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黔之驴》讲学稿 新人教版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7396973 上传时间:2021-1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黔之驴》讲学稿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黔之驴》讲学稿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黔之驴》讲学稿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黔之驴》讲学稿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黔之驴》讲学稿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课 黔之驴讲学稿 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 (预时15分钟)学习目标与要求:1.清除字词障碍,顺畅朗读课文;2.浏览课文,整体感知,归纳课文的主旨。学习内容随堂笔记【步骤一】阅读知识链接,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是著名的讽刺小品,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

2、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则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这三篇寓言,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等。【步骤二】预习课文,积累文言字词。小组成员在小组长带下齐读课文,读熟文章,然后自主完成下面的练习题,巩固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注音。 黔( ) 窥( ) 骇( ) 遁( ) 噬( )

3、 狎( ) 踉( ) 憖( ) ( ) 倚( ) (2) 解释下列字词:蔽: 窥: 遁: 胜: 益习其声 又近出前后: _ 技此止耳朵: 憖慭然: _ 【步骤三】小组长检查组员完成情况并组织校对答案。点拔:学习文言文,先可以对照注释,运用工具书,清除字词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书写等级_达成等级_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 ( 预时40分钟)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故事情节,了解课文寓意。研讨内容随堂笔记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参考课文注释,翻译课文,然后讨论下边的问题,并及时在讲学稿上记录讨论的结果,展示前请认

4、真阅读展示建议。研讨1:老虎是怎样逐步认识驴并把它吃掉的?展示建议:可以从文中找出虎与驴在接触过程中各自的动作、神态或语言的词语,以此来分析虎和驴的形象。研讨2:请根据自己对课文故事的理解,说一说驴是否可以避免被吃的命运?并说几句议论的话,谈谈自己的感想,揭示故事的寓意。展示建议:可分别从虎、驴、好事者的角度来思考。精讲:根据文中寓意及文言文翻译方法:留、删、补、换、调、变,译好古文。模块三:练习训练 (独立完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预时10分钟)学习目标与要求:阅读原文的结尾部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内容随堂笔记译文:_书写等级_达成等级_教学反思: 21黔之驴 日日清 班级: 七( )

5、班 组别: 姓名: 基础题1.给生字注音:黔( ) 窥( ) 骇( ) 遁( ) 噬( ) 狎( ) 踉( ) 憖 ( )解释课文语句中的下列字词: 3. 在下列句子中找出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并解释。(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 驴不胜怒,蹄之(3) 稍近益狎(4)尽其肉4.一词多义(1)以为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B.以为且噬己也(2)然 A.慭慭然,莫相知。 B.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3)之 A.黔之驴 B.虎见之5. 翻释课文中的语句(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6.下列句子中的“之”意义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

6、A.放之山下 B.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C.稍出近之 D.计之曰 7.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补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好事者船载(驴)以入(黔) B.(驴)至则无可用 C.(好事者)放之山下 D.(驴)蔽林间窥之发展题【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乙】明万历年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

7、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欲食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无能为者也。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见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8.填空。(1)【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 ”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 ”。【乙】文中“ , ”这句话可见鼠害之重。(用文段中的原句填空)(2)甲乙两文都没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但描写的方法不尽相同:【甲】文侧重对虎的 描写

8、;【乙】文侧重对猫的 描写。9.从驴或猫的身上你得到了说明启示?(3分)参考答案:(1)A.(把当作) B.(认为) (2) A.(.的样子) B.(然而,但) (3) A.(的,结构助词) B.(它,代词,代驴) 5. 翻释课文中的语句(1)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作神,躲藏在树林中间偷偷地观察它。(2)渐渐老虎靠近它,态度更加随便,摇晃、依偎、冲击、顶撞驴,驴忍不住怒气,用蹄子踢老虎。6.D ABC:之代指驴。7.D 驴/应为虎发展题8.填空。(1)以为神 技止此耳 大与猫等,为害甚剧(2)【甲】文侧重对虎的 心理 描写;【乙】文侧重对猫的 动作 描写。9.从驴的身上我得到了:示例1:生活中我们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示例2:人有真才实学,才不至于使自己陷入困境。从猫的身上我得到了:示例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