。塞西(Ceci S J.)的生物生态学理论指出,社会的、历史的、心理的和物理的背景对个体的认知能力、能力获得、获得类型以及能力的表达产生影响,但决定智力发展水平的是个体在某一领域的知识(基本事实、解决问题的程序、策略等)及其整合和精细化。

4、3因此,学校教育对学生智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优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2.研究生思维优势辨识研究生经过大学本科教育对所学专业有了基本的认知,对自身的智力优势和专业兴趣有了较清晰的辨识,对专业选择和研究领域有了明确的取向,对未来发展有了认真思考和审慎抉择。这种选择“是以每个人对自己负责的行动为前提,他所负的责任也包括了到头来一无所成、一无所能之冒险。在学校里让学生在精神上做这样的选择是最严肃的事情。”4147研究生阶段,来自本学科专业或跨学科领域的学生,他们研习一门学科中较深入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更容易发挥自己的天资

5、和思维优势,也更容易突破固有的思维范式,产生新的思想。科学家达尔文(C. R. Darwin)曾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他说,“我没有高度敏锐的理解力或智慧”,“我追随一条深长的、纯粹的抽象的思路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在形而上学和数学方面从来不能有所成就。”因而他的代数成绩很差,但他对几何的清晰论证感到极为满意,“我具有相当的发明力和相当的常识或判断力”,并具有长期思索任何问题的无限耐心,以及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5正是达尔文对自身的智力有深刻的认知,选择了发挥其思维优势的研究领域,凭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和执着,取得了卓越成就。因此,基于研究生自身潜质找到更能表现天赋的学科专业和研究领域,是走

6、向成功的第一步。3.个性化发展目标设计研究生不仅要认识自己的所长和所需,更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学术特长和科研成果等情况,根据自己的研究志趣、思维优势选择导师。而导师更需要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研究潜能等。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确定研究生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领域。也许有些研究生适合从事“学问”探究,具备“为知识而知识”的精神,并以追求“真知”为己任。这些学生在未来的研究中着眼于探究“是什么”的问题,力求对人类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现象进行客观描述,揭示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6。如果他们发展顺利也许未来要走理论研究之路。而有些研究生可能更适宜从事实践问题的应用研究,应用研究则是基于现实的

7、思考,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旨在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以期指导社会实践。这类学生更多地要关注社会需求、专业技术训练和理论应用,未来也许成为出色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资质和导师的专长,为研究生设计个性化的发展目标。二、多样化课程体系的构建1.个性化课程体系的必要性目前我国高校的研究生课程,过于强调课程设置的统一性要求,以至于同一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基本一致。这种课程设置虽然有利于研究生教学管理和监督,但限定了研究生选课的自主权,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个性化知识结构的形成,影响了创新能力的提升,难以实现“以宽泛的视野授予精深的知识,培养专业研究能力或高度专门性职业等所需的能力”的培养目标。7

8、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生教育不是以培养共性化的人才为旨归,而要造就具有独特学术个性的研究品格和独创能力的人。因此,设计丰富多样的课程模块和灵活多变的课程形式,以满足不同学术个性的发展需求,是研究生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2.核心课程与自主选修课程的设置首先,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设置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构建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是研究生进入后期研究的必备条件,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核心课程作为必修课程模块,可以按照不同领域进行分类设置,并体现“少而精”的原则。在研究生课程结构中,核心课程学分不易太多,自主选修课程学分要占相当比例,给研究生留出更多的自主选课空间。在设计理念上,核心课程侧重“专业层面”,解

9、决专业层面“共性”问题,以奠定学科研究基础,指引学生探索知识途径,培养学生研究意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获得充分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其次,根据研究生的思维特点、知识结构和研究志趣,构建自由选修课程模块,以打破单一学科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的课程组合。在设计理念上,基于研究生核心课程的研修,设置自主选修课程模块,解决研究生“个体层面”的问题,以满足研究生自身实际需要和研究取向。为提供更多的本学科专业以外课程修习机会,研究生可以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把交叉学科的知识融入到本学科知识储备中。这种课程设计在英美等国已广泛实施。例如,在美国,研究生在修完必修课(通常是一些基础课)外,可以根据研究项目的需要和

10、个人的喜好到其他院系或者外校选课。学校还可根据研究生的要求增设或删除某些课程。8这种课程设置不仅有利于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思路,也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分享学校及校际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和个性化发展。因此,我国各高校应推进研究生课程改革,实现课程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融合。第三,建立完善的研究生跨专业、跨院系选修课程机制。近年来,我国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相应调整,各培养单位也相继修订培养计划,但跨专业、跨院系选修课程的实施仍困难重重,影响了研究生交叉学科知识的拓展,限定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因此,可以打破学科壁垒和专业限制,允许研究生选择几个不同专业的导师,实施联合培养模式。

11、这种模式创造了一种让不同院系、不同学科的人员共同参与到同一课程建设与实施中来的新的培养方式。9它不仅有利于发挥各学科导师的研究特长,也防止“近亲繁殖”的弊端,发挥学科杂交优势。此外,各高校应制定鼓励教师和研究生主动从事学科交叉研究的相关政策,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三、教师引领下的研究生自主探究1.教师对学生的学术引领首先,教师要培育学生的学术良知。导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学生明白“先做人,后做学问”的道理,使他们在学术入门之初就懂得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养成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意识。作为与学生心灵的对话者,教师不仅要传递知识

12、,激发智慧,而且要感召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学术良知,培育其独立人格。其次,教师以思想者身份培育学生的“求真”精神。多年来我国的文化和教育价值取向是功利性、效用性的,过分强调对“将来生活有用和未来职业准备有用”知识的学习,往往把一些知识、技能、应试训练填鸭式的硬塞给学生,忽略了“为真理而真理,为知识而知识”的“求真”精神的培育,忘却了教师唤醒学生自由精神的教育使命。就知识探究而言,我们必须拥有“因真理得自由”的教育理念,把事物搞清楚“是什么”就能使个人获得一种自由解放,就能从未开化的蒙昧、困惑状态走向敞亮、觉醒。教师理应是思想者、研究者。“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

13、人们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只有他才是活学问的本身,跟他来往之后,科学的本来面目才得以呈现。通过他的循循善诱,在学生心中引发出同样的动机。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交给别人,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4152教师通过教学艺术激发学生求知的自由,燃起学生探究的激情,以保持学术之火不断燃烧。第三,指引学生进入学术前沿。研究生导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修养,明确的研究方向,独特的研究优势,并活跃在学术前沿。如果一个学者对所从事专业前沿领域知之不多,就难以把握研究动向,难以选择学术创新的切入点,更无法指导研究生进行创新性研究。因此,研究生导师应基于自己的学术背景和研究志趣,确立独特

14、的研究领域,潜心研究,形成自己的学术特色,并在本学科占有一席之地。只有这样的导师才有可能引领研究生步入学术前沿领域。2.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冒险精神首先,研究生步入学科的研究领域后,必须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大学为研究生提供了学习和探究科学知识的优良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研究生应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自主地探究真知。“一个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的人,只有当他把追求真理当作一种内在需要时,才算是真正参与学术研究。”4141学术探究中,研究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甚至走弯路,产生失误,导师适时点拨、引导是必要的,但是研究生必须“具有追求真理的意愿和准备为之而接受任何牺

15、牲的精神,以及对精神世界孜孜不倦的追求。”4157这种精神追求是学生创造性研究的原动力。只有在不懈的追求和探索中,才能不断发现新的知识,拓展人类的知识领域。其次,研究生要有超越前人的志向和胆识。导师是研究生的引领者,但是研究生不应只囿于己师之说,而排斥他人之见。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学术观点,吸取众家之长,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导师要鼓励研究生敢于质疑问难,激励研究生超于自己。学术探究无止境,科学探索无禁区。研究生是在不断探索中经历风险,在探究中不断成长,但如果“缺少这种在精神自由中的冒险,也就失去了独立思想的可能性本源,而仅仅剩下发达的专业技能而已”。4141探究就是要超越一切可知事物的边缘,求索真理

16、。因此,敢于探索新的研究领域,敢于冒险是研究生个性化的体现,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必要路径。参考文献:1张进辅.智力理论的最近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1,(4):330-332.2司马贺.人类的认知思维的信息加工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1):118.3赵笑梅.智力理论的最近发展与演变J.比较教育研究,2005,(1):52.4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5F.达尔文.达尔文生平M.叶笃庄、叶晓,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84-85.6范国睿.走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1):46.7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11.8武晓维,李勇.中美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比较及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