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产学研合作重大思路与对策(下)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39505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产学研合作重大思路与对策(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谈产学研合作重大思路与对策(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谈产学研合作重大思路与对策(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谈产学研合作重大思路与对策(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谈产学研合作重大思路与对策(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产学研合作重大思路与对策(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产学研合作重大思路与对策(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谈产学研合作重大思路与对策(下) (二)重构国家创新体系:地方率先实质性启动鉴于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管理隶属关系和财政体制上的差异,鉴于近十年来我国一批高校与科研院所进行了多种方式的联合与合作的实际,整体上已具备选择部分省、市进行进一步深入试验的条件。首先推进地方科研院所与全国或地方高校合作、合并,并在整体布局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力争以此作为我国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体制深化,并在“十一五”期间获得新的突破。作为第一步,可首先考虑我国省、市所属独立研究机构或其它形式的独立研究机构并人高校。通过科研院所布局调整与资源重组,由高校托管或成为高校所属研究机构等多种方式,充实和加强高校研发机构、实验室、工

2、程中心及科研队伍的整体实力,在盘活资源、提升大学整体研究实力以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综合能力的同时,提高我国整体的研发水平和科技团队承担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以及参与科技攻关、产业化项目的竞争力。 地方率先启动科教机构整合的布局结构调整,仅是从中央和地方关系上的简化考虑,但体制改革和资源重组的困难和矛盾并不因此而降低,如机构的行政级别、由隶属关系形成的各种利益与制度惯性、人事干部制度等等,对此我们也应有充分的估计,应有缜密的设计与针对性措施。(三)合作与流动:推进学研实质性结合的基本步骤在政府逐步完善对产学研结合的制度建设、政策设计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同时,研究机构和高校应从科技融合的发展大势和适应国

3、家发展战略的角度,同步积极进行各种途径的合作探索,形成自身发展和产学研结合的微观环境。研究机构和高校应首先破除机构所属和人事制度的屏障,通过联合申报国家重大课题、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联合主持科技攻关或解决地方、企业、行业面临的重大科技难题等方式,积极融合资源、职能互补,在合作中建立互联互动的柔性结合机制。作为拥有相当研发资源的研究机构和大学,应在整合公共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等资源方面,进一步加大联合、合作甚至合并的力度,并以此为纽带,使中科院的地方分院、省市所属研究所、大中型企业研究机构、其他独立研究机械与各地高校实现资源共享。同时,积极破除原有的封闭式人才所有制模

4、式,积极推动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探索和建立相关人员的合作制度,鼓励研究人员、教学人员在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合理流动。通过独立研究机构研究人员、高校教研人员和企业研发人员的互聘互兼,建立开放、柔性、优势互补的产学研结合人才流动与工作制度。三、高校主动突围,努力开创产学研结合两两“双赢”的新局面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实力方面,高校应该主动面向社会、服务企业和地方,尤其是掌握着科技创新“王牌”资源、集聚大批优秀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国有或公办大学,更应该突破制约高校开放、自主办学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管理体制的樊篱,通过建立体现高效、实现共赢的产学研结合机制,凸显推动地区和国家发展的“发动机

5、”作用。(一)合理定位,积极探索体现特色的产学研结合模式要出色地履行社会功能,高校就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扩展各自的办学职能,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和自身发展环境的诸多变化,通过产学研结合,拓宽高校职能范围,在自觉地肩负起国家和民族赋予高校的时代使命的同时,确立自身的发展方向、发展空间和办学特色,实现自身新的发展。实现科技链与产业链的联动。在产学研结合的探索过程中,高校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与企业、行业、地方建立合作关系,既不要盲目求全、贪大,也不能闲置资源、错失发展良机,而应该根据高校自身的能力、办学条件和发展定位,在合理可行的制度安排下,实事求是地设计办学方向,合理确定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应该和能

6、够涉足的范围、投入的力量和采取的具体路径:产学研一体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瞄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参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积极组织研发团队开发高新技术,在引入企业资金或社会风险资金的支持下,孵化成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与创业,并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框架内,面向市场规范运作企业,凸现高校孵化企业产品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优势,迅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高校技术成果或科研资源人股,由现有企业出资,联合设立新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应积极主动地通过提供技术专利或提供突破性技术解决方案人股,利用大学的资源、学科和科技创新优势,吸引大中型企业甚至跨国公司投资人股,共同围绕开发新技术、

7、新产品组建新的股份有限公司。在充分利用老企业的管理、运作经验和营销网络的基础上,加速实现高新技术产品的商品化和高市场份额。高校主动参与行业、企业和地方的科技攻关、企业改造、产品开发和各级政府、企业的政策决策咨询等活动。进一步打开大学校门,开放研发资源,面向市场,走进社会,通过与企业、地方建立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尤其要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高校积极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和资源,通过聘请企事业单位专家及学者作为兼职教师、与企业联合构建实验实习基地、吸引社会投资与捐赠等灵活结合方式,改善办学条件,提高高校、尤其是职业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质量,为全面建设

8、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储备。(二)走出去:高校主动参与企业、地方的科技和培训活动在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诸方面实现产学研结合,要求高校在观念、行为方式上“突围”。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高校首先要突破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主动与行业、企业和地方结合,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辐射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订单培养”、“订单培训”、“弹性学制”等多种结合和互动模式,为行业、企业和地方培养“实战型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产学结合,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习、就业或创业模式,尤其是面向农业的职业教育,更需要与地方合作,依据当地资源和比较优势,共同构建具有特色的、融

9、教育、培训、就业、规模化生产、直接销售于一体的产学研结合新模式,为职业教育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有效化解“三农”问题做出历史性贡献。在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化解毕业生就业矛盾方面,高校也应该走出去、通过产学研结合而有所作为。高校与技术水平高的大中型企业结合,在政府的协调和支持下,安排一部分暂未正式就职的高校毕业生来企业进行半年至一年左右的职前实习锻炼,既可以使毕业生增加一些的技能和阅历,也为毕业生进行多元选择提供了缓冲空间。(三)引进来:高校积极吸纳和利用企业、地方的办学资源在确立办学方向、规划人才培养目标等事关高校前途未来的基础上,高校的董事会需要聘请包括行业、企业、地方代表和社会知名人

10、士,参与大学的重大决策和规划,以保证高校办学在法律框架内,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社会各界的实际需求。在主动吸纳企业、行业的智力资源以及聘请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之外,高校需要进一步开放,吸纳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软、硬资源投入。例如,通过联合建立研究机构、与企业共建部分大学的学院、系部、专业或学科,通过在高校内设立行业、企业的研究基金或奖学金等方式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及社会软、硬投资在推动高校办学中的积极作用。四、建立合作开放体系,推动产学研结合规范化及法制化进程产学研结合是国家战略资源整合的战略性课题,涉及到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从满足国家科技经济发展目标和人民群

11、众多元化需要的高度予以推动与保障。必须使产学研结合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制度和充分的信息支持与保障之上。为此,需要在政府政策和法规的引导下,培育产学研结合的服务和保障机构与机制,加速形成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支持性环境。(一)积极培育产学研结合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了弥补产学研结合上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所带来的低效率,应鼓励现有的一批独立研究机构转化为产学研结合提供各种服务的中介机构,并同时大力扶持一批大学设立产学研结合服务机构或大学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通过各类中介组织的网络化运作,迅速结成为产学研结合服务的国家和地区中介体系。由于产学研结合涉及技术、产业、市场等众多领域的专门知识,产学研服务中介机构的设立需要有

12、严格的审核标准和设置程序的严格限制。通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的前景预测与评估,服务中介机构可为投资机构或社会企业早期介入高校的前期科技研究工作提供投资依据,既为投资机构介入孵化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企业创造先机,同时,也使得高校研发团队及时获得必要的经费支持。借助于专业化中介机构的推介工作,高校的大批科技研究成果能够顺利转移到企业并及时获得转化,既可大量节约成果的转化成本,也必将大大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增强转化时效性。(二)吸引社会资金通过集资参股等形式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多种所有制形式相适应,鼓励企业、事业和其他社会机构采用独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产学研结合的科技研发、成果转

13、化和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在鼓励企业、大学、投资公司采用集资、参股的办法构建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公司的同时,研究和探索通过集资成立以投资高技术风险企业贷款为主要业务的专业化银行的可能性,开辟为产学研结合项目提供经费的广阔途径。大力支持产学研结合和科技人员风险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及投资机构需要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和行业规范准则,不断提高资金运作水平和对高校高新技术企业或产学研结合,项目的指导水平,通过专业化能力建设,一方面在高校高新技术企业或产学研结合的其他项目提供经费投资,另一方面则加强进行项目运作、机构管理、产果转化、产品生产与销售等方面的指导,在保证投资收益的同时,也为高校高新技术企业或产学研结合项

14、目的顺利运转提供指导和保证。积极为产学研结合创办的企业或长期合作项目提供股票上市的机会,为扩充产学研投资吸纳更多社会资金,并在产学研结合项目做大作强的基础上,为其创造条件推动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到海外资本市场融资。(三)构建开放式的产学研结合监督与评价体系建立以市场效益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评审、科技成果转化效益评审体系、科技人员职称评聘和评价体系和相关奖励制度。在构筑我国产学研开放式管理与评价体系中,必须紧紧抓住“标准”和“评价”两个杠杆,主动与国际水平接轨,同时,根据项目特点,逐步引入境外专家参与标准的研制和评价过程,使产学研结合项目立项过程和评价过程成为我国参与方提升自己实力的学习机会,尽快缩小我

15、国在产学研相关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政府产学研结合资助经费、科技专项拨款等委托专业机构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投标,引入专业化管理(中标资格评估、产出评估);利用市场机制,努力引入社会配套资金:对于开发类项目投入,要以产出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对于基础研究与知识创新类研发投入,实行中央级项目公开招标,分散化管理。即由部门的专业机构集中面向全社会公开、公正、公平招标,实行项目程序公开化,并鼓励跨系统、跨单位的联合攻关。(四)健全法规,推进和保障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发展按照WTO协议要求,我国面临逐步全面开放市场的严峻挑战和历史性机遇,为了不断提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我国必须在法制化的框架内推动和保障产学研结合的进一步发展。适应新的形势与需要,研究出台鼓励和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规制,通过立法规范政府的管理和拨款行为;通过法规、政策指向、经费资助和政府采购的引导,保证产学研结合开展项目的法律地位,在公开、公正、公平和有效的原则下,鼓励和支持产学研结合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努力刺激产业界投资与高校合作进行科技开发、引导产业界投资高级而专业的生产要素,实现产学研结合项目的税收优惠、努力使产业、与产业有密切关联的大学或科研机构成为生产要素的创造者。通过立法保证产学研结合各方的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