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及外交综合检测课时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190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208138167 上传时间:2021-1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及外交综合检测课时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190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及外交综合检测课时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190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及外交综合检测课时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190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及外交综合检测课时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190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及外交综合检测课时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190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及外交综合检测课时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19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及外交综合检测课时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19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用“帝国主义附庸”“资本主义国家”定义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国家。1954年夏,中国领导人开始称呼这些国家“东方国家”“独立自主国家”“中间国家”。这些称呼的变化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愿望B放弃了“一边倒”外交原则C试图改善对外交往的环境D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新兴国家的称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态度逐渐变得友善,反映出当时中国试图积极开展外交,改善对外交往的环境,故选C项。21950年9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旧上海由殖民者强行占地建造供其赌博享乐的跑马厅改建

2、为人民公园、人民大道和人民广场。这表明人民政府()A开启大城市规划改造的新局面B构建与新政权一致的意识形态C践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D清除西方殖民主义的历史痕迹【答案】B【解析】材料“人民公园、人民大道和人民广场”强调的是人民主权,是为了构建与新政权一致的意识形态,故B项正确。 3刘少奇在1950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上深刻阐述:“这就是说,我们已经把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袋子里,而不是如过去一样放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袋子里。从今以后,中国工业就不致受到帝国主义的廉价商品的竞争,中国的原料将首先供给自己工业的需要。这就扫除了一百多年来使中国工业不能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这体现出的外交方针是

3、()A“一边倒” 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条线、一大片”【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中国实现了海关主权的独立自主,海关真正起到了保护民族工业及国内市场的作用,体现出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取缔其在华特权,巩固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的外交方针,属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故选C项。 41954年,周恩来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得到有计划的迅速的发展。”据此可知,该会议的召开()A架构了新型国家的基本框架B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C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原则D表明过渡时期在我国的

4、结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得到有计划的迅速的发展”可知,该会议确立了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故选B项。5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由此可知该外交原则的提出()A引申和发展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C推动中苏两国建立了同盟关系 D是对美苏争霸时代主题的积极响应【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

5、知识可知,该外交原则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是我国外交成熟的表现,故B项正确;“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排除A项;中苏同盟在此之前已经建立,排除C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不是对美苏争霸时代主题的响应,排除D项。61956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1957年度计划控制数字时,针对有人提出改变人大通过的计划数字,周总理说:“凡是人大通过的数字,我们自己不能随便改。”这表明当时()A急需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B宪政意识正逐渐形成C一切权力属于全国人大 D政治体制尚未能完善【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

6、力机关,针对有人提出改变人大通过的计划数字,周恩来明确表示“凡是人大通过的数字,我们自己不能随便改”,反映出我国的宪政意识正逐渐形成,故选B项。71971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电视上宣布将于次年2月访问中国后,“世界各地纷纷发来贺电,新闻界几乎是一片赞扬声,也有一些尖酸刻薄的评论但是这一抓住全世界心灵的大事件把那些声音淹没了”。这说明()A尼克松政府善于进行舆论宣传B中国已获得较好的国际声誉C中美关系缓和符合国际社会诉求D公共舆论决定中美间的关系【答案】C【解析】材料中“世界各地”“贺电”“赞扬声”等信息说明,无论是美国国内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大多对美国总统访问中国表示支持和欢迎,这也说明了中

7、美关系缓和符合国际社会诉求,故C项正确。8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 建议在今后35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就是所谓的“四三方案”。这一方案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对外引进高潮的出现,不少项目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建成投产。该方案的出台表明()A 西方爆发经济危机寻找新的市场B 中国全面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中国与西方关系有了实质性缓和D中国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答案】C【解析】“四三方案”出台于1973年,当时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该方案建议在今后35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大量成套设

8、备,说明当时中国与西方关系有了实质性的缓和,故选C项。9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南亚国家的众多华人、华侨拥有中国与东南亚所在国的双重国籍。1978年,邓小平在出访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时,鲜明地表示反对双重国籍,鼓励华人、华侨融入当地社会,与居住国人民友好相处。这反映当时的中国()A放弃“一边倒”外交方针B急于冲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C积极开展区域间经济合作D努力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答案】D【解析】由“1978年”可知,邓小平积极调整中国外交,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调整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减少与东南亚国家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和争论,是其

9、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题干即是对这一背景的反映,故选D项。101984年,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指出:“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这说明()A“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B“一国两制”是就香港问题提出的C“港人治港”是“一国两制”的基础D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认为“一国两制”是基于现实问题的考虑,这样三方都能接受,保持香港的稳定,故A项正确;“一国两制”最初是就台湾问题提出的,排除B项;一个中国才是“一国两制”的基础,排除C项;D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11下图是中国对外援助的总支

10、出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由此可知()A对外援助总额持续下降B国内外形势影响中国外交C世界局势实现和平稳定D国家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对外援助的总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较大,当时国内“左”倾思想泛滥,国际上中苏矛盾激化,中国对外援助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与当时国内国际形势密切相关,故选B项。121990年3月,邓小平再次强调:“我们对外政策还是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两条要反复讲。”这表明新时期中国外交()A适应了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B超越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放弃不结盟的传统外交立场D助推

11、了新国际格局的建立【答案】A【解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为应对各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行径,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中国全面调整了外交政策,并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和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其内涵,故A项正确。1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表明中国()A制定了最完备的民法典B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C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D法律制度建

12、设臻于完善【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制定的,主要由于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助推法制建设,故C项正确。1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对社会进行新的、有效的动员和整合,在乡村体现为党的基层组织对社会的动员和整合,抑制不良社会势力对基层群众自治和利益的侵蚀。这说明新时期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是()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培育基层社会组织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整合乡村政治资源【答案】A【解析】材料“在乡村体现为党的基层组织对社会的动员和整合,抑制不良社会势力对基层群众自治和利益的侵蚀”说明新时期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

13、导,故选A项。15中国邮政于2019年12月20日发行了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3枚(如下图)。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澳门回归祖国实现持续发展B中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发生变化C“一国两制”政策具有科学性D彻底结束西方列强奴役中国的历史【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了实行“一国两制”的澳门地区呈现繁荣发展的趋势,说明该政策具有科学性,故C项正确;A项属于材料表象,排除; 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排除。16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向北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向南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携手,向西同中巴经济走廊联通,再向西同欧洲重振辉煌的梦想

14、交汇,同时和非洲各国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这反映出我国()A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 B多边外交得到不断发展深化C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D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我国外交发展的地区及国家来看,反映出我国多边外交得到不断发展,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49年初到1950年初,法国对华政策首先经历了一段短暂的观望时期。随后,法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一度停滞不前。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法关系得到较大发展。法国政府议会成员和国内各界人士要求与中国扩大交往的呼声越来越高。国民议会中成立了对华经济文化关系研究小组。随着戴高乐将军回归政坛,

15、1964年1月27日,法国在西欧国家中率先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震惊了世界。摘编自李洪峰回顾19491963年的法国对华政策材料二1995年,希拉克当选法国总统。在其12年的任期中曾4度访华,是与中国保持密切接触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之一。1997年5月,希拉克访问中国并签署了中法联合声明,宣布中法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提出“共同责任精神”,宗旨是“和平与进步”。2004年1月,中法隆重庆祝两国建交40周年,胡锦涛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同希拉克签署了新的中法联合声明,把两国的全面伙伴关系提升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法关系进入历史新时期。摘编自吴志成、袁婷法国对华政策的历史演进:从戴高乐到萨科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法国对华政策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法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意义。【答案】(1)原因:20世纪50年代,在“冷战”格局下,法国和中国属于不同的阵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